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再见SIM卡,你好eSIM

2019-03-13 14:07:54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鹿鸣财经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新技术就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终会飞出帕特农神庙,越过高加索山脉,传达到世界上所有需要它的地方。

  文/强家宏

  来源:鹿鸣财经(ID:luminglab)

  凯恩斯说,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并没有手机这样的无线通讯技术,只能靠烽火台、驿站和飞鸽传书进行通信,而负责送信的政府机构,就是运营商的雏形。

  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对未知的好奇、对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点燃了人类灿烂的想象力,推开一个又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生活、工作和沟通的方式被彻底颠覆。

  改变,无处不在。

  

  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称霸整个模拟通信时代。改革开放之初,移动电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大哥大”,那个时候拥有“大哥大”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因为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在那个以语音通话为主的年代,作为运营商分配给用户的个人ID,手机号码相当于用户的身份代码,无论用户身处何地,都能让别人通过手机号码找到你。然而当时的号码和终端绑定在一起,那些手握“砖头”的大佬换个手机就得换个号码,社交关系必定会受影响。

在传统通信时代,“换机不换号”成为用户的核心需求,于是SIM卡应运而生。在传统通信时代,“换机不换号”成为用户的核心需求,于是SIM卡应运而生。

  1991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张SIM卡,并把它卖给了芬兰的一家运营商,象征着第二代蜂窝移动通讯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时代开始,“机卡分离”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号码是运营商的虚拟资源,SIM卡作为与之对应的物理实体是用户识别的唯一标识,在出厂之时就同运营商建立了一对一的绑定关系,这就如同一把钥匙只能开一个门。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换卡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经常出国的用户尤甚。以手机厂商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制造商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办法来了。

  时间来到2003年。彼时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还只有移动和联通两家,移动经营的GSM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同期联通的CDMA技术得到了很多商务用户的认可,但他们又舍不得放弃移动的“139”号码。在这种情况下,时任中国联通市场部副总经理兼终端中心总经理的于英涛创造性地定义了“双卡”世界风手机,解决了GSM/CDMA两个不同网络同时在线的问题,满足了用户使用同一部手机拥有移动和联通两个号码的需求。在他的推动下,三星于次年推出“双卡单待”的SCH-W109手机。

  而“双卡双待”手机正式诞生于2005年,这部由中国联通和宇龙酷派联合推出的“酷派728”一度成为联通“世界风”中高端品牌的代表,在当时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等国际品牌垄断中国手机市场的背景下,开启了民族品牌与国际品牌正面交锋的时代,酷派也一跃成为国产手机“中华酷联”四巨头之一。

  继第一款“双卡双待”的国产手机推出之后,三星成为第一个尝鲜的国际品牌,它推出的三星W579拉开了“双卡双待”年度旗舰的序幕。2G时代的中后期,“双卡”成为“山寨”功能机的标配,到2009年“双卡”已经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安卓阵营普及开来。但直到2018年,电信才打出“十年iPhone,终究双卡”的标语,至此“双卡”攻破ios阵营,成为手机市场的“中国特色”。

  时间回溯到2011年,苹果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并提出了Soft SIM的解决方案。

  2014年,苹果发布了自己的SIM卡——Apple SIM,嵌入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中,允许用户动态选择运营商网络。简单解释一下,运营商将用户固定在其资费模式下的商业模式是以SIM卡为中心的,而Soft SIM是由像苹果这样的终端商写入卡信息,让用户可以不再与运营商发生联系就更换运营商和资费套餐,这也就意味着向用户出售通信服务的权力由运营商转向终端方。

这种做法被业界解读为手机终端厂商“抛弃”运营商的一次伟大尝试。这种做法被业界解读为手机终端厂商“抛弃”运营商的一次伟大尝试。

  2015年6月,华为宣布在P8、Mate 7、荣耀6 Plus等设备中提供“天际通”国际漫游服务,用的便是Soft SIM技术;8月,小米也在推出的MIUI7中提供了类似服务“小米漫游”;外界纷纷猜想苹果将在即将发布的iPhone 6s中内置“Apple SIM”,让果粉摆脱物理SIM卡,可以任意切换运营商。

