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上移动梦网
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硬件评测 > 正文
接近完美的索尼Z1笔记本是否真的完美无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09/29 10:38 太平洋电脑网

  文/太平洋评测室 左强

  SONY进驻中国市场屈指一数有两年在即了,从开始单一的产品线,到现在更多的系列,随着产品线的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VAIO的梦幻般的阵营。虽然比其它品牌来得晚,但来的是时候,市场切得准确,再加上索尼其家电数码类产品用户忠诚度的根深蒂固,非常人性化的产品风格与时尚的时代感观无一不是索尼攻占消费者眼光的制胜武器。而今年年初全新设计的Z1系列溶合到中国的产品线中,对消费者来说,尤如极度诱惑的性感尤物般,让消费者欲罢不能。究竟这个Z1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在挑战自己的诱惑度的同时,笔者将和你一同来理性地认识SONY Z1。

  设计篇之外观

  整体写真


视觉相当明锐的典雅黑白色

  打开显示屏,视觉相当明锐的典雅黑白色,加上主板上盖板的Z型曲线从前端一直延伸到最后,明显在放肆地展现其扰人的曲线,以及傲气十足的腕托与键盘嵌合组成的主机上部分。


非常自信的外壳表面

  液晶上面板,非常自信的外壳表面,以往立体感的SONY标识在Z1上被取代了,同时着重点缀索尼笔记本电脑产品的VAIO LOGO。


笔记本电脑一贯的屏扣没有了

  从上图四面我们可以依次发现,笔记本电脑一贯的屏扣没有了,使得正侧面每一条线都更显大流畅大方,从左右侧面就可以窥见Z1最大的产品特点--Z型线条所烘托出来的曲线如何与侧面组件进行溶合。机身依然采用了前低后高的18度倾斜面。

  好了,从整体几个图片,我们大概知道了Z1的产品风格。现在我们逐一细化到每一个面的每一块组件来继续了解Z1的设计小组如何把Z1进行艺术品般的塑造,从细小的分析我们来看看人性化又是如何继续沿承在Z1的设计风格里面;没有绝对的完美东西,Z1在哪些地方会存一些设计上的不足?

  LCD上盖板

  在上面的整体图片的写真当中,你也看到其上盖板的面容了,看上去整个感觉就是非常地自信,材质采用的依然是塑料合金PC/ABS,这种抗冲击能力、耐温性良好,再以金属效果的喷漆处理。仔细观察其面板表面,就会发现,工序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非常的精细。

  正侧面

  在正侧面最主要的改变就是把屏扣去掉了,与TR系列的产品一样,把翻开与合上雷同了双屏的手机的效果,因而可以不要通过屏扣来把屏与机身紧紧合在一起。到接近合上时,因为转轨的力学设计,会产生更小角度的拉力,从而自动合上,并紧紧合在一起;翻开到接近180度的时候,又会有向更大角度的张力,从而会自动弹开。且不去探究其转轨是如何设计而得以这两种力的产生,这种手机上翻合效果运用到笔记本上面,合理与否,这完全要用户去习惯。笔者在这里要建议用户,在合上的时候,用手护住屏,特别是在只是合上屏暂时离开机子的时候,因为本子还是在运转的,在合上那刻如果不用手护住,以减少那种自动拉力的话,对硬盘来说不是件好事情。而翻开的话要好些,因为平常用户在使用本子的时候,也不会把屏翻开到180度的状态。如果用户在特殊环境需要用到时,还是要小心用手护住屏,因为惯性的原因,很可能主机会随之有小幅度的弹起。笔者在测试过程中做了多次翻/合测试,发现这种设计对于暂时性的不习惯可能会是吃力不计好的事情。对本子本身的外壳损伤用户倒是大可不必担心。

  左侧面

  接口方面就不多作介绍,这些都是常用的不能再常用的接口了,唯一的不同时,PCMEDIA卡的小盖板不是通过小弹簧来盖住接口的,而是利用上下在垂直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盖板自身的重量搭在接口下边缘。关键还是来看看其Z型线条的设计与侧面接口是如何进行非常有协调的溶合的。从下这张完全侧面图,只能看见其曲线的伸展。


完全侧面图

  我们把接口部分进行局部扩大,来看看融合在曲线里面的接口又是如何安置的。


融合在曲线里面的接口如何安置?

