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3G专区专题 > 正文

陈金桥邓志诚:电信业走出去要减少功败垂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16:34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陈金桥邓志诚:电信业走出去要减少功败垂成
7月21日,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和百纳电信咨询公司首席顾问邓志诚做客新浪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7月21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博士和百纳电信咨询公司首席顾问邓志诚博士将做客新浪聊中国电信业的国际化道路。

  目前,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都纷纷走出去,洽购港澳或外国运营商,而华为、中兴等设备商也非常积极地在海外开拓市场,目前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非常可观。做客新浪期间,两位专家将对上述问题谈及自己的看法。

  嘉宾简介:

  陈金桥,男,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信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历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市场研究处副处长、政策研究部主任、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兼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电信业投融资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通信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成员。

  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后进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国内和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在电信发展战略、电信法制建设、产业政策和行业监管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先后负责《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WTO对中国电信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竞争格局研究》、《信息通信业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3G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电信业管制体系研究》、《电信强国战略研究》、《电信运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电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研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担当主持人或者主笔人。此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等电信运营商中长期战略规划及决策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和主持人。在国内外财经、通信专业报刊发表专题、专栏文章百余篇,对于中国电信产业发展规律、未来趋势以及电信政策走向具有系统专业、全面深入的理解。

  陈金桥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流利的外语能力,作为中国资深研究专家,经常参与ITU-T、ITU-D、UNDP以及EU等国际组织的研究合作与会议活动,出席各种政府间、非政府组织间的国际会议和学术论坛,已经完成了《ICT与经济发展》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担当负责人、执笔人等重要角色。作为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其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在国内产业界、教育界和财经界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

  邓志成,男,2000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百纳电信咨询首席顾问。历任赛迪顾问副总裁、中国网通互联网业务部业务管理处处长,期间参与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移 动通信专项基金项目管理工作。

  毕业后进入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工作。主要从事信息通信产业技术市场研究和营销咨询工作,在产业发展趋势和电信市场营销有较深造诣,提出多个创新的营销体系和模型。先后组织数十个市场研究和营销咨询项目,客户覆盖国内外主要设备厂商和中国主要运营商。在国内外财经、通信专业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精彩观点摘要:

  ·中国电信企业走出去为什么总是功败垂成?为什么老是差一点?我们要多成功一些,我们选准了对象,选准了路径,我们不希望在未来听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们需要积累经验。

  ·为什么中国移 动在一些国家收购失败,我觉得还是美国,或者说欧美一些国家他们所提倡的中国威胁论起的负面的作用,对外扩张是文化和资金的扩张,也是中国整个的影响力在全球的过程。

  ·设备厂商和运营商联合“走出去”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模式,去年我听说了,华为和网通去年共同在非洲的一个国家奋斗,华为卖设备,网通在做咨询。

  ·华为和中兴这两个公司相同点太多,产品那么相同,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公司可以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可以节约几十亿甚至到百亿元。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年以来,中国电信企业掀起了一股“走出去”的热潮,从中国移 动与milicom谈洽购,到中兴、华为进攻欧美主流市场,整个给人一种中国电信企业纷纷到海外开拓市场的感觉,就这个话题,我们今天特意邀请了两位重要嘉宾,来与网友交流,这两位嘉宾是,信心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博士和百纳电信咨询公司首席顾问邓志诚博士。先请两位博士给网友问个好。

  陈金桥: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定心研究院的陈金桥,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在这里聊天。

