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SCI论文“出逃”国外,中科报:中国期刊亟待逆风翻盘

九成SCI论文“出逃”国外,中科报:中国期刊亟待逆风翻盘
2020年09月16日 12:14 澎湃新闻

中国科学报9月16日消息,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发表在国外期刊;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但很多中国期刊评价不高;对比国际期刊的“秒回”,一些中国期刊的审稿时间长达9个月……

面对中国期刊在国内研究界逐渐边缘化的态势,如何摸清定位实现破局?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邀请科技界、出版界专家,就中国期刊如何回归正途展开激辩。

九成SCI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

中国期刊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超过50万篇,位列世界第二。2000年,中国SCI期刊对中国学者论文的贡献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这意味着100篇论文中只有7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另93篇都发在国外期刊。”《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说。

此外,中国的SCI期刊数量也与中国SCI论文发展不匹配,中国期刊越来越滞后于中国论文的发展。9000多种SCI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241种。“科研成果不发表在中国期刊上,很难让广大中国科研工作者知晓。中国期刊的重要性和发展的急迫性不言而喻。” 任胜利说。

他指出,中国期刊小、散、弱,同质化现象明显。小即规模小,一本期刊大约发文200篇;散即分布散,每个出版单位平均只有1.16种期刊;弱即影响力弱,大多出版单位只有一种期刊;同质化非常严重,缺乏学科分布、学术定位的考虑。大学学报中,以大学、学院命名的有519种,约占中文期刊的12%,很难体现特色。

但从影响因子看,中国SCI期刊影响因子的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国际总平均水平。任胜利解释,这是因为影响因子只代表平均论文引用,部分中国期刊为了追求影响因子的提升,大大缩减了刊登论文的总数量,减少分母大小而博取高分。

对于为何很多科技领域优秀成果一般不会优先考虑投稿到中国期刊,清华大学副教授崔鹏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该研究领域或方向的学术话语权不在中国,中国的科技发达程度不足以支撑打造一本该领域的一流国际期刊。二是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要得到国际同行认可,需要国际舞台交流学术进展。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却认为,学术发表只是整个科研活动中一个环节,科研界不必都盯着差评中国期刊这件事。“很多时候在整个链条尚未完全运转起来的情况下,仅看一个环节未免偏颇,因此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中国期刊上。”

他举例,在计算机领域,很多顶级会议获得国际认可,一定程度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源头就在该会议上,或来自某一个期刊。“如果中国的需求走在世界前沿,又能够在国内找到技术方案,那这些技术来自哪里,哪里就会形成新的舆论阵地。”

定位不清是中国期刊发展的拦路虎

“定位不清晰是影响中国期刊发展的关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静远表示。

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出版人李季萌认为,中国期刊应该向期刊集群发展成熟的出版商学习经验,比如期刊定位。不一定所有的期刊都要以发展成顶级期刊为目标。

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李浥东看来,一开始就把中国期刊跟国际顶刊相比是不现实的。期刊的发展伴随研究成果而来,当前国内绝大多数优秀学者都是英文体系培养出来的。让这些学者再去花时间写中文论文,这是对科技资源的浪费。

中国期刊出版流程的局限也导致部分中国期刊的论文不能超过8页,限制了研究内容的表达。任胜利表示,对论文篇幅和参考文献的限制是部分期刊的人为规定,期刊总页数具有一定弹性,只要在上报期刊主管部门和邮局发行时说明即可适当放宽某一期的页数。

2019年,《中国科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科研工作者认为需要中国期刊,同时对中国期刊的未来表示忧虑。任胜利认为,如果继续差评中国期刊,那么科研工作者的投稿意愿就会降低,造成恶性循环。

目前计算机领域出版量位居前四的出版商,IEEE、Springer-Nature、ACM和爱思唯尔论文数量加在一起只占整个英文学术论文市场的1/3,其他2/3由其他出版商或出版形式占据。李季萌表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期刊仍有很多机会。

抓住本土学者以破局

编辑人员缺乏困扰着中国期刊界,这也是某些期刊审稿时间长达9个月的原因之一。“计算机领域的编辑很难找,CCF的15本会刊基本都缺编辑。”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鹿泽光说。

对此,李季萌举例,爱思唯尔的计算机期刊集群在亚洲有700多个编辑,这个数量依然无法满足需要,所以需更加紧密地跟科研工作者联系起来。

《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期刊审稿有专职编辑,但更多期刊,如施普林格·自然、爱思唯尔等,充分依靠编委初筛稿件或邀请审稿人等办法解决审稿这一难题。“对中国期刊来说,也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发挥专家办刊的优势。” 任胜利说。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罗训认为,一个期刊的水平与其学术志愿者水平直接相关,但学术志愿者精神在国内学术圈是欠缺的。有的导师认为审稿浪费时间,将期刊论文交给学生去审。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导致审稿质量难以保证。

中国学者发表的每一篇论文背后有很多学者和出版从业者的参与和支持。“从这一点来讲,对比发表论文的数量,亚洲学者的贡献程度还明显不够。”李季萌表示。

“ACM、IEEE等国际组织的会议办得好,就是抓住了学术共同体。中国期刊如果想要办好、办成顶级,一定要抓住本土学者,发动学术志愿者来审稿很重要。” 王静远说。

此外,中国期刊在学术成果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十分重要。任胜利建议,青年科学家更多、更早地参与到中国期刊的建设中,如建立青年编委会或青年审稿人制度,让年轻有为的学者先参与进来,做期刊的审稿工作,提升中国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对此,崔鹏补充道,每年大量优秀年轻学者从海外学成归来,这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是利好的。希望在后续科技期刊发展和建设方面,能够更大程度引入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共同呼吁国家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更好地运营学术共同体。

(原题为《九成SCI论文“出逃”国外 中国期刊亟待逆风翻盘》)

中国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