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男性四成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10:19 北京科技报 | ||||||||||||
文/董毅然 ![]() “关注性健康”活动中,商场内施工的工人正在观看安全套充气模型表演 供图/Photocome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你知道什么是ED吗?ED即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它是一种令中国男性难以启齿却又深受其困扰的常见疾病,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极为常见的中老年常见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积川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曾对北京、广州、重庆三个城市40-7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ED发病率高达40.2%。2003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姜辉博士与北京市西城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合作在北京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同样年龄段的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忧郁症、高血脂等疾病都是容易引发男性ED的高危险因素。 为了解ED患者性生活的频度、性心理、性习惯以及对治疗的需求、态度、接受程度等方面的详细情况,2004年4月-8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持,全国十多家医院参与的“全国首次ED患者临床需求及治疗满意度调查”在全国十个城市顺利进行,在9月初的“中华医学会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上,课题主持人姜辉博士初步公布已经汇总完成的八个城市的统计结果。 在回收的803份有效问卷中,患者的平均年龄42.8岁。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ED患者分别占55.5% 、24.1%、20.4%。而ED的伴随疾病更是包括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前列腺肥大、心脏病等数种。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有九成以上的ED患者认为ED对他们男子气概产生了影响,而每个男性在ED出现之后要平均等待22个月才会去医院就诊。针对调查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调查的主持者姜辉博士。 “ED在40-70岁男性中发病率能达到40%多,这样高的比例只有前列腺肥大能与之相比。从前由于ED患者认识方面有误区,认为它并不危及生命,所以重视程度不够。”提起ED,姜辉博士忧心忡忡地说。他介绍说,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医学界通常认为心理因素导致的ED能占到80%-90%。七十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器质性病变引发的ED比例更高。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器质性病变都是容易引发ED的高危险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还是年龄,以上几种高危致病因素的出现也都和年龄有关。 同时,伴随用药即治疗器质性疾病的药物也能够影响勃起。如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药物以及抗抑郁的药物都会引起ED。而心理冲突也是引发ED的重要因素,比如受到刺激、打击、精神紧张、压力大、忧郁等等。还有一些生活习惯,如过度抽烟、喝酒以及夫妻感情不和都会诱发ED。 最后一个方面是外伤和手术。外伤也可能导致ED,如骨盆骨折等等,而根治直肠癌的手术可能会导致神经、血管被破坏,从而失去正常的勃起功能。 ED的出现是其他疾病的早期信号,及早检查有利于防治其他疾病。 问及为何要重视研究ED,姜辉博士指出,研究ED并非仅仅关注ED本身,ED还是其他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一个患者可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不去检查他不知道,但是这些疾病会通过ED表现出来。当他发现自己性功能出现问题,去医院检查,可以发现尿糖高、血压高,这样潜在疾病可以得到预先治疗。 ED出现后对身心健康会也有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做爱一次消耗的能量相当于跑了10000米,这对提高肺活量和增加身体运动量很有好处,我们现在提倡老年人要保持性功能,每月要有一次或两次性生活,这对他们的身心愉悦,新陈代谢,血液循环都有好处。 姜博士还介绍,在国外调查中发现,四十岁的男性人群中,ED患者数量占总数的30%左右,每隔十年,百分比会增长9%-10%,而且增长的大都是重度患者为主。70岁年龄段的重度患者是40年龄段的3倍,而中度和轻度增加的不多。 虽然伴随年龄增长,ED患者不断增多,但他们的求医状况却不容乐观。“病人从性功能不好开始,到找我们男科医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他们可能会思考忧虑,这种情况为何会出现;第二阶段,是身体锻炼和保健;第三阶段,寻求一些食物进补的措施;第四个阶段吃补药,人参鹿茸等等;第五找中医;第六个阶段才求助于西医。”姜博士说。 “这反映了老习惯对人们的影响。报刊经常提到肾虚,但不见得就一定会导致阳痿,可能还会有其他症状。随着正确的性知识不断普及,患者慢慢知道是勃起功能障碍的概念,他们就会选择大医院去治疗,这是个历史的原因。” 我国男性对ED诊断治疗态度不积极,往往与“多数男性认为ED完全是身体自然老化必然结果”有关。 在国外的调查数据中,患者从感觉自己患ED到去看医生,中间时间最长才12个月,最短只有三个月,而我们平均要22个月。谈及两者数据差距较大的原因,姜博士解释说:“很多病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而完全是自然老化。在北京的调查显示,49%的人认为ED是一种身体自然老化的结果,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勃起功能会自然减退,但要是没有其他的疾病,不会减退得那么快,这明显表明公众认识不够。” “认识不够固然同媒体对ED的科普宣传不够有关。但ED毕竟是从万艾可(即伟哥)上市以后才开始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认识上确实是需要过程。况且就医环境不便,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目前在大医院检查治疗都要排长队。而取得药物的环节也有问题,万艾可在国外是处方药,在药店就可以买到,在我国则由于特殊的药品管理制度无法做到。” 据姜博士介绍,有研究认为到2025年,全球ED患者数量要翻一倍。可以想见大部分病人都不会去看病。现在人们需要重视ED,出现问题尽量早期就诊,常常最初仅是轻度患病,可22个月以后就会变成重度,治疗不容易。然而现在很多人是ED比较严重的时候再来,这样的观念尤其要纠正! ED不断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对其精神更是伤害颇大,目前的治疗方法合途径尚待改进。 了解到ED对患者情感的改变是这次调查的亮点。十个被调查的ED患者九个都认为ED对男子汉气概有影响,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影响,从前这些内容不为医学界所知。 86%的受访者认为没有ED可以拥有很愉快的性生活。85%被受访者认为性生活不像以前那样自信了,越是年轻人对其情感的打击就越大。67.3%的受访者说他们的性伴侣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比患ED以前明显降低。59.7%的患者说他们的性伴侣觉得她们无法主动要求性生活了。 调查数据还显示,越大的城市,患者得病后心理落差越大,如北京、广州、上海患病越轻,落差越大。更加奇怪的是三个大城市男性去就诊的时间反而比其他的城市要长。姜博士指出:“轻度患病心理落差较大,表明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但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长,则很难理解,初步判断可能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等想起治疗时间已晚有关。” 这次调查对目前治疗中的不足也有显示,虽然九成的患者认为医生能够体会他们的困境,但是大量患者觉得“治疗并不能恢复正常性功能”是治疗方法的最大局限性。而分析患者放弃治疗药物的原因中价格因素仍占首位。 对此姜博士表示:“ED患者非常怀念没患病以前的生活,而目前治疗有一定得局限性,确实对药物有依赖,病人在较高期望值下认为这“治标不治本”。这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误区,高居不下的价格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男科医生应该主动去宣传有关ED的科普知识,并且努力规范治疗方法和药物市场。如果能使那些不认为自己得病,和那些知道自己得病但还能凑合的患者走进医院,ED药物的市场就会越做越大,价格自然就降低了,最终受惠的还是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