  邓志诚: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交流中国国际化问题和未来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主持人:应该说两位专家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像陈金桥博士以前是信息产业部信息研究院政策所所长,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今天很有幸邀请到他们来,当然这个电信企业“走出去”这个话题应该说是比较大的,我首先想问一下,在你们眼里,或者你们的感觉中,中国电信企业“走出去”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陈金桥:首先我想我来谈谈个人的认识,应该说这样的一个话题总是在反复问起,因为我是最近以来一直在跟业外的一些经济学者、专家,还有一些外面的投资者在讨论、交流,大家经常说到这个话题,国际化目前来讲是风起云涌,但是从理性的思考,我们怎么理解电信企业的产业化,我们是初生的萌芽阶段还是到了鼎峰期,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们现在总的来看我们不是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但是我们说实实在在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性的胜利,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两年内,在电信产业的商业,第一个成绩是他们整个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整个公司市场实现总销售额的比重在持续扩大,举个例子,特别是位于深圳的公司,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他们的海外销售额在去年被披露已经接近销售总额的50%,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另外我们不要只看数量,我们还要看到,到底有哪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可以说将近10年的长期艰苦的海外市场的准备,应该说我们以华为中兴为代表已经开始进行了主流,确实我们在主流的市场上,发言权越来越大,现在卖的是什么设备?第三代的移 动通信的设备,不是原来的所谓的固网和自然网的产品,那种生命周期已经到了成熟、饱和期的东西。包括很多款待产品,所以我觉得从这些证据、事实可以证明,我们通信产业的设备制造商真正开始崛起,越来越有国际化的数字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一下产业链的中心问题,网络运营商,每一步更加引起关注,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确实他们所涉及的并购金额非常大,如果是采用一般的并购方式的话,会引起更多的关注,这块最新的案例大家知道,除了牺牲到前面的时间,包括参与费用,其实我们收获了一个很多的东西,我们要收购成熟市场的一家跨国公司,我们要少出多少障碍,我个人的感觉,这种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能够积累下来,为我们未来,电信运营商,自己开辟自己的所谓国际化的道非常有帮助的。

  现在来看,回到我们这个主题,我的感觉,从阶段上来判断,当然还不要以往一个重要的政府的影响力,应该来讲,不管是我说的政府就是指中央政府几个主要部门,包括我们的宏观的经济调控的部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包括我们国资委,如果大家注意到的话,近几年这几个部委发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性的文件,这里面有很多涉及到了关于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扩张,这个东西可以表明一点,政府实际上从高层,包括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来的,确实在国家层面上来讲实施一个“走出去”的战略,推动我们的所谓国际化。

  大家知道,中国的电信业,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我们是位居世界前列,我们再翻看一些《财富五百强》里面涉及到高科技的公司,中电信、中移 动这两个都是比较靠前的,甚至最近看了一个资料,专门评价一个品牌资产的文件,中移 动在所有的品牌影响里排第四,在电信里排第一,这是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形成了,现在真到了真刀实枪在海外市场拼,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前期,今天一会儿要聊的话题,我们挖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老是差一点,我们要多成功一些,我们选准了对象,选准了路径,我们不希望在未来听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们需要积累经验。

  邓志诚:陈博士讲得跟全面了,现在电信业“走出去”,其实是电信业在国内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的东西已经进入中国的市场上了,在这种背景下,我记得2002年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写过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其实是讲了电信业的冬天,现在我们其实也感觉到虽然有“3G”、互联网、宽带这些东西刺激着电信业的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整个产业来看,也面临着在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这样无论是运营业还是国际制造业,确保在自己的业务增长方面保持着一个持续,对于设备制造业,现在“3G”已经到来了,中国的电信业其实有新的空间,我们做研究也会感觉到,目前从国外的企业兼并,诺基亚和西门子,为什么他们合并,一个是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这个东西影射出,整个电信行业虽然有“3G”这么一个可能的机会,但是我们看到电信业真正的东西才开始,特别是设备制造业,因为现在“3G”的设备制造价格和过去没有什么太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设备厂商,越来越加紧紧迫感,因为在全球,设备制造业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没有自己的设备制造业,非洲还没有自己的大的设备厂商,整个全球还是以欧美几家主流的设备厂商在竞争,而且这些厂商之间又在进合,所以这些产业,我们说华为、中兴也好,在国内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它也“走出去”开拓新的市场。

  从运营商来看,中国电信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在2003年,开始运作,整个电信业看国际的运营化,其实政策非常成功的话,还是比较困难,这个也对我们中国的运营商“走出去”的话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本土的一个部分的,这个地方去找,限制海外,再限制文化更接近的一个过程,其实电信运营说到底是走文化的国际化。在全球推广的时候,还摸得的这种模式,推广的是日本的模式,日本的动漫产业,美国企业在中国,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内容,迪士尼也过来了,文化渗透到中国里来。

