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美国发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专题 > 正文

彗星可能是地球的生命之源(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16:39 解放军出版社

  

彗星可能是地球的生命之源(组图)(2)
美丽的彗星从遥远的太空给地球带来了最早的生命

彗星可能是地球的生命之源(组图)(2)
人们猜想,彗星中藏有神秘的与生命相关的有机物质

  科学家们通过放电实验室等等方法模拟了早期地球的环境,并且证明了在该种条件下可以产生有机高分子物质,但对于产生生命的步骤仍然没能通过实验证明。的确,地球的年龄相比起宇宙存在的时间,还是太年轻了。人们怀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地球究竟有没有能力来完全独立的培养出自己的生命体系。为此,不少人把眼光投向了茫茫太空,试图从地球之外的世界寻找答案。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很有可能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来自于地球之外的其他地方。比方说,很有可能来自于星际间的流浪者:彗星。

  首先,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生命的力量实际上是非常顽强。而彗星彗核的主要成分是冰物质,这将很容易给原始的生命提供一个庇护的场所。同时,彗星作为一颗运动的天体,也将有较大的机会将生命的种子散布到整个宇宙当中。这便是一部分科学家推测彗星带来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宇宙中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微尘的时候,它们很有可能藏匿于温暖(相对宇宙空间的温度而言)并且含水丰富的汇合内部,并且一直非常顽强的随着彗星一起在宇宙空间中漂流。当然,这其中,绝大多数也许永远都只能够与彗星一起在太空中流浪,无法找到栖息之所。但也有一部分彗星有可能与某一颗行星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也许有一些生命无法承受碰撞巨大的高温而就此消失,此外还有一些虽然可能暂时存活下来,但由于缺乏生命发展必要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最终也会消失。所以,可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幸运儿能够真正的在一颗行星上存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现生命是如此艰难的一件事情,以至于迄今为止地球人还没能找到任何一种地外的生命。

  或者,不通过撞击的方式,仅仅是一颗彗星近距离的掠过地球,也有可能留下生命的种子。一些人认为,当彗星近距离的掠过地球的时候,彗核部分由于在高温下迅速蒸发,将有可能将含有有机分子(例如氨基酸)的有机尘埃撒落到地球上,这样也有可能成为原始生命的起源。

  其次,彗星中所蕴含的大量的水分,如果通过与行星的撞击释放出来,也将为生命的创造与存活产生必要的条件。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很可能有多颗含水量较为丰富的彗星-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木星轨道附近-撞击到地球上,为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分。这样的彗星,每一颗就可能含水达到上千万吨,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为生命产生提供条件。专家认为,冰物质撞击到地球之后,不会像小行星那样造成剧烈的影响和巨大的破坏,所以使得较多的水分可以得到保存。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逐渐为彗星为地球带来生命寻找到了一些有利的证据。2001年7月29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一次天文生物会议上,英国加地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教授宣布,他们利用高空气球上的冷冻取样器发现并收集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在地球高层大气里的地外细菌。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它们是像珊瑚虫一样的物质,大小在5到15微米之间。这些细菌取自于库里地面41公里的高空,位于平流层上部,对流层和同温层之间。加地夫大学的研究人员们认为,这种位于如此高度的细菌不可能是来自于地球,只有可能是由地外的飞行物所带来的。因此,这些细菌将很有可能作为地外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证据。

  这些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由于彗星是太空中极少数含有水分的天体,这些细菌极有可能便是由彗星带来的。钱德拉·维克拉马辛教授说,微生物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们完全有可能在主要成分为冰物质的彗核的保护下,承受住宇宙中严酷的环境与考验,经过漫长的太空旅行,最终跋涉到地球附近,并且通过撞击或其他方式三不到地球上。维克拉马辛进一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星际空间的微生物都能存活,但只要有一点点留在太阳系里,在到达行星后,根据胚种论的观点,生命就足以在新的地方从这一点点开始。

  另一种证据来自于哈勃望远镜。通过对“里尼尔”彗星的长年观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威沃认为,对这颗彗星的观测结果为“彗星为原始地球提供生命之源”提供了有力证据。威沃通过对“里尼尔”彗星的观测发现,“里尼尔”彗星在2002年夏天落入太阳时,抛出大量像山一样的石块使大量冰蒸发掉,这支持了“彗星曾向原始地球提供了为形成生命所需的水和有机化合物”的理论。据估计,这颗彗星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为此,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05年开展一项撞击试验,即发射飞行器携带撞击器同“腾佩尔”彗星相撞,来验证彗星撞击造成的后果。如果这次试验能够获得成功,就能够为我们提供直接的证据,来表明彗星内部是否存在人们猜想中的生命的踪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