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技MX Anywhere 3无线鼠标体验:后继有人

罗技MX Anywhere 3无线鼠标体验:后继有人
2020年10月27日 07:33 爱范儿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大概三年前,我想买一个小巧(方便出差)、支持多设备之间切换的蓝牙鼠标,最后锁定了罗技 MX 系列鼠标。

  此前已经体验过这个系列的旗舰,MX Master,办公鼠标的集大成者,不过它个头大,且价格贵。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它的‘小老弟’,左右手皆可用的 MX Anywhere 2S。

  在我用着 MX Anywhere 2S 的三年里,它经历了从 600+ 到 300+ 的价格大跳水,也从全新用到‘伊拉克成色’,然而在办公鼠标品类里逛一圈,它还是可以很硬气地说出一句‘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直至 MX Anywhere 3 的发布。

  嗨 MX Anywhere 3,老熟人了

  习惯了 MX Anywhere 2S 的我的右手如是说。在整体外观上,两代产品差别不大,并排放一起,才能看出细节变化。

上:MXAnywhere2S 下:MX Anywhere 3上:MX Anywhere2S 下:MX Anywhere 3

  最明显的变化是两侧的橡胶防滑条,纹路从钻石菱形纹变成流线条纹,视觉上更加‘顺眼’,一直觉得圆滚滚的 MX Anywhere 2S 配上钻石纹路,感觉突兀,一点都不搭。

  而新一代的 MX 采用的流线型线条,若影若现,与鼠标的整体设计更融洽,防滑纹路的末端上翘,汇聚到鼠标的尾部,同样做了个上翘的设计,正好贴合了掌心,给了手掌足够的承托力度。

  对比了一下,3 代的尾部高度比前代高了大概 0.5mm,若不是并排对比,在视觉上很难发现这一点差异,但在手感上,我是能感觉出前者因此有了更好的承托感,大概会对‘鼠标手’有更好的缓解效果。

  俯瞰两代 MX,可以观察到 3 代更加饱满、圆润,尾部的收窄的幅度比较小,进而得到更大的手部支撑面积,此外更重要的是充电接口的变化,终于用上了 USB-C 接口,而且采用了隐藏式设计,低调克制。

  只有在正面才能看到充电口的存在,官方称充 1 分钟能用 3 小时,满电续航时间在 70 天左右。

  我在这么短的体验时间里,很难对这个说法进行验证。不过充电对办公鼠标来说,并不是一个高频行为,所以只要不是一周一充,我都可以接受。

  更顺滑了,也更安静了

  3 代另一个明显的变化,要数进化了的滚轮,双轨金属滚轮,褪去了橡胶层,不易藏污纳垢。

  这一代叫做 MagSpeed 电磁滚轮,通过电磁的特性实现分段模式与疾速(无极)模式的自然切换。

  从上一代机械形成的物理手感,进化至电磁力营造出的反馈。

  滚轮滚动的初段,速度不快,会有明显的段落反馈,每个段落都会有类似于 Force Touch 的手感反馈,当滚轮速度突破临界值(可以通过软件更改临界值),段落反馈消失,自动进入疾速滚动模式,声音也安静了下来。

  这种在两个模式下无缝切换的功能,被罗技称作‘SmartShift’,这是 MX 3 代系列独有的功能,得益于引入了电磁特性,所以这个‘SmartShift’功能可以在软件中进行开关,或自动切换或手动切换,全凭你意。

  不过 3 代的滚轮声音比前代安静不少,同在段落模式下,3 代没有了明显的哒哒声,滚动时的反馈只有手指能够感知到,几乎没有声音,不影响周围同事。

  另外滚轮切换模式的方法也有所改变。

  在 MX Anywhere 2S 上,滚轮下按即可切换模式,而下方的功能键用作中键,此时中键的位置略显尴尬,在一些游戏中,这样的键位设置并不方便。

  或许是应了这部分用户要求,罗技把滚轮和中键的功能对调,3 代按下滚轮便实现中键功能,而功能键变成了模式切换键。

  由于这方面的变动,滚轮下按时所需要的力度变小了,而且也更加紧实,不过还是不免出现按压时触发滚动的情况。

  除在部分 FPS 游戏中偶尔会出现按下中键后错误触发滚动更换武器的情况,其余时间并不会对用户造成多大困扰。

  并且 3 代的滚轮不能左右摇摆用作水平滚动功能了,这大概是因为电磁结构不允许这种操作,所以需要水平滚动页面时,按住任意一个侧键,同时滚动滚轮也能完成同样的操作,就是这操作略微反人类了,不过习惯就好。