  我们中国电信目前来讲,国际化还是资本的力量为主,中国移 动收购milicom,中国移 动收购华润、万众,固然是一种资本,收购凤凰卫视,是中国未来的内部产业,所以讲到,目前我个人感觉,整个运营界的国际化还是属于探索的阶段,对制造业在国际上也是拼杀的状态,我们应该看到设备制造业的设备合并对华为和中兴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为什么中国移 动在一些国家收购失败,像中国移 动去年也酝酿收购巴基斯坦,我觉得还是全球或者欧盟,或者美国,欧美一些国家他们所提倡的中国威胁论的负面的作用,这个我刚才讲的,对外扩张是文化和资金的扩张,也是中国整个的影响力在全球的过程,过去我们靠卖皮鞋,现在我们靠卖皮鞋,所以国外就像我们的中石油想收购的美国地三大石油公司的时候,也在预测,就像联想在美国卖电脑,也要阻碍一下。

  随着中国电信业下一步往前走,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给我们的企业做支撑,中国的全球市场的政治影响力,或者经济上的影响力,这种体现在我们有核心的企业,有核心的这种文化在全球的影响。

  主持人:现在其实在中国的运营商走出去之前,其实西方的运营商一直在盯着空白点,盯着市场机会,也就是盯着收购别的运营商,我们看到像莫大风,在全球收购很多的运营商,甚至像新加坡电信、澳大利亚电讯都是非常积极地在亚太地区收购,所以我提一个问题,现在还有没有机会,给中国运营商收购了,是不是现在都是垃圾了?

陈金桥邓志诚:电信业走出去要减少功败垂成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博士

  陈金桥:我想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一定的挑战,因为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或者我们姑且说为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是后来者,这些大的跨国公司已经在布局,全球战略刚才提高的这几家大公司,欧洲的几家大公司,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当然他们一般来讲,邓总在前面的发言里提到了,其实电信的全球化,很多本质的东西,我们打个比方,有点像整个国际经济新秩序里面,电信既扮演了一个演员的角色,同时也是布景的角色,换句话说其他的企业没有产业化是不行的,实际上首先想到的不是像国内一样,是要服务于本国的企业,比如日本、美国的欧资的,首先要服务于自己的。

  所以我想通信的国际化的本身是有两种概念,一个是寻求扩张的地位,另外一个是服务于自己,刚才主持人提的问题,是不是别的很有实力的国际运营商在做,已经站住位置了,我们后来者没地可站了,这个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中国目前的国际影响力,我们从国际经济贸易的角度来讲,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产业的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给他们配套服务的是以中国的国际企业为他们提供,这里谈到一个,我还补充一点,我认为确确实实国际扩张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内模式市场向国内市场复制的过程,这种现代服务业的本身是高度本土化的,你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特点,当地的所谓的经济特点,包括当地的政策法律环境,因此的话,因此一个合理的选择,这个问题,我们要寻找的一定是有语言接近,文化接近,相互间的经济接近,经贸关系比较接近,我们电信的国际化道路呼之欲出,可能会出周边国家,邻近区域的国家入手,先选择与我们国家经贸关系密切的入手,完了像国际的主流市场入手。

  我们目前所考虑的这些对象,一般来讲,我们请教一下投资者,主要是投资成本低,但是要去设置一个合资企业,要搞并购比较难一些,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包括你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再看一下,02年中国电信在美国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我亲自看过,当时主要以国际转接为主的,美国公司只是网络的。尝试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还是很有勇气,确实对当地市场的影响很弱,毕竟我们不是在一线,我们还是企业转接中心的地位。

  所以我们在想,刚才一个话题,我觉得机会总是有的,另外一个看到国际化绝对不是为了单纯自己竞争地盘,而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的,我要提醒所有的企业,我们行业内和行业外的人,中国的电信国际化是大背景下加入的,我们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点明显使得我们的国有公司在对外扩张的时候腰板很硬,只要能专线,这方面的限制会比较小,另外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允许我们的行业的领袖在国际市场发挥作用,我们的国际企业不是在国内市场上称王称霸,所谓的打败竞争对手,我们要加强全球的资源整顿能力,能源是战略性的产品,难道我们的通信信息不是吗?把当今世界上,对我们中国来讲,国际化程度越高,对中国人我认为两个产业最值得关注,一个是金融,一个是我们通讯,这两个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因为这两个产业部门扮演的角色非常独特,金融扮演的角色,主要的产品,资本的流动性为特点的,国民经济的血液,没有它其他的产业动不起来。

