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机卡分离小灵通抢摊专题 > 正文

评论:机卡分离给小灵通打了强心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0:50 ChinaByte

  文/吴海菁

  最近,UT斯达康借着北京国际电信展的东风,推出一款"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此举让业界兴奋不已,这是今年小灵通自短信互通之后的又一力作,由此将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进入"深耕细作"的时代。

  "机卡分离"呼之欲出

  据介绍,小灵通"机卡分离"技术是在终端中加装一个智能卡的插槽,插入PIM卡,从而实现与现有GSM/CDMA一样的用户自由换机,自由换号等功能。今年3月,长沙电信曾推出过所谓的"机卡分离"小灵通业务,然而由于缺乏终端支持,因此只能算是一项"机号分离"业务,并未在技术上真正实现"机卡分离"。之后,广东、北京、南京先后实施了"自带机入网",虽然离"机卡分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也实现了不小的进步。10月,传说已久的UT斯达康"机卡分离"终端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引起了各地运营商的强烈兴趣。据来自各地的报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固网运营商已经开始对"机卡分离"终端展开测试。至于该终端的具体上市时间则说法不一,北京和上海有可能今年难以推出,而广州和重庆则有可能本月内推出。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小灵通一直实行"机号一体"的模式,一部小灵通与一个号码一一对应,若要换新的小灵通,则必须重新换号。另外,小灵通裸机入网必须经过"选号"、"烧号"等一系列繁琐过程。假如用户想换一个号码则更加麻烦,不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外,还要重新经过选号、烧号的程序。一旦用户丢失了自己的小灵通,其预存的话费也就相应丢失。对于运营商而言,"机号一体"使得他们对小灵通终端形成一种"天然"的垄断,任何终端厂商都绕不过运营商之一环,这也是诸多终端厂商充满抱怨的主要原因。

  "机卡分离"相比"机号一体"的优越性和方便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当年联通弃北美CDMA"机号一体"模式,而自创一种"机卡分离"模式的主要原因。在GSM/CDMA手机相继实现"机卡分离"之后,小灵通手机走上相同之路乃是大势所趋。

  预期的三大益处

  尽管小灵通"机卡分离"尚未真正实施,但是业界对其的期望值颇高,主要原因在于可能带来的三大益处。

  1 对用户而言,获得"变相漫游"诸多功能

  到目前为止,小灵通与普通手机的最大区别在于不能漫游,因此它的定位始终是"固定电话的补充",而不能摆脱"廉价而低端"的固有印象。一旦实施"机卡分离"之后,小灵通用户可在不同的城市购买当地的PIM卡,插入自己的小灵通终端,就能实现变相漫游和异地通话的功能。如果再结合目前常用的"呼叫转移"等功能,用户可以将原来号码的呼叫转移到异地的小灵通号码上,这样也解决了更换号码的不便。显而易见,突破了"漫游"防线的小灵通将与市面上的GSM/CDMA手机几乎毫无区别。

  "机卡分离"对于用户的好处还不仅仅在于"变相漫游"。一方面解脱了卡(号),用户换卡更加自由,另一方面则是解脱了"机",用户更换小灵通终端也更加容易。过去用户为了保住自己的小灵通号码,而一直忍受几年不换机的现象也将不再出现。另外,小灵通终端的安全性将得以提高,由于新增加的PIM卡具有数据加密等功能,用户也不用再担心被"克隆"和被"盗打",PIM卡所带来的数据增值业务,也将为小灵通增色不少。

  2 对小灵通厂商而言,则可能迎来小灵通换机浪潮

  2004年,小灵通继续保持汹涌的上升势头,截止到7月,小灵通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5500万,比2003年底净增2000万。保守估计,2004年底能达到6500万至7000万。按照现有"机号一体"的模式,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基本上等同于小灵通终端的销售数量。一旦运营商决定采用"机卡分离"模式,那么在如此巨量的新增用户之中,选择"机卡分离"小灵通终端的用户将占很大的比例,另外"机卡分离"所带来的方便性也会吸引部分老用户更换原有的小灵通终端,由此引发一场小灵通的换机浪潮。

