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互联网公司发布会策划指南

2019-03-12 21:21:4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吓脑湿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吓行

  来源:吓脑湿(ID:imyourgrandpa)

  在互联网圈,春节正式结束的标志不是过完元宵节,而是各家公司又开始开发布会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第一场发布会就是公司的开箱演出。

  在行业的“金九银十”到来之前,这是抢占先机(你们不行)、定下基调(我们才行)、擂响战鼓(不信拿我们今年新品跟你们去年的产品比比)的最佳时刻。

  如何四两拨千斤赢得声势?

  如何不战而屈友商之兵?

  如何把消费者感动得涕泪横流?

  如何在多如牛毛的发布会中问鼎中原?

  恰好,这里有一份实用指南:

  -正文开始-

  1。预热

  发布会开始前,要进行”猜猜我是谁”式的预热。

  一般来说,预热遵循的是“和主角有点关联,但真的不是很大”原则,将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某个特定功能进行“绕圈子的欲盖弥彰式解构“,足够填满10天以上的倒计时悬念海报。

  即使是个四轴飞行器,也要搞出发布飞碟的感觉。

  寄给媒体老师邀请函里面的东西也是越玄乎越好。

  这个时候,各种明知故问的解读式软文和朋友圈晒图就可以上了。

  总之,线上和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场地

  如果规模够大、预算足够,当然要提前预定大型场馆,最好还是一线城市里带“中心”字样的。

  场馆周围黄牛活动频繁,现场拉起警戒线,人们排队焦急等待。

  门口竖几个大牌子分流:VIP一条道,工作人员一条道,观众一条道,媒体签到完还得分机构媒体道和自媒体道。。。。。。

  进会场的路上能碰到好几个人拿牌子指引,生怕你走错了。

  一进场,恢弘壮大的BGM已经开始播放,一种要见证历史的肃穆感和使命感扑面而来。

  规模达不到?预算不够?没关系,只要有“看起来很热闹”的感觉就好了。

  原则是选择紧凑型场地,利用文字和广角摄影让它在传播时显得规模很大的样子。

  3。气氛

  不要指望现场观众会有多激动,这个圈子大多是闷骚的人,情到深处最多也只会在心里喊牛逼并快速拍下发朋友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想要现场持续热烈且激昂,还是得安插一些托儿活跃气氛。别不好意思,人家春晚以前也有带头领掌的。

  更高阶的智慧是“草船借箭”——

  找流量明星站台,借助外部有生力量。

  明星上台先跳个舞唱首歌,再和明明不是一个世界的创始人强行尬聊一会儿(一般这种同框会被吹嘘为”打破次元壁“),最后举着产品自拍或者推荐一下完成任务。

  粉丝们个个训练有素并真情流露,现场疯狂打call,气氛直接爆炸,直逼演唱会。

  前几年也有厂商直接把发布会变成多个明星轮流上台的文艺晚会,结果大家最后都不记得发了啥产品,过犹不及。

  4。开场

  一般来说,业界默认潜规则是“实际开场时间比预计至少晚半个小时”。

  要是想在下午三点开场,最好说“两点开始签到,两点半准时开场”。

  另外,会场里的时间要比真实世界要慢很多——

  “活动五分钟后即将开始,请各位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可能会在二十分钟内被重复多次。

  5。登台

  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发布会从不请主持人,都是创始人自己讲;

  最多上来几个部门负责人分担一下,撑个场子。

  创始人要形成独特的视觉IP,简单来说就是“让人永远觉得你只有一套衣服”。

  传统的”创始人从幕后走出并挥手致意“的登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了。

  去年有创始人现场跳水,今年怎么的也得上一个难度。

  互联网的创新精神,在这一刻才体现得淋漓尽致。

  6。话术

  一直排第三,追不上前俩——对外统称行业前三;

  入行不久,短时间内也做不出来——就是行业新贵或者行业新锐;