  但是我再打一个比方,类似的比方,我们的信息通讯部门,它是神经,这两块是全球联系,不会中断,全球金融市场的交易不会停止的,通讯也是,你什么时候能够中止,歇一会儿,信息要无障碍的流通。现在来讲,我们这两个产业的国际化本身是到了一个可以说争取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地位,我的判断,通信产业国际化的本身的话,可能不在于赚多少钱,类似表面的概念,我要看到背后的深层次的意义,真正为全球的经济体系中,为全球的分工贡献了多少,我们有更多的海外市场的立足点,我们实际上把全球的整个市场摸了一遍,以信息为先导,这样我们可以争取更加有利的一个地位,必须要从宏观的大背景下看一下,不能单纯地用什么目标考核它,你去了之后,对不起,你的资产风险,一次我的投资者限定在一千万美金以下或者多少,我觉得这个是有一点的战术层面,是不是一定要走,我的回答是一定要走,什么因的路径去走,最能够降低我们的障碍是我们要考虑的,至于说国际化的公司跟你竞争,这个不可避免,没办法,你是后来者就是这样的,但是后来者你可以学习,刚才提到欧洲的公司,但是是西班牙的语言圈,但是进东南亚地区的时候,有地理文化的障碍,有需求的问题,可能就会失败,可以断定它和失败,不能本土化,与国际化全球化相对应的就是本土化,不可能所有的管理团队你都外派,你一定为雇佣当地的人,这样的话你就缩小,国际化和本土化一联系起来的话,这个需要国家的政治背景做支撑,我总的感觉在这个背景之下你考虑我们电信的国际化,我们对外我有很多机会,可以找空白点,对内来讲,中国的国际政策一旦开放,一旦进入的话,他们也在国内市场给我们练兵。

  邓志诚:这几个方面我觉得讲得很到位,我认为,中国的运营业或者制造业“走出去”,它的这种“走出去”的战略中除了刚才讲的,我们跟自己的,我做运营业的,我做国际化运营业,其实还有一个新的地方,我们应该去做什么,我通过资本市场参股一个公司的股份,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对这个公司可以有更多的控制权,第二个,我们要“走出去”,除了我们自己去收购那些国外的运营商的股份,其实还有一个可能,我们跟我们自己,电信运营相关的产业,文化、娱乐,或者是一些相关的行业。通过这些行业,也可以实现我们本身的业务的国际化。所以国际化一个是区域的国际化,一个是区域上“走出去”,第二从产业上“走出去”,我们从自己本身的这种运营业或者制造业去向和我们电信相关的其他领域,像文化、娱乐这种行业去跃进。

  陈金桥:我接着说一下,刚才我们在前两个话题里讨论的,所触及的,国际化确实有一个时机、道路、方式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看我们过去,好像制造业的经验未见得可以拿来使用,我们有些政府部门其实在设计和推动、促进我们整个通信产业链,从制造业和运营业可以联合走出去,但是实际上,应该讲,我的判断,确确实实和目标产业不一样,另外一个方面设备市场本身是高度自由竞争的,各国的运营市场是都管制的竞争,我们现在做的很成功的都有销售网点,在那些国外市场未见得适合我们运营商去的,最近观察到,其实刚才邓博士提到一个,关于你设备商的设备销售为一个探路石,可以摸到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空白点,那个时候我们通过BOT,通过一些方式,设备销售的建设,等等一系列的模式,整个可以把产业链结合在一起做。

  我记得上一次到这儿聊天,和中兴公司他们讨论的时候,就提了这个东西,我觉得未来可能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一个机会,我觉得,这种方式,至于说时机,这个时机判断每个企业可能不一样我觉得这个时机判断,很难讲,某一个国家要把国有公司自由化了,私有化了,要吸引外国投资者,这可能对你是一个机会。某一个国家要大范围地开放国外市场,这个就是时机问题,有的时候时机不等就来了,有时候苦苦寻找时机也不容易,我们评价中移 动近期这一两年的一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确实很努力、主动探索国际化的道路,而且在专才的指导下,我知道著名的一些同行都在做投资顾问。其实我有一个判断,确实跟邓博士是一样的,我们可能还是首先整合这个市场,可能向港澳的市场,可能我们的国有运营商会发挥主导的方式。

