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168 从“轻薄战”到“价格”战,笔记本电脑厂家吸引消费者的努力不可谓不火,然而这些都在即将到来的2003年突然失了准头。随着Tablet PC的进入,以及无线技术的应用发展,整个市场将迎来一个“多元化”的年代,竞争的方式和内容也将发生变化。那么,2003年笔记本电脑争的该是什么?
就在国内厂商还在为各自的笔记本产品能标配无线网卡而大相欢庆的时候,IBM、Int
el、微软等IT大腕已经开始向新技术高峰迈进。IBM的“Think”战略把目光瞄向了自主运算,而微软则以平板电脑为急先锋,欲夺笔记本这块大奶酪而后快。既然与“狼”共舞不可避免,2003年,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家就该拿出点真本事,硬碰硬地去市场中争得自己所应有的位置。事实上,笔记本电脑产品能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厂家的技术创新意识才是重要的分水岭。毕竟,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弥补自己的技术劣势,勇不落后。
因此,可以预计,2003年,必然是个笔记本电脑争相创新的岁月。
创新之争:以新技术为后盾
对商家而言,变化就代表着创新,代表着未来的商机;对消费者而言,变化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预计,在即将到来的2003年,技术创新还将围绕着两个焦点。
焦点之一在于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将继续迅速提升。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市场格局还将发生大的动荡。毫无疑问,功能、性能指标的提升将不断拉大技术的壁垒,尤其是对于像笔记本这样技术含量要求高的产品,技术品质的过硬与否关系直接关系到品牌的兴衰存亡。那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仅仅通过低端、低价格产品抢占市场的厂商极有可能继续走下坡路,而取代他们市场份额的应该是那些资金和技术实力更加雄厚的厂商。今年年初,一些大的品牌相继降价争夺低端市场,IBM更是破天荒地推出了万元以下的促销机型,可以预计,2003年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失去了价格优势之后,唯有靠创新,靠新的卖点和过硬的品质才能继续在这个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焦点之二就是以移动P4+无线为代表的高端机在市场将进一步占据主流。从2002年的市场来看,作为技术创新竞争的典型代表,高端产品正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可以预计,伴随着高端产品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2002年尚不明显的“厂商创新落差”将在2003表现得更加突出。随着国外电脑厂商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线、安全等新技术势必会成为新的焦点。这样,创新能力将更加决定2003年国内厂家的存亡关键。“一招鲜、吃遍天”必将成为历史,试图通过一两个靠广告轰炸的产品来扭转市场的颓势,也将只能是厂商的一厢情愿。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出功能崭新的产品,才有可能在2003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实用之争:靠“平易”赢得用户
IT界曾经有个铱星神话。一个卫星电话是普通手机价格的几十倍,结果在销售1万台后就宣布破产了。不少电脑厂家在推出新款产品的时候都会碰到与铱星计划类似的尴尬。究其原因,就在于厂家没有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对消费者而言,技术的先进程度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他们能够得到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实用产品。
虽然“轻薄战”和“价格战”的硝烟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产品演进多少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但当我们拨开迷雾,就不难发现成功产品的演进历程始终都是以实用为中心的。
当我们讨论笔记本电脑的实用性时,我们其实也就是在讨论产品两方面的特性。一个就是产品本身可以实现的功能是否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它一般包括了用户对基础信息、专业信息、移动信息的需求。放眼2003年,我们可以肯定,随着用户对移动计算更进一步的要求,具备GPRS、802.11b等无线技术应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将独领风骚,与此同时,娱乐功能、便携性也将在笔记本产品中迅猛发展。
笔记本电脑的另一个实用属性则在于产品软件、配套硬件、应用方案的增值服务,可以说,这是产品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另一个关键。没有服务保证的任何产品都是不可靠的,其实用性自然大打折扣。很难想象,用户捧着一个宣传得天花乱坠的笔记本电脑,却因为软件、硬件服务的缺乏而享受不到什么真正的应用。对服务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依靠厂商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依靠行业厂商自身的整合与合作。
行业之争:穿新装走老路
笔记本电脑除了满足了单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外,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行业应用之争。这有点像当年台式PC走过的路,靠行业立足,靠个人来延伸。
这一点在2002年的市场竞争中已经表露无疑。2002年,围绕教育和金融等行业,IBM、东芝和惠普已经在为争夺客户全力以赴,一个单子就会有上千台机器的销售,有时几个定单就会改变某品牌的市场份额。
2003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传统行业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造,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诱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当然,作为便携设备顶尖产品的笔记本电脑,行业潜力虽然诱人,但能够真正实现独立研发并生长的厂商无非三五家,因此,这样的激烈竞争在2003年,依然是少数实力厂商之间的游戏。而竞争的焦点也将围绕在增值价值解决方案之上。因此,2003年的市场竞争尽管会更加白热化,笔记本这块“大蛋糕”谁能分得最多,关键还是要看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