敦煌研究院:二十年不懈努力 俯首洞窟救丹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10:0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兰州十月二十三日电题:俯首洞窟救丹青 作者黎晓春王文元 在敦煌,壁画和藏经构成了敦煌学的两大支柱。但是,在长期的自然变化中,敦煌壁画遭受了众多的疾病侵害,专家们说,风雨沙蚀皆成害。
从敦煌保护机构一成立,专家们就在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壁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在中国率先使用现代分析技术,首次全面地对莫高窟壁画彩塑颜料进行了科学分析,标志着莫高窟的保护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包括风沙整治、壁画病害机理的研究、窟区环境和窟内微环境的全自动监测,新的壁画修复材料和空鼓壁画灌浆加固材料的开发筛选,崖体的裂隙加固和土遗址加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并且开发了洞窟壁画数字化储存,和壁画色彩的计算机复原以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修复档案系统等项目,为计算机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和洞窟研究等的多方面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敦煌研究院引进国际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等社会团体进行了文物保护研究合作,引进了多项保护技术,实现了与外方的良好合作。 据悉,这些年来,“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保护修复技术”、“砂砾岩石窟裂隙灌浆研究”、“古代土建筑遗址保护加固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奖励。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研究者将数字技术引入到敦煌壁画、藏经、文献的交流中,数码技术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将是永久性完整保存珍贵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据介绍,正在进行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化拍摄,采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摄影技术,它抓住了石窟艺术中的许多精妙细节。 为了将已经取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用于敦煌遗产保护,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向中国政府申请一个《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项目,计划用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保护敦煌,建设数字、保护、展示三大综合中心。 人们期待着,几年之后就可以通过数字手段,欣赏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了,专家们也就可以非常近距离地研究那些平常难得一见的壁画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