  未来再远一点,可能会和周边地区、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到北美、欧洲等等这么一个路径问题,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机会,当然对中移 动和电信来说是不一样的,假设有某一个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个国家经济正在起飞阶段,是属于联合国开发援助的一个国家,我相信我们中移 动没有多少兴趣,去收购那儿的所谓国有公司,可能中网通和中国电信可能就会有兴趣了,他们抱着一个到处开发的目的,整个产业来讲,什么时机是合适的时机,我觉得做好资金、人才、企业运营机制方面的准备,这个准备好了你的实力就够了,这个时候谈并购,这个时候进行移交,这种都可以考虑的。

  邓志诚:我补充一点,刚才陈博士讲的,设备厂商和运营商联合“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中的一种合作模式,去年我听说了,华为和网通在非洲的一个国家,华为卖设备,网通在做咨询,到现在的话,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无论从运营规模以及经营,过去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国移 动除了日韩,第二个,运营商现在,我们相对发展的国家来讲,对他们来说更加易于他们接受,所以去年我们华为和网通集团,我们在非洲一个发展中国家。

  主持人:非洲哪个部分?

  邓志诚:好像是科特迪瓦。那边好像还有维和部队都在那边,那个国家的通信水平还相对落后,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全球化的阶段,现在据说网络集团,因此院在那边跟当地的运营商做什么,你的广告应该怎么打?整个一套市场营销的策略。

  主持人:多给我们谈一下,你们在了解到的,运营商在海外有没有什么点?刚才陈博士讲的,中国电信在美国设立一个公司,现在情况怎么样?

陈金桥邓志诚:电信业走出去要减少功败垂成

百纳电信咨询公司首席顾问邓志诚博士

  陈金桥:现在最新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应该是业务量在扩张,当时中国电信也有光缆,当时力图做一些其他增值业务,包括做一些部分语音业务,当时交流的时候还是起步阶段。实际上,中国的国有运营商,尤其在欧美的一线市场,有了一个桥头堡,我当时看到很多中国电信的省一级公司的管理团队派到那儿学习。

  主持人:网通有吗?

  陈金桥:网通还没有据点。

  邓志诚:过去有个亚洲网通。

  陈金桥:所以这个我想整个从路径、方式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要仔细考虑一下运营商的动作问题,我总的感觉,现在运营商虽然说有一定的积极性,开始觉得,并不是扩大我的营业规模,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你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去,这个目的可能更明显,但是在发达国家学到的可能是更多的经验。我觉得目前应该是这么一个阶段。所以说你要说别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中移 动主要是在并购,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做,中国联通在澳门投了一个牌照,我们属于在国际化起飞前面的积蓄力量的阶段。实际上你要具备几个重要的条件的,标准一筛选、一淘汰恐怕你能够做的也不多,换句话说,国内市场对我们国内运营商最大的困惑,如何一方面在防御,加强对国内对手的防御,加强对跨国运营商对中国的进攻防御,同时在海外市场进行挑战,这个是要解决的难题,我觉得中国运营商最大的劣势,包括中国移 动和中国电信,在整个跨国电信公司里面实力非常强的企业,最大的问题不在资金、不在技术,硬的地方比较差,我把概括为软性的差距比较差,包括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我们更加所谓的国际化人才的团队,包括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包括我们对资本市场的驾驭能力,因为说实话,国际化的风险很大的,你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实际上你风险很大,我们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那么高,权且第一大,已经超过日本了,9500亿美金了,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我们等于每天国库在流失,是这么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把钱拿到海外花了这就是保值了,国际化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本土化,这个不矛盾,服务业本身的解决,本土化很关键,跨文化的传播、营销、动漫。

