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一言】由于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伴随着笔记本电脑价格的频频下调,笔记本已不再是白领贵族们独享的奢侈品,而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
如今,国内的笔记本市场已渐趋成熟而不再象几年前那样风云变幻、高深莫测了,并且初步形成了泾渭分明,条理清晰的几大阵营。
一是以IBM、TOSHIBA、COMPAQ、DELL为代表的国外劲旅;一是以宏基、华硕、伦飞、WINBOOK为代表的台湾省军团;还有就是以联想、方正、紫光、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品牌。这三大阵营的厂商均有自己独到的经营策略与市场方针,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演着明争暗斗的市场争夺战。
国外劲旅用技术与服务诠释品牌
国内笔记本市场自1995年发展至今,笔记本电脑在整个PC市场中的销售份额逐年递增,甚至有人预言笔记本有取代台式PC之势。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将战略重点放在了中国市场。它们拥有自我研发技术、全球各地的生产线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它们牢牢把握着利润最为丰厚同时技术门槛较高的高端机市场。也正是因为利润率和品牌的优势,这些国际大厂商一旦占据了市场领先的地位,短时间内是很难被撼动的。
就如国际PC巨头IBM笔记本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凭靠着其雄厚的研发实力、稳定的产品性能及诚信的服务承诺而赢得了商机,赢得了国内用户的信赖。日本的东芝虽然是后来者,却以其齐全的产品线当仁不让。近日又推出了全球最轻薄的笔记本P2000,重量仅为1.18kg。
这一阵营的厂商更是在服务上见长,诸如IBM、东芝、DELL等均设有全球联保,并在高端机型中提出了三年免费保修的承诺。实施这一承诺不仅需要客服队伍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备件基础。
但国外厂商并非完美无缺。国外品牌的价格定位大多在1.6—3万元之间,产品定位在中高档,不能不说对于中国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仍然是个考验。
台湾省军团的快速渗透
台湾省作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OEM制造基地,许多台湾省笔记本厂商通过为国际笔记本巨头们代工完成了技术和制造能力上的积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与国际上最先进技术的接轨,为它们相继推出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当台湾省厂商推出了自有品牌后,凭借品质及价格上明显的优势,加上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可随时根据配件的价格变化和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迅速的占据了国内部分市场份额。
但台湾省笔记本厂商仍有其弊端之处。首先,与之国外品牌相比,台湾省品牌的产品线略嫌单一。比如Acer大多产品定位于成长最快的超轻超薄市场;华硕主要定位于价格在1万~1.6万元的中端市场;而已在国内市场上耕耘了多年的伦飞则主打中高端市场。其次由于以台湾省厂商大多以OEM的形式起家,在进入国内市场开始自有品牌的销售后,大区域市场的运作能力不足,在市场策略、渠道策略及管理模式上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了有些地区至今仍未见到它们的身影。还有,在服务上,台湾省笔记本厂商也很难做到全球联保及遍布国内各地的维修网络。
国内品牌高举价格大旗
国内的笔记本厂商没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主要依靠台湾省OEM来生产。因为OEM,所以笔记本市场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因此国内的众多传统PC厂商甚至家电厂商都纷纷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只需要拿着别人OEM的产品,更换一下外观设计,贴上自己的品牌便进入市场了。
既然没有自己的技术实力,就只有依靠低价的策略来赢取市场。而价格战也的确是最快速、最见效的策略,虽然利润率不能够保证,但是销售额却一下子上去了。国内品牌的突出代表联想就在较短的时间内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前列位置。
尽管如此,这种模式的弊端仍旧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目前台湾省OEM厂商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时候,这种模式直接面对的就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同母异父的台湾省兄弟们的竞争。比如新秀京东方,无论从外型到内核,完全仿照台湾省品牌伦飞。而这种竞争在先天上便没有优势——因为OEM,国内的产品成本不可能比代工商自己的产品成本低;因为OEM,国内产品推出速度和更新速度必然要慢于代工商自己的产品;因为OEM,国内的品牌售后的保修问题必然还是要依靠代工者的协助。
但是国内厂商的价格定位多趋向于大众化,更能接近于国内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万元笔记本的概念曾经在国内厂商的大力倡导下风起云涌,这也给国外及台湾省的厂商以及大的促动,驱使着整个产业的价格下滑。
我们可以看到,以IBM、东芝、DELL等为代表的国外品牌,以联想、方正、紫光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以及Acer、华硕、伦飞等为代表的台湾省品牌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已然形成。对于市场的定位各有各的特色、对于价格的把握各有各的不同,对于服务的理解也各有各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