  历史潮流滚滚而来,运营商的辉煌似乎即将走向终点。

  然而,谢幕词还远未到来。

  这样简单粗暴地就想革掉运营商的命,人家当然不干。事实上,革命之路遍布鲜血与荆棘,相较于死在自己断头台上的路易十六,终端商们的结局要好得多。苹果Apple SIM只是不被美国的Verizon以及欧洲和中国的主流运营商所接受,华为则因为“天际通”业务受到来自运营商和监管部门的双重压力,接踵而至的“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为终端商们设想的Soft SIM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划上了句号。

  同一时期,另一种被称作是“云SIM”的虚拟SIM卡技术也在缓慢发酵。与Soft SIM不同,云SIM仍以SIM卡为中心,使用户实现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切换,并未伤及运营商的根本利益。当然,这种方案主要是一些虚拟运营商用于发展国际和国内漫游业务。

  想法是个好想法,但现实依旧如故。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写道,“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对于从事现代开发和设备测试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固定/不可移动”就意味着“灵活性较低和可控性较差”,将SIM卡作为用户设备(例如M2M终端、移动电话等等)的固定组件分发,听起来像是违反直觉的演变路径。

  与手机不同,大多数M2M设备不易重新连接,即便可以,也无法轻松实现SIM卡的切换与插拔。因此,将通用集成电路卡(SIM是其中一种)作为附属于设备的固定芯片组的想法出现,大多数人将之称作eSIM,即嵌入式SIM。电脑、手机、汽车、电视、智能家居设备、无人机……应用场景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多入口的产业格局。

  在汽车工业领域,似乎有着很多理由向eSIM迈进。比如可移动SIM卡的电接触不如焊接电接触的eSIM卡那样牢固;再比如,根据GSMA的报告,可移动SIM卡的成本几乎是eSIM卡的10倍;最后,想象一下你想把手机带到没有漫游或是漫游资费过于昂贵的地区时需要做的事情,车联网的情况只会比移动连接更加麻烦,你需要订购一张新的SIM卡,并将汽车送至经销商处更换SIM卡,汽车制造商还有可能不允许你自行更换。

  商城如战场,制敌于未动,先机也。在苹果提出Soft SIM设想之前,GSMA已于2010年底推出了自行主导的eSIM方案。值得一提的是,GSMA是由全球运营商主导的组织,因此eSIM的基本特征是运营商控制写入信息,用户从运营商处购买通信服务。

  关于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大概率是数年后流量收入继短信收入和语音收入之后进入下行区间,甚至出现负增长。和发达国家的运营商类似,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消费互联网,音乐、视频、动漫、阅读、聊天、邮箱、支付、购物一个不落,可回头一看,真正能和后来的互联网公司竞争的产品几乎没有,时间流逝如水,对于急于寻找新增长点的运营商来说,物联网就成为必争之地。而这一领域业界的共识是:eSIM技术的采用对于推动未来5到10年的物联网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数据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在物联网领域,GSMA于2015年6月发布嵌入式UICC技术规范3.0版,运营商们的首选当然是让汽车行业充当其eSIM部署的排头兵。继紧急呼叫(eCall)倡议后,2018年4月以来,内置连接已成为欧洲市场的一项特定要求,以捷德提出的eSIM管理方案为例,车主可以将个人移动号码的用户数据下载到车载远程信息处理器中焊接的第二张SIM卡中去。

  移动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上述方案就是由宝马、英特尔、德国电信和AT&T共同开发的。

  与已经实现eSIM技术商用的欧洲相比,大洋彼岸的中国在车载通信技术、网联汽车乃至物联网领域的相关研究要稍晚一点。移动和联通正在和大众汽车和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合作,提供eSIM解决方案。其中联通对于eSIM技术的推进更为积极,其不仅是GSMA eSIM系列标准的主要制定单位,也是全球最早部署GSMA RSP2.0标准产品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作为物联网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漂洋过海的eSIM不仅在汽车行业一路领先,在有着漫游和可追溯审计需求的物流以及智能燃气和水务计量等公用事业这样的垂直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根据GSMA移动智库数据显示,中国2025年有望成为蜂窝物联网连接领域全球最大的市场。