  我是觉得你必须搞清楚,你的目标所在国当地的环境,真的是这样,你可能层面很低,接下来的运营成本,接下来实现的收益很难讲,中国的企业有这个意愿,特别想证明自己,但是对不起,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也意识到这个特点,我现在不是拼钱,拼技术,我觉得在中国全世界里证明的是我们全国第一名,我们没有证明我们有没有很长的资金承受能力,我们有没有本土化的服务能力,我们有没有真的所谓的具有国际化的标准数字的一流的经营管理团队,这些东西我们都有巨大的差距,不是一点差距,特别是跟那些刚才我们提到的国际化很成功的,但我必须要指出,这些国际化做的好的,本土是相对狭小,没办法的情况下必须往外走,我们再说韩国,必须要在周边市场找机会,我们语音电话普及率也就30%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的同时,放弃一个容易的搞一个更加困难的,不可能,在国际上寻找好下手的下手,但是我们的能力不全面,我们现在不是最恰当的大规模扩张的时机,但是出现的机会我们不能放过,邀约我们收购,我们一评价收购的成本,还有当地市场的潜力还可以的话,我们干吗不去竞争呢,这个就是我们投资的很好地方,我们设想一个深层的运营商,澳洲电讯、新加坡电讯,由于本土市场狭小的压力造成的,我们这么有实力的运营商为什么没有这个动力区做,只不过时机不好,或者方式不好,有的时候急功近利,有的时候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今后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评价中国电信国际化的成效绝对不在这两年,我认为我们这几年一定是要交学费的,交学费没关系,我认为总体上看,其实并没有到全球市场大整合的程度,现在来讲基本上是在国内整合,你像美国过去两三年的公司,都在国内市场加速整合,形成强大的本土公司的同时开展搞扩张,我认为中国也需要做这个准备工作,苦练内功,把自己的潜力发好了,再去寻找海外市场,我认为不晚,现在是尝试的阶段,我们最终会有本土化的优势,我们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国,电信业能够做出自己的巨大贡献,当然制造业可以贡献外汇,我们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已经中国的第一大产业,放外汇放得最多的,包括一些芯片,当然我们出口也很大,我们是第一大产品支柱,我认为像这个东西都不是那么重要,我认为在整个中国未来在全球经济体制中的地位来讲,我觉得需要用我们的信息技术产业去做优势,还要扮演一个推动性的力量,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中石化、中移 动、中电信成为大公司的时候,这时候其他公司再影响国际化,我们大制造行业,汽车,真的是可以加快很多速度,是这样的概念,刚才我打的比方,既是龙套,也是一个角色但同时也在布景。

  主持人:你们能不能谈谈,你们所了解到的,我们的设备商在海外的情况。

  邓志诚:设备商场,我刚才讲的,其实整个电信业“走出去”,设备厂商表现更突出,其实需要政府上的支持,中国很多企业在国内跟很多,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和运营商对中国企业的定位,过去我们在80、90年代发展的时候,我们是靠廉价产品出去,定位可能有点变易,但是如果我们说系统工程,政府在这个方面要去提升,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去”,我们现在看到政府在这方面加强了。经贸外交加强了。

  第二个方面,制造业重心,华为、中兴,现在在亚非拉发展得很好,但是我们首先看到在北美,在欧洲也好,其实还是很多核心的东西,还是很困难,也就是因为前面那一点,外国对中国的…

  陈金桥:我插一句,去年我在法国嘎纳参加一个大会,当时跟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我感触很深,实际上华为电信成为了国际化的运营商,要经过八年的时间。

  邓志诚:这些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们遇到很多困难,当然三个方面,我觉得现在,现在设备制造业,华为通信,在国际上,华为拿一点,中兴拿一点,两个相互帮助,同时两个又是竞争,这是上面一层。

  主持人: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你们怎么看我们中国电信设备商的低价竞争的手段呢?

  邓志诚:现在看,其实在过去几年,特别是03年04年,华为在国际市场快速成长,国外也是和华为产品的价格在印度有一个单子,西门子的要低于华为,在国际的拓展当中要有一个风险的,首先是圈地,我低价或者是赠送,过去有的主要运营商,假设过去这个网是我的,现在华为进来,你送我也送,这种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陈金桥:我评价一下,关于设备商在海外市场低价竞争相互挤压的问题,这个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真正有市场空间的,有潜力的一些,能够拿到大单的也就那么一些,另外一些成熟市场,这个东西都得去,从华为和中兴来说本身也得去,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我们的买家,我们的运营商也特别聪明,他们基本上是扩大招标,经常会邀请来自于同一个国家的相类似的公司,这样会最容易引起竞争的,本质上来讲我说一点,所谓的价格竞争在市场上是永远不变的法则,实际上我觉得现在这个情况不是严重到什么程度了,现在中国能够开海外市场的企业太少了,除了华为我们点不出别的企业了。其实公司那些多成员企业有多少在海外有?没有啊,我们期待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国际制造商,我们期待他们相互联合起来,我们也看到诺基亚和西门子网络通信的合并,这么多并购案,中国未来不会发生吗?我们不会形成联合体吗?我们虽然知道多少难,我觉得对我们是巨大的压力,不仅是你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也一样,我们目前国内制造商不是太少,是太多,实力强的太少,势力弱的太多,这个产业分配规模不是很好的,真的需要加速整合。