  UT斯达康或许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机,适时地推出"机卡分离"终端,给热气腾腾的小灵通市场又烧了一把火。目前,国内除了UT斯达康,中兴和华为等小灵通巨鳄也在积极关注此事。而一直在为大厂商代工的台湾厂商更是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以英业达和鸿海为首的台湾厂商正在积极制定计划,欲参与到这场换机浪潮之中。10月,以京瓷为代表的日本厂商在北京国际电信展上大出风头,以原始技术输出地的姿态展示小灵通技术,从而一改过去遮遮掩掩的面貌。"机卡分离"技术对于日本厂商而言,同样面临相当大的技术考验,特别是在适应国内运营商的需求方面,日本厂商还需要向UT斯达康和中兴等厂商学习,因此他们在这次换机热潮中很可能继续扮演幕后角色。

  3 运营商从繁重的工作中得以解脱

  过去"机卡合一"的运营方式确实给运营商带来了不便。目前国内每月新增小灵通用户250万-320万,每天至少要"烧号"8万多次,其带来的麻烦和隐患不少。首先,运营商要牵扯精力在"烧号"上,耗费不少资源;其次,"烧号"流程复杂,接触的人员较多,难免会出现盗号或者并机的现象;最后,运营商面对用户换号的需求,无法及时满足,相应增加了用户的不便和不满。

  有了"机卡分离"之后,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运营商将不必介入小灵通终端的销售,终端厂商也不会再埋怨运营商的"垄断"。另外,运营商将"烧号"等工作交给PIM卡商,从而控制"烧号"的接触层面,避免出现过去的混乱现象。运营商将能腾出手来,在小灵通的服务质量以及增值业务上大做文章,从而产生更加正面的社会效应。

  可能受到的现实阻碍

  目前,小灵通"机卡分离"尚未实施,产生的益处也仅仅是业界对它的期许。现实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小灵通实施"机卡分离"也将面临诸多现实的阻碍,实际益处也有待时间的考量。

  1 政策上的高风险

  从小灵通诞生之日起,其在政策上的风险就如影如随,难以摆脱纠缠。此次小灵通借着"机卡分离"的模式实现"变相"的漫游功能,有可能突破了"市话业务的延伸和补充"的定义,向移动网络更进一步,因而有可能受到电信监管部门的阻击。年初,UT斯达康的PHS/GSM双模手机就是受到政策的限制,而不得不远走越南发展。目前,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的"机卡分离"还未出台任何相关政策,由此也说明其存在较大的变数。最近,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的高层位置互换,已说明相关部门对电信市场的"恶性竞争"表示关注,而小灵通"机卡分离"一事显然将引起市场波澜,必然也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2 缺乏统一的制式标准

  由于小灵通"机卡分离"还是新生事物,而业界也缺乏相应的组织来制定统一的制式标准。虽然UT斯达康第一个拿出了"机卡分离"产品,但是其实验标准能否成为最终的行业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UT斯达康已经表态,愿意将相应的标准提交运营商审查。鉴于小灵通尚处比较敏感的位置,估计运营商将会牵头,由几家大的小灵通厂商共同协商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版本。可以想象,协调之中产生的工作量将不可预计。

  3 可用的品种和数量太少

  由于目前只有UT斯达康一家拿出了"机卡分离"终端产品,因此运营商会相对谨慎,避免受制于一家厂商的情况发生。这或许就是北京和上海的运营商将此项业务推迟到明年的主要原因。在没有得到更多厂商"火力"支持的情况下,运营商将会对"机卡分离"持观望态度。

  4 来自竞争对手的打击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于小灵通简直"恨之入骨",然而却又奈何不得。2004年小灵通"短信全互通"迟迟难以落实,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就在于两大无线运营商的阻扰和反对,导致这种"你好,我好、他也好"的事情一再难产。"机卡分离"对于小灵通的运营商来说是好事,但对于两大无线运营商则是大大的坏事。从市场竞争的层面来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必然会设置一些障碍来阻止固网运营商的实施。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