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识教育为何饱受争议?董建华旗下智库建议扩大教材审查范围

香港通识教育为何饱受争议?董建华旗下智库建议扩大教材审查范围
2020年09月07日 15:41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香港通识教育为何饱受争议?董建华旗下智库建议扩大教材审查范围

报告建议特区政府有必要公布教材审查准则,同时把审查范围扩大至教科书附带的补充材料。

自2009年起,通识教育成为香港新高中的必修科,其课程设计涵盖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及全球化,但近年来,在无统一课本、无标准答案等诸多因素下,通识教育正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政治宣传工具,误导学生的价值观。

自去年以来,香港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其中有不少年轻学生的身影,教育问题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数据显示,香港涉“修例风波”被拘捕者已达9216人,其中40.4%为学生。

9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牵头成立的团结香港基金会发表《通识教育:慎思明辨海纳百川》的报告,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改革通识科,指出由于课程设计、考评机制等配套不够完善,导致通识教育未能达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文理兼备、树立正面价值观的初衷。

团结香港基金会总干事郑李锦芬坦言,过去10年以来,55万香港中学生曾修读通识课程,对“一代香港青年人的影响深远”。

今年年中,团结香港基金会委托岭南大学公共管治研究部进行了一项全港通识科教师及中学校长调查,分别获得了484位通识科教师以及71位校长的回应。

今年5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教育不可以成为“无掩鸡笼”,会在今年内交代如何处理通识教育课,教育局此后宣布成立专责小组。

168个学时完成12主题

上述研究报告就考评、课程、教材等多方面作出建议。报告指出,由于议题范围极广,而课程及评估指引又没有清楚定义相关概念,学生很多时候还未充分掌握议题背后的人文或科学概念,便要进行相关论述。而在现行制度下,通识科教师需要在 168 个教学时数内完成12个重大主题的论述。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平均 14 个小时内掌握“科学、科技与公共卫生”、“中华文化与现代生活”、“法治和社会政治参与”等。

团结香港基金会与岭南大学公共管治研究部合作进行的调查显示,68%受访教师表示,学生从初中所得的知识并不足够支持通识科的议题探究,显示课程衔接出现缺口。

团结香港基金会报告认为,香港教育局需精简课程内容,清楚定义每个单元下的关键学习概念,协助师生深化议题探究,同时辅以体验式学习,避免学习过程水过鸭背,偏颇失实。

郑李锦芬坦言,通识科的初衷是要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接触到截然不同的学习领域,做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然而,目前的课程严重偏重人文学科:六个单元中,仅有两个是科学内容。

改革考核方式及教材审查

通识科主要通过公开试作出评核,模式近似语文科的议论文写作。时间限制变相鼓励学生以坊间大行其道的框架作答,集中操练应试技巧及语文能力,对训练学生的高层次思维不但毫无助益,更会局限其想像力。

此外,由于是开放性作答,评改涉及主观判断,难以客观并细致地将学生划分为七个等级,因此报告建议将成绩考核简化为合格及不合格两个等级,以增强考评机制的公平性及灵活性;同时在大学联招(JUPAS)取消计算通识科得分,改为仅以合格作为升学要求,让学生聚焦课堂过程所得,而非最终成绩。

一直以来,香港通识课教材饱受争议,时常出现偏颇的内容。因此,报告认为,香港教育局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科书审查机制“导致教科书内容陷入无监管状态”,建议特区政府有必要公布教材审查准则,同时把审查范围扩大至教科书附带的补充材料。

作为研究顾问的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通识教育科出现“异化”,主要由于通识课程松散与偏重时事讨论,利用偏颇报道作讨论难以明辨是非有关。

他引述研究报告数据指出,超过七成教师会利用报刊内容作教材,但他认为部分报道偏颇,甚至属于煽情或虚构,并无经过事实核查。他坦言,通识教育的内容应作出部分删减,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具争议性的话题,很多基本事实并未厘清,学生难以在客观全面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作者:朱丽娜 编辑:和佳)

香港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