  没落了也没啥希望东山再起——就卖一下情怀,让人觉得欠它点啥。

  价格低、配置低——就说自己主打年轻群体,命名”青春版“;

  怕卖不动——那就搞个”限量版“的概念;

  花钱买个授权贴个牌,顺便涨点价——就是“联名合作版”。

  性能稍微好一点——“性能怪兽”;

  外观好看一点——“颜值爆表”;

  没啥优点,只在概念上新瓶装旧酒——就叫“重新定义”。

  没弄清楚方向,导致多次修改、重复返工——可以说“反复打磨,多次迭代,X年磨一剑”;

  还不知道大家喜欢啥,内部分歧也大——可以推出不同系列,号称“针对不同需求量身定制”。

  要清库存的产品——可以随新品附送;

  卖不出去的周边——可以在现场搞抽奖。

  没有现货的——就让人先去线上排队预约抢破头;

  只准备了一点现货的——就尽情嘲笑卖期货的,然后让人线上排队1分钟内抢完。

  7。友商

  在自己的场子,必须把“友商”拉出来吊打一番。

  嘴上一口一个”友商“,心里只想把对方炸上天。

  “友商”是互联网圈内的塑料姐妹情。

  和“闺蜜”类似,都是称呼亲切,却要在别人面前说尽它的坏话。

  核心都是“它怎么都不如我”。

  一般来说,发布会讲完坏话后,还有后续的各种撕逼和站队,热度能持续炒至少两个月。

  8。气势

  合作伙伴一定得多,至少一张PPT摆满是标配;

  不管人家和你熟不熟,先把logo堆得越密集越好。

  得的奖一个个列出来,尽管有的可能(大多)是买的(野鸡奖),但还是要假装惊喜感谢别人的肯定。

  媒体的正面评价也都摆上来,外媒更佳。

  想增强气势,就把发布会前加上“全球”俩字,不管现场有没有外宾,都得配个同声传译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来。

  还要找些人物放PPT上背书,别人听没听过不重要,一定要那种头衔多且长的,最好是外国人,不少人还是迷信这个。

  现场也得有各种站台的:

  从某个国外大厂买了个零部件,要请来站个台;

  刚刚签的客户,要请来站个台;

  业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安排好绝对不会出岔子的用户也不能漏。。。。。。

  某些战略发布会可以把站台直接升级为圆桌讨论,一次上来5-6个,气势上也直接加倍。

  9。演示

  鉴于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的现场产品演示频频出现“翻车”的尴尬,除非有十足把握,建议还是采用Plan B:

  即用更加传统、成熟和稳妥的方式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10。宣传话术之理性层面

  要说明产品足够好,还想让人信服,就要用具体数字来表现。

  找到完全不是对手且不合理的竞品作为参照物,得出”快X倍“、“薄X毫米”,“续航长X小时”等结论(其中X为数字变量)。

  必须用可感知的方式告诉用户,这小小的X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11。宣传话术之感性层面

  除了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

  讲自身过去的亲身经历;

  讲做这个产品的初心;

  讲产品的匠心精神;

  讲团队为此付出的无数个日夜和加班的辛苦(此时可将员工或同事统称为“小伙伴”);

  讲因为做这个产品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的愧疚。。。。。。

  用故事打动人,赋予产品宏大的社会意义,描绘出美好的愿景,让购买成为一种情感上的冲动。

  12。价格

  价格得用“三段式”发布法:

  1。说一个不太好的价格,大家倒吸一口冷气;

  2。推翻前面的价格,展示一个新的价格,让人激动地鼓掌;

  3。再次推翻前面的价格,公布真实售价,令全场起身尖叫。

  “不要1988,连1288都不要,只要998!”

  13。惊喜

  即使苹果已经在各种发布会上被全方位吊打,还是要参考他们的整体流程,尤其是最后用“one more thing”作为点睛之笔。

  整场发布会下来,必须总结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创造出”最小记忆单元“,方便后续传播。

  各位CEO,你们学会了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