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家|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真相并不是这样

科学大家|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真相并不是这样
2018年12月13日 09:15 科学大家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 | 仇子龙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大脑很神秘,也做了很多我们平常不能做的事情,但大脑如果出了问题,特别是发育时期出了问题会有哪些疾病呢?其实在大脑发育的每一个阶段,从小朋友到老年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新闻期刊画面,分别从1974、2002、2006年有三位非常漂亮的小男孩登上封面,他们都是自闭症的患者。美国社会对自闭症是非常关注的,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知道他们社会对自闭症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差不多30多年。

  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

  自闭症是什么时候被医学发现的呢?1943年,美国霍普汀斯大学的Leo Kanner医生发现了11个行为非常古怪的小朋友,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不与别人交往,有一些重复刻板的行为,语言也非常木讷。因此Kanner医生首次将幼儿自闭症定义在医学分支里,在这以前认为自闭症是精神分类的一种,是他把精神分类单独分了出来。

  1940、1950、1960年代的时候,假如医生告诉你的孩子是自闭症,家长会怎么样呢?半个世纪之前在美国也没有很好的疗法,所以那个时候,给家长的医嘱居然是:没有办法,请把孩子送进精神病院。现在我们听了会觉得非常震惊,但这确实是美国发生的事情,直到1970年以后,美国自闭症的孩子才获得了公平教育的资格。

  我们觉得自闭症儿童经常有很多新闻,认为自闭症小孩很多都是天才:音乐天才、数学天才、绘画天才。其实大部分自闭症病人都处在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个阶段,确实有一些是天才,但只占10%-30%。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1930年,奥地利的Hans Aspenger医生定义的。当时他是维也纳大学一位有名的儿科医生,他发现了一些男孩非常聪明,但是不愿意与人交往,他把这些小孩称为“小教授”。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从来没有报道过有缺陷的孩子,因为只有10%左右是有天才的,剩下都不是天才。直到70年代,这个历史才被真实地报道出来,原来当时的奥斯汀,已经在30年代末被德国纳粹主义吞并,他们接受了纳粹德国所谓的积极优生权的思想,被那个思想所洗脑。所以那个时候,即使是德国自己人也不会对天生有所缺陷的孩子有特殊的关爱,而是把他们送到消极治疗的医院。那个时候,大量在肢体上残疾、智力上残疾,甚至像自闭症这样的孩子都被送到了消极治疗的场所。

  自闭症是如何引起的?

  自闭症究竟是怎么引起的?1971年的时候,英国做了第一个科学研究,发现21对双生子里面,自闭症在双生子中发病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双胞胎如果有一个得了自闭症,另外一个也会出现自闭症。我们知道双胞胎,特别是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一样的。医学上发现,如果是同卵双胞胎,他们之间的基因一模一样。因此从遗传学上证明,它是与基因相关。异卵的双胞胎,他们的基因有一半相似的,几率会下降,只有5%-10%的可能性。

  知道自闭症和基因有关系了,我们是不是该找基因了呢?但是大家会有一些误解,比如传闻自闭症是不是与疫苗相关?这是最常见的谣言之一,我必须要澄清一下。

  为什么与疫苗无关呢?因为1998年报道与疫苗相关的论文在2010年被撤回了,因为它的医学数据完全是造假的,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也许会听到有其他人说我在注射了疫苗之后突然身体不舒服,甚至出现记忆不太好,变成自闭症。疫苗本身就会出现发热或者其他的病,所谓注射疫苗导致自闭症是完全建立不起逻辑的。就像走在马路上,你永远有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被从天而降的陨石砸中,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医学上的可能性,只有双向的研究说明它是和基因有关的,可惜在1975年的时候还找不到这个基因。

  现在,我们进入了基因组的时代,可以从观察染色体的变异,和唐氏综合症的二十一三体一样,做很完全的基因组测序,各位生活在一个千元基因组的时代,可以花几千块钱的人民币做基因组的测序,对自己身体里携带某些可能致病的基因进行预测。但是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找到致病因。

  基因为什么这么重要?基因编码、蛋白质,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细胞核等等,这些细胞在大脑里组成了认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基本器官。所以这个基因就构成了大脑活动的基本模块。

  基因的多或少都会影响蛋白质和大脑的功能。如何来研究自闭症这么复杂的疾病呢?目前我们企图寻找治病的机理和干预的方向。MECP2基因的倍增会导致小男孩患上严重的自闭症,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小男孩全身多了这个基因,是不是大脑中的这个基因变多引起了自闭症。而且我们面对这种小男孩,我们没有办法研究,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没有办法对大脑进行创伤性的干预。所以我们在7年前做了一个工作,我们把导致人类自闭症的MECP2基因转入猕猴中,让它像小男孩一样多出这种基因。

MECP2 转基因猴F1代MECP2 转基因猴F1代

  结果发生了什么?我们发现一系列小猴子有很多和自闭症小朋友非常相像的行为,这些小猴子一直在转圈,现在已经7岁了,还在转圈,非常执着的刻板的行为。除此之外,小猴子之间缺少一些社会交往的行为,小猴子跟我们打招呼的方式不一样,它一定要坐在一起,有肢体的接触,胳膊贴着,相互之间挠一挠等等。但是导入了MECP2基因后,猴子就好像非常高冷,你不理我也不理你。有的时候距离很近,但是没有坐在一起交互的行为。

  自闭症研究需要全体共同努力

  这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呢?自闭症小朋友有一些焦虑的症状,我们很难对他们的大脑进行详细的脑成像扫描,我们也不能在活生生病人身上做神经调控的工作。所以我们第一个工作,对这些实验猕猴的大脑进行了详细的脑核磁共振的扫描。猴类和人类的大脑非常相像,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脑成像的扫描,我们接下来希望对他们的大脑贴上电极,进行电刺激,看看能不能改变他们的自闭症症状。

中中和华华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另外,我们都知道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他们两个是一模一样,遗传的信息是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妈妈生出来。做这两个克隆猴的意义在哪?我们在做灵长类研究的时候,人类是10月怀胎,猴子5月怀胎,生完以后还要养育,很慢,所以我们期待克隆猴的技术可以很快的帮助扩大自闭症猴子、转基因猴子的群体,让我们有更多的实验对象。尽管我们其实已经有全世界最多的转基因第一代和第二代猴子,但是如果我们想实验药物,实验神经调控的方法可能还不够,还需要更多。所以我们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能够有更多的用克隆猴方法制造出的自闭症猴子,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自闭症在我们成人里有很多,也不是心理问题,也许是我们处事的习惯而已。去年我跟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做自闭症研究的教授聊天,他说我与众不同。与其他人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Les Familles”是法语,意思是我们都一样的,有些轻度、中度、重度患者,长大以后都可以融入社会。我们以前在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时候,有很多带着自闭症基因体长大,只要我们能进入到正常的社会,发挥我们的功能,就组成了社会的大家庭。

  最后,自闭症研究需要医生、家长、自闭症儿童,以及社会大众一起携起手来,完成我们超越基础研究的使命。(本文整理于仇子龙研究员在《理解未来》讲座的演讲,有删减,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

  《科学大家》栏目精彩文章汇总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