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遣唐使墓志在日本引起轰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 08:24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 在中国发现的日本遣唐使墓志。
中国西北大学在10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发现了一块8世纪初期日本遣唐使的墓志(放在墓内,记录死者生平的方形石块)。这一消息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等各大报均在头版做了详细报道。 井真成负责管理皇帝服饰 据报道,西北大学发现的这块墓志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遣唐使客死中国的实物记录。该墓志上刻着“赠尚衣丰御井公墓并序: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该墓志还记载着这位姓井的日本遣唐使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并作为正式官吏侍奉朝廷。他在开元22年(公元734年)因患急病去世,享年36岁。当时的唐玄宗十分痛惜,追封他为尚衣丰御(负责管理皇帝服饰的五品官)。墓志上还写着“客死他乡,魂归故里”。 “日本”称号“提前出现” 有关专家根据墓志的记载分析说,新发现的这个叫“井真成”的遣唐使虽然在中日两国的文献中都没有记载,但应该是随唐玄宗开元5年(公元717年)的第八批遣唐使来到长安(现在的西安)的,和中日友好交流史上十分著名,受到唐玄宗重用的阿倍仲麻吕等人是同期生。 日本专家认为,这块墓志对研究古代东亚交流史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使后人更多地了解遣唐使,也反映了日中交流史上的一个侧面。而且,这块墓志还表明,中国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就将现在的日本正式称为“日本”,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明确“日本”国号的标记。 创价大学文学部教授、中国古代史专家池田温说,中国虽然出土了5000多件唐代墓志,但发现记载有“日本”国号的墓志则是首次。井真成死后被唐朝皇帝追封为“尚衣丰御”,这是个很高的官职,它表明日本遣唐使受到了很高的待遇。这也是日中交流史上十分珍贵的史料。奈良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町田章也认为,历史上记载的奈良时代的遣唐使资料不多,这块墓志的发现对详细了解遣唐使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界冷,学界热 对于这块象征中日文化交流的墓志的出现,日本出现了政界冷、学界热的现象,即媒体大力报道,学界非常重视,但政界没有人关注此事,也没有人借此呼吁中日改善关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说,中国发现这块墓志表明,日中两国在1000多年前就有着十分频繁和高水平的交流,他们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带回了日本,并影响至今。现在,日中两国更应该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有人认为,这块墓志的出现,似乎给在处于低潮时期的日中关系吹进了一丝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