  主持人:其实各个厂商的宣传报道中,都是说自己怎么开拓国际化,这两年就没声音了,你像首信,东信都是说自己如何国际化。

  邓志诚:国际化是要靠资金做支撑的。

  陈金桥:如果以商业存在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是华为,其他的还有设备出口,我们很多公司都有,如果有设备销售额在海外市场,别的公司也都有,包括我们的一些半成品也都有,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我们讨论的意义,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设备卖给海外市场,关键是帮着建网,除了要赚取设备的附加价值,我们反复提他们,他们在海外市场真正形成了气候,他们卖的设备还有持续的拉单,这是什么意思?华为公司04、05年把荷兰击败爱立信,为什么?除了综合报价低,关键在于人家承诺了长达10年的服务期,爱立信做不到吗?所以通信设备的本身不是电信的消费品,毕竟技术含量很高,需要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不是一个基本消耗品,我们期待中国出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公司,从最初一般的联合到最后走向融合。

  主持人:华为和中兴能联合起来吗?

  陈金桥:这个问题太敏感,这两个公司我感觉,这两个公司相同点太多,产品那么相同,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可以达到几十亿甚至到百亿元,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现在来讲分散在中国。

  主持人:也避免打价格战。

  邓志诚:也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

  主持人:现在国美和永乐还搞合并呢,人家两个都是上市公司,华为和中兴搞不了?可能跟华为的股权也有关系,我估计两个都是上市公司的话好办了,都是公开的,好弄。

  邓志诚:这个过去他们的高层也会考虑。

  陈金桥:咱们只是猜测,我们可以推动,其实可以呼吁中国有实力的,有产品线,有同类的产品线不怕协同效应很强,如果互补,你扩张性会很强。

  邓志诚:听华为的人说,如果在全球只有我们华为,我们会觉得非常孤独,在国际拓展只有我们华为一家我们会孤独,中兴来了,大家平常可以一起吃吃饭,当初在国内企业进入中国是什么样的?所以这样的话并不是一定要两家合并,但是在竞争中怎么增加一些合作。

  陈金桥:因为我们中国并不是只需要一家联合体,我认为以目前来讲,最有实力的两家,华为和中兴本身,可以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整合到他们的产业里,不见得是他们两个合并的问题。

  邓志诚:自己在核心技术方面,自己在企业的营销平台,同时又有别的竞争,激烈的竞争,自己的核心金正可能来自于社会,华为和中兴有可能借着这个模式加速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在来看,华为中兴也好,国外企业也好,差距在什么地方,就在标准之间,专利上的差别。

  陈金桥:他们的差别不在上面,不在下面,在中游。

  主持人:华为也没有收购国内的小公司,没看到。

  陈金桥:华为想收购马可尼,但是被否了。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专家再总结一下,谈谈对中国企业,我觉得尤其社会上这块,对“走出去”的建议和展望。

  陈金桥:应该说也谈不上,我觉得只是一个期望,我认为中国电信目前是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们的设备制造商我们的运营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心,未来的这种国际化的前景还是比较美好的,我们特别盼望中国未来能够出现更多的本土跨国公司,成为引领整个通信产业的先驱力量。

  邓志诚:我觉得建议上,一个我们对政策希望国际化更多的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更多国际性的支持,第二是建议多一些合作,像华为和中兴多一些合作,第三个我觉得无论是运营还是设备厂商,他们在国际化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目标和风险评估体系,我们国际化投资也好,真正“走出去”也好,要有一个比较好的风险评估体系,我们有什么目标,真正得到越投资越回报,同时达到自己的国际化的目标。

  主持人:两位专家做客新浪聊得非常精彩,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嘉宾访谈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专家做客新浪演播室,感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

  陈金桥:谢谢大家,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见。

  邓志诚:谢谢网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5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