左:MXAnywhere 2S 右:MX Anywhere 3左:MX Anywhere 2S 右:MX Anywhere 3

  对了,这一代的 DPI 值没有变化,最高 DPI 仍是 4000,所以性能上与上代持平。

  MX 系列的老三样,还在

  这一代的 MX Anywhere 依旧有优联 2.4GHz 接收器和蓝牙两种连接方式,也依旧支持配对最多 3 台设备。

  我想许多人(包括我)选择罗技 MX 系列鼠标,都是看上它的‘Easy-Switch’功能,所谓的 Easy-Switch,指的是它可以在已配对的多台设备之间,一键快速切换,从 iPad 到 Windows 再到 MacBook,按一下底部的圆钮即可。

左:MXAnywhere 3 右:MX Anywhere 2S左:MX Anywhere 3 右:MX Anywhere 2S

  这可比从一台设备上断开蓝牙,再连至另一台设备上方便许多。

  在这基础上,罗技更进一步,延伸出了罗技‘Flow’功能,顾名思义,Flow 功能就是让罗技 MX 鼠标在 Windows 和 macOS 的设备之间‘流动游走’,效果拔群,当然了,得配合 Windows/macOS 上的罗技 Options 软件使用。

左:Windows右:macOS左:Windows右:macOS

  罗技 Options 是一款键鼠管理 App,目前支持 Windows 和 macOS 双平台,支持的 Options 的产品不限于 MX 系列。

  打开 Options,可以看到所有注册过的设备,譬如在我的列表里,会把两代设备都显示出来,另外可以设置鼠标的指针速度、滚动速度、左右手设置对调、‘SmartShift’的灵敏度(也就是触发该功能的力度),还有对于按键的自定义功能设置,都可以在软件里设置。

对应不同应用有不同的快捷键方案对应不同应用有不同的快捷键方案

  在 Options 软件里还藏着补齐 Flow 功能的另一块拼图。

  Flow 功能不仅是让鼠标在双系统中自由穿梭,还能利用鼠标作为媒介,在两台不同系统的设备互相传输文件,从 macOS 上复制一个文件,鼠标移动到 Windows 的窗口里,粘贴即可完成传输。

  整个过程几乎无感,只是跟 AirDrop 的通用粘贴板功能一样,偶尔会有 1、2 秒的卡顿,看在这般操作如此便捷的份上,这卡顿我忍了。

  这样一来,Flow 的体验就完整了,若你跟我一样,是个时常在 Windows 和 macOS 双系统间切换着办公的人儿,你我便是罗技 Flow 的核心用户群。

  用着一套支持罗技 Flow 的键鼠设备,在 Windows 和 macOS 自由切换(也希望之后罗技之后能够跟进 iPad 平台),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没想到,罗技用键鼠搭起了一座连通微软和苹果生态的桥梁。

  没想到,罗技用键鼠搭起了一座连通微软和苹果生态的桥梁。

  罗技的 Easy-Switch、Options、Flow 功能,组成了 MX 的三板斧。

  拥有多部设备的你,或许不一定会对 Windows/macOS 跨平台传输文字、文件这功能感冒,但一定会被 Easy-Switch 所吸引。

  总有一个功能可以吸引到你。

  罗技 MX 系列之所以能成为办公鼠标中的标杆,就因为它软硬件双修,全面、好用。

  一些小吐槽&总结

  刚才那些,是我作为 MX Anywhere 老用户对 3 代产品的正面评价,然而它并不是完美的。

  在 macOS 上,鼠标的体验还是比不上触控板,页面上下滚动时不那么丝滑。但这不是 MX 独有的问题,除秒控鼠标外,其他鼠标一到 macOS 系统就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或许罗技专为 macOS 推出的 MX Anywhere 3 for Mac 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另外我在这只 MX Anywhere 3 上偶然发现,右键按压力度过小的情况,实际使用时表现为手指稍重地搭在右键上面,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不小心就触发功能了。

  右键手感与左键相比偏软一点,我怀疑只是个例,询问了同样在用 3 代的朋友,他表示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坐实了我的怀疑。

  所以我这只 MX Anywhere 3 上出现的,只是工程机的个体问题,不具普适性故仅供参考。不过买了的小伙伴可以注意一下是否有这情况。

  刨去以上小毛病,MX Anywhere 3 依旧捍卫住了 MX 系列在办公鼠标中的标杆地位。

  不过,我内心里更希望其他厂商能尽快跟进与罗技 Flow 类似的功能,把 MX 系列高企的价格打下来,就像隔壁的显卡大战一样,造福消费者。

罗技无线鼠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