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盐添加"剧毒" 亚铁氰化钾?谣言太不靠谱!

中国食盐添加"剧毒" 亚铁氰化钾?谣言太不靠谱!
2018年08月27日 10:29 科学大家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 | 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

图片来自:instiks.com图片来自:instiks.com

  中国人吃饭讲究色香味俱全,盐自然是少不了的。响应为自己代(带)言(盐)的口号,很多人也越来越乐意去超市买盐了!

  不过,你仔细看过盐的包装袋吗?

  最近有个朋友去超市买盐,回来后特别惊恐的问我,说在超市里买的食盐中有一种化学物质——亚铁氰化钾,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求助百度后彻底惊呆了。。。

看到这个帖子后,朋友彻底吓尿了,图片来自网络截图看到这个帖子后,朋友彻底吓尿了,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帖子称,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去掉“亚铁”那就是氰化钾啊,而氰化钾是剧毒物质。还说欧美人自己不吃亚铁氰化钾,推荐其他国家吃,这是欧美施行的灭种计划!

  亚铁氰化钾到底是什么?还能放心带盐吗?

  太长不看版

  其实,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是两码事。

  亚铁氰化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用作抗结剂,加到食盐里是为了防止结块。才不是什么灭种计划,而是利用你对“化学物质”太陌生、太害怕吓唬你的。

  亚铁氰化钾究竟是什么东西?

  亚铁氰化钾(Potassium ferrocyanide)又叫黄血盐钾,化学式是K4[Fe(CN)6],而氰化钾的化学式是KCN。它们俩的区别在于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牢牢结合在一起,于是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

  亚铁氰化钾的半数致死量LD50约为每公斤体重1.6-3.2克,和我们常吃的食盐很接近,也都属于低毒物质;但氰化钾则是一种剧毒的物质。(你肯定对各种影视小说中氰化钾毒死人的桥段有印象。)

  所以,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它们除了名字相似,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共同点了,毒性相差更是谬以千里。

食盐的配料表,亚铁氰化钾就在其中食盐的配料表,亚铁氰化钾就在其中

  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如何?

  大家最担心的还是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

  亚铁氰化钾的稳定性很高,加在盐里面,平时炒菜、高温烹调也不会分解!

  亚铁氰化钾中的氰根和铁的结合力非常强,即使是在亚铁氰化钾的溶液里也很难检测到氰根。

  理论上,亚铁氰化钾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氰化钾,但这个温度至少要400度,而一般家庭烹饪的温度达不到这么高。

  要知道,我们平时超兄到200多度就开始有大量油烟,到330度不粘锅的涂层就开始融化了,真的达到400度你还能愉快的吃饭吗?

国家标准规定,亚铁氰化钾是一种抗结剂,图片来自GB2760国家标准规定,亚铁氰化钾是一种抗结剂,图片来自GB2760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些人总会抱着这样的心里:万一它真的分解出氰化钾怎么办?抛开毒性的担心完全是自己吓自己!我们来算一笔账。

  氰化钾毒死一个成年人大约需要0.1克以上,而1公斤食盐里面的亚铁氰化钾最多才0.01克。就算亚铁氰化钾全都被你“神奇”的分解了,你也得吃上十几斤盐才有可能被毒死呀。

  你会吃这么多盐吗?

  即使你真的能吃盐,估计要早就齁死了吧。

卫生部也曾对亚铁氰化钾进行了回应卫生部也曾对亚铁氰化钾进行了回应

  有的人还是不放心。那我每天吃一点,会不会有慢性毒性呢?会不会致癌呢?

  其实,亚铁氰化钾的慢性毒性也很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也就是说对于60公斤重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完全没问题。

  而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公斤10毫克。如果要吃出毛病,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3两盐。

  什么?3两盐不是事儿?!!

  知道每天推荐的盐是多少吗?6克!!!

  而且,这里的安全值可是每天呢,如果你真的这么吃,估计毒不死先齁死了。

  况且,高盐饮食还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食盐中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食盐中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

  外国人不用亚铁氰化钾?

  帖子中还称欧美人都不用亚铁氰化钾,是针对其他国家的灭种计划。外国人真的不用亚铁氰化钾?

  其实,在国外也是将亚铁氰化钾作为作抗结剂(anticaking agent)使用。

  比如,欧盟可以用亚铁氰化钾/钠/钙;美国用的是亚铁氰化钠,限量也基本和中国一样;日本可以用亚铁氰化钾/钠/钙,但限量值是中国的2倍。

  国外销售的一款盐,其中的抗结剂也是亚铁氰化钾。图片来自:attheitaliantable.com

  这帖子完全是欺负咱们读书少!

  总的来说,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适当吃盐根本不用担心。

  食盐抗结的方法也不止这一种,比如柠檬酸铁铵、碳酸镁、二氧化硅、硅铝酸钠等,都是常用的抗结剂,效果也差不多。下次如果看到了相关产品,可别又被吓着了哦。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