  非常明显了,结合整体的图片,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比以往的方方正正的本子,多出了约2cm宽的边缘,而这多出的部分,并没有给本子承担任何其它的部件布置,能说它多余吗?又不能,因为这多出的部分形成的整个主机宽度,刚好与14.1寸的屏,达到尺寸大小上的等同。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思考了,SONY设计部门当初的设计,是先有这个曲线边缘而把屏加大来适合主机尺寸呢,还是先有屏的大小而加上这个边缘来迎合屏的尺寸?答案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单从外观设计上来说是成功的,因为这是得以Z曲线的产生,也使得Z系列产品的外观上的一个全新风格。这不仅在外观上是一个创新,在设计的思想上无疑是一种超脱。然而从实用性的角度,在笔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这个并没有实际用途的边缘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这个边缘的存在,使得一些要用到这几个接口的外接设备使用起来有些不便,比如说两个USB接口,如果要插入一些外观尺寸稍大一些的设备的话,可能会受到边缘的阴碍。再一个接口与接口之间的间隙显得有些太拥挤了。在设计方面,但愿SONY的设计部门应该首先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外观上的创新,这样才会更赢得用户的认同与掌声。

  右侧面

  左右侧面的整体造型一模一样,只是组件与接口的不同。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右侧面只留有一个MODEM接口。而前半部分是combo光驱,最后透明的圆形就是开关按钮,以及散热系统的排风口。


左右侧面的整体造型一模一样

  为了适应右侧面整体的外观,光驱的面板侧直接取缔了前半部分的侧板。因此,光驱面板是一个斜面。这样设计外观上似乎更显得统一简练一些,没有过余的缝接,面板突破以往长方形规格而赋予不规则的侧面。从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在按光驱出仓键时,没有传统形状那么来得方便,需要适应以后,才会感觉自然。再通过局部的扩大来看看后半接口与开关部分的情况。

  通过局部,可能最显眼的部件就是这个电源开关了。设计得很漂亮,透明的水晶塑料按钮,再以不锈钢的铁环镶嵌,在开机运行状态,透明按钮发出浅绿色灯光,如图所示状态,在黑色的机体上尤其显眼。开关与排风窗中间为MODEM接口,用黑色软皮胶塞住,以在长久不使用时防尘。在边缘部分,为了不让使其显得多余,这边特别地把Wireless电源开关灯与电池充电状态灯做在了这里。


Z1的TouchPAD几乎与腕托呈现在同一个平面上

  看到TouchPAD了吧?这次Z1的TouchPAD几乎与腕托呈现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而且颜色还与腕托的颜色一样,凹陷的描边比腕托平面低1mm。而左右键更是绝无仅有,金属长条的黄金分割线就把左右键给做出来了,合适的深度凹陷效果,使得左右按键更有质感。现在整个腕托显得再简洁不过了。我们更不再去担心TouchPAD里面会藏烟灰躲蚊子了:)。左右按键在使用上没有什么不妥,同样操作起来可以轻松自如。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滚动按键在网页浏览上会很不习惯。来看看这个特殊的TouchPAD的局部写真。


图为:TouchPAD的局部写真

  键盘也是Z1比较有特色的一大组件之一,键帽的材质偏软。而且击键的落差比较小,在笔者的输入击键操作中发现,开始使用会非常不习惯。键帽的支架设计不是传统的X型支架了,而是一种比较新的支撑设计,而且这种设计会使得噪音减到最小,不会出现长年使用后,键会有因微小器件的老化而产生摩擦,使得击键噪音的产生。我们来看其键帽支架的局部扩大图来认识这个美丽的支架。

  传统的X型支架,因为摩擦触点三处,而且要击下的时候支架间相互触碰有轻微的噪音产生。而现在这种摩擦触点只有两处,而且相互咬合的方式并不产生声音,所以,这个键盘在击键输入时没有噪音的产生,就是得益于这种支架的设计。比较仔细的读者,如果想像力丰富些的话,两边的支架在按键击下状态时的咬合方式,俨然是热恋情人的KISS;),这种键盘笔者无法查证其是不是第一次运用在Z1上,从现在大部分本子的键盘还是X型的支架来看,这种设计应该会慢慢沿用开来,虽然非常小的击键落差初使用不是很习惯,毕竟舒适的按键与噪音的减小是本子笔记本键盘的发展方向。


下一页 >> 
 

发表评论】【初学者园地】【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索尼推出带有HD数字放大技术的MD单放机(图) (2003/09/28 09:33)
组图:新一代索尼电子宠物狗 (2003/09/27 22:34)
图文:索尼推出最新款机器狗 (2003/09/27 14:40)
索尼巨变波及中国 将引入全新生产管理模式 (2003/09/27 14:38)
“聪明”恐龙亮相朝阳公园最新机器人献艺“索尼探梦”(组图) (2003/09/27 12:05)
索尼火速收回5600台中国产Vaio笔记本 (2003/09/27 11:47)
索尼推出最新款机器狗(图) (2003/09/27 10:51)
索尼将推迟800万像素数码相机F828上市时间 (2003/09/25 08:37)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