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特殊”毕业季:充满希望的送别和等待

外交学院“特殊”毕业季:充满希望的送别和等待
2020年07月16日 07:11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外交学院“特殊”毕业季:充满希望的送别和等待

外交学院“特殊”毕业季:充满希望的送别和等待

马子倩

  外交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现场 外交学院供图

  中国外交越来越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7月9日,耿爽履新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的消息传出,很快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只因简历中的一句“已婚”,这位曾经的外交部发言人便从“爽哥”变成了网友口中的“爽叔”。年轻人用这样的昵称拉近着自己与中国外交的距离。

  就在耿爽新职务公布前4天,他的母校外交学院刚刚在“云端”送走了700余名2020届毕业生。这所有着“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之称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院校,也即将在今秋迎来65岁的生日。外交学院党委书记齐大愚在毕业典礼上致辞说,“未来发展鹏程万里,前景可期,感谢同学们为外交学院带来的精彩”。学生处招生办副主任王维熙日前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外交学院本届本科毕业生中的大约10%将进入外交一线,踏上成为中国外交官之路。

  毕业典礼:上好“最后一课”

  “在此我代表学院向2020届全体毕业生发出特殊邀约,欢迎同学们今后回来参加任何一年的毕业典礼。”齐大愚在毕业致辞的最后说。受疫情影响,这是外交学院建校65年来首次举行“云毕业典礼”。这也是本届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毕业生的名字,主背景板上的16字校训被映衬得格外清晰。

  在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看来,学校在特殊时期举办这样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本身就非常有意义”,“既是对前一阶段外院学子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全面肯定,同时也提醒学生牢记当初报考外交学院的初心使命,鼓励他们带着学校赋予的传统印记和责任使命,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长达半年的抗疫斗争,锻炼了学生们的品行和韧性。“2020届毕业生比往届同学多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逆境。”院长徐坚在毕业致辞中自豪地感叹,从主动请缨担当抗疫志愿者,到利用外语优势服务防疫人员与外籍人士的沟通,“我很欣慰地看到,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处处都有外院学子的身影。”

  孙吉胜认为,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将促使拥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外院学子更多地反思和总结,在切身感受中外抗疫差异的情况下增强对中国制度优势的理解和信心,在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中牢记初心,脚踏实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全球合作作出努力,践行外院学子至忠至诚的家国情怀。她说:“只有真正理解我们的国家,意识到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才能更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是这场“特殊”毕业典礼的另一重意义。与大多数毕业生不同,就读于国际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顺利保研本校的蒋铭哲,有幸能够在北京疫情出现反复之前回校线下办理毕业手续。虽然只能在线上参加毕业典礼,但他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疫情虽然打乱了我们的毕业计划,但冲不散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寄语,让我们更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母校的关怀。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蒋铭哲说。

  愿为中国外交尽绵薄之力

  蒋铭哲心里也有一个外交梦。4年前,他单纯地被“外交学院”校名吸引来到这里,最初甚至没有考虑要读什么专业。4年之后,他放弃了本科毕业就进入外交部的机会,是因为“我在思考未来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实现怎样的目标”。他认为,要成为一名高水准的经济外交官,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外交学院的学生。”蒋铭哲说,他希望自己在硕士毕业后能够进入外交队伍,为中国外交“尽绵薄之力”。

  英语系翻译专业外交翻译专训班毕业生李沐青,同样是“慕校名而来”,但她选择了参加外交部考试且顺利通过层层选拔。4年的外院生活中,她旁听过两会记者会,参与过多位外交官开设的讲座,对外交人员工作模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前辈们身上的使命、忠诚和奉献,以及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的精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我越发确定这条路是自己可以去尝试的。”

  李沐青说:“能够最终作出报考外交部的决定,我认为自己比4年前要成熟得多。”她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年轻外交官无疑是幸运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我们可以更有底气地到其他国家、到国际组织中开展外交工作。”因为疫情,李沐青入职外交部的程序有所延后,但她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在家坚持进行翻译练习。热衷于多边外交的她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去联合国工作。

  在身为授课教师的孙吉胜看来,挑战确实无所不在,但她对她的学生并不担心。长期的教学和实践,让孙吉胜感受到了新一代复合型外交人才的情怀和能力。她说:“与以往相比,现在的毕业生眼界更加开阔,经历更加丰富,批判性思维也会更强。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这些年轻的外交官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送别的同时也在等待新一届学生

  名声在外的外交学院,对于有志于从事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外语、翻译和涉外法律经济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学生来说,是距离实现梦想最近的地方。尤其是,外交专业报考热度的持续攀升,直观地反映了青年群体对中国外交的关注。

  外交学院学生处招生办副主任王维熙对记者介绍说,“外交学”和“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两个本科专业,近年报考热度不断攀升。

  但孙吉胜也提醒说,外交学院并非单纯只是培养职业外交官的学校。通过学校教学等活动,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国际视野的拓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毕业后从事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都会非常有帮助。与此相对应,中国外交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特殊专业,外交学院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外交官。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2020年,外交学院的10个本科专业将继续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360人,与2019年持平。关于今年的录取政策,王维熙向考生作出了三点重要提示。首先,外交学院是本科提前批院校,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两个批次按顺序依次录取。因此,若未被外交学院录取,也不影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的录取。其次,外交学院在2020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全部招生专业不提选考科目要求,即选择任意3门选考科目组合均可报考。第三,外交学院在录取时分数优先,专业间不设定志愿级差,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学术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对可选专业排序,填报专业志愿。

  “因为关注中国外交,所以想要成为中国外交官。”孙吉胜期待着更多学生怀着这样的理想在秋天来到外交学院。记者在校区看到,“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16字校训依旧醒目,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毕业季和招生季,静静地送别和等待,充满希望。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6日 09 版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