图片来源:GSMA移动智库图片来源:GSMA移动智库

  eSIM卡并不会直接颠覆运营商,但由此带来的"换号不换卡",必然会带来用户号码粘性的降低,这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在更加开放、复杂、多元化的数字时代,运营商的历史积淀、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可以让他们在发展物联网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但运营商既定的管控机制、保守的技术理念以及求稳的发展意识又容易成为他们起飞的羁绊,上一轮的消费互联网之争即是如此。

  运营商擅长做加法,以产品为中心,把一个规范化的产品运营到极致;而物联网是做减法,有的场景不需要移动,有的场景不需要双向通信,有的场景实时性要求不高,如果针对性地制定业务流程、市场策略和资费价格,就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得更高收益。

  麦克阿瑟说,“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如今运营商要想找到新的增长点,必须要彻底改变自己。

  

  按照佩雷斯的技术革命周期理论,一次科技革命的周期大约是50年,而在后二三十年间,曾经作为增长引擎的产业市场开始饱和,技术创新的边际收益递减。

  SIM卡问世至今,已历经28年的变迁。

  每个时代的手机厂商都有不同的外形设计追求,比如功能机时代的超小设计和智能机时代的轻薄设计。最初的移动电话,SIM卡有一张银行卡那么大,为了满足更小的手机空间要求,SIM越变越小,但无论怎样变化,始终存在一个物理载体。

  物联网时代,智能终端内部的空间就像外滩的房价一样寸土寸金,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每个SIM卡存储的数据量与它的尺寸大小明显不成比例,于是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eSIM技术开始应用到消费电子领域。它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小而已,卡槽的消失为整装产品的设计留出了更多空间,既增强了智能手表、VR等可穿戴设备的防水、防尘和抗震性能,也有效避免了SIM卡被拆出复制的风险。

  在消费电子领域,eSIM的国际标准自2016年初公布以来,仍在持续更新之中。

  当科技产品无处不在,对人们而言现代科技反而失去了神秘感。当今世界上那些最优秀的科技公司面临的现状,不是“滞涨”,就是在走“下坡路”,苹果公司每年花90-100亿美元做研发,用户却越来越不愿意买单,即是明证。

  可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言。

  在标准公布的当天,三星宣布旗下的Gear S2智能手表支持规范,这是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2017年9月,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3也采用了eSIM方案。

业界有云,“苹果动动嘴,运营商跑断腿。”业界有云,“苹果动动嘴,运营商跑断腿。”

  联通自2015年起制定了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的战略,并确立了自主开发eSIM管理平台的计划。2017年6月,基于该平台的eSIM产品解决方案获得了GSMA AMO 2017技术突破大奖,不仅使得中国联通成为全球首家自主掌握RSP核心技术的运营商,也为Apple Watch Series 3在中国的同步首发奠定了基础。

  2018年5月,中国电信开通eSIM服务,不同之处在于电信的eSIM是独立号码,支持的是华为手表;6月,移动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首期支持华为手表,今年1月开始在7个城市试点支持苹果手表。

  实现手机与手表共享同一号码,推动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近两年来的爆发性增长。根据IDC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722亿台,同比增长27.5%,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55.2%,在所有可穿戴设备中的占比达到34.3%。在这一领域,苹果保持了自己的统治力,这对iPhone遇阻、股价下跌的苹果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数据来源:IDC数据来源:IDC

  相较于eSIM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高歌猛进,它在手机领域的发展完全可以用步履蹒跚来形容。在欧洲,适用于手机领域的eSIM标准在技术、测试和认证等方面仍存争议;在中国,三大运营商均未正式启用智能手机的eSIM功能。

  好消息来自对岸的美国。2017年10月,Google发布的Pixel 2与Pixel 2 XL成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机;2018年9月,iPhone发布的两款新机在海外采用的是单实体SIM卡+ eSIM虚拟卡的双卡设计;10月,Google Pixel 3,也支持一个实体卡一个eSIM虚拟卡,而且它的触角开始伸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爱尔兰、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台湾……

  新的技术就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终会飞出帕特农神庙,越过高加索山脉,传达到世界上所有需要它的地方。

  不管长路有多远,未来它总会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