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北京的做法非常智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北京的做法非常智慧”
2020年07月10日 04: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标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北京的做法非常智慧”

张文宏(图源:人民视觉)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客《理解未来》在线科学讲座,与来自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一起,针对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为大家解析疫情常态下的理性防疫及应对,并分析国际疫情的走向与未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张丹

  北京精准防控不停摆

  身在上海的张文宏表示:“上海最近情况还可以,前两天我还去夜市查看了一下,整个夜市熙熙攘攘,大家戴口罩去逛街,静安寺旁的夜市人还是非常多的,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搞活经济的号召,我觉得非常好;但作为防疫专家我也很担心,所以我就去看了看,不过发现挺好,在上海,整体上大家比较自觉,吃东西当然不戴口罩,但只要不吃的话还是戴口罩,我觉得这是一种新常态的回归。后面,上海可能还会迎来国家非常重要的进博会,估计会有大量不同国家的人都会通过航班进来,所以这方面如何进行防控,中国在国际航空开放后要探索防疫策略的深化与调整。当前,北京非常智慧地处置了疫情,在疫苗出来之前,我们现在的做法就是尽量让疫情处在可控状态,最好只是散发,不要出现暴发或大量成簇性的病例,及时处置、精准防控对经济的影响最小。”

  谈到北京疫情以及是否需要对北京市民进行全体检测时,张文宏表示:“现在北京实施精准防控不停摆的做法非常智慧、堪称防控模板。北京所有人全部做检测大概花几十亿元就可以解决。而北京后面要怎么做,取决于我们到底采取怎样的策略。如果进行广泛检测可以维持经济的继续进行,我认为这种检测是有价值的。”

  张文宏进一步表示:“对于北京的检测能力,我们千万不要担心。国家已经组织力量帮助北京,它的检测能力一定会超过武汉。但是北京是不是要全民检测?目前北京的病例数还不多,而且基本还是和新发地或多或少有关系,只有个别病人可能查不到流行病学相关性。因此北京现在是精准防控,重点区域包起来,对重点区域实施全民检测,非重点区域则是自愿检测。这个策略能够保证北京经济正常运行,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可以用的一个策略。如果每次有几个病例出来,整个城市就要停掉,那么代价就太大。北京给全国做了示范,将来别的地方出现病例时怎么做,肯定是在北京的样板上进行修改,具体怎么修改就看各地政府的智慧。”

  美感染人口或超1500万

  而在讲座中,张文宏也就美国的疫情发表了相关看法,他表示,美国检测量虽然大,但对控制疫情没有起到很大作用,究其原因是只检测而不充分隔离,这对于控制传染就不够了。“这是核心问题,美国的有效隔离和追踪做得非常不充分。现在美国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也在下降,这是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老年人看到的这个病可能会死掉,于是,美国老年人不出家门,老年人的检测量就下降了。很多我认识的华裔老人是几个月都不出家门的,一般美国华裔子女去见父母的时候,有时候拿着菜篮子,东西放家门口然后就走了,因为怕无症状感染传播给老人。”而据张文宏预计,美国人口的新冠阳性率应该在5%到10%,感染人口将在1500万人至2000万人之间,美国那些整体检测的阳性率下降的地区只是说明该地区控制得比较好而已。

  张文宏表示,美国现在有两百多万人感染新冠肺炎,要验证抗体是否具有保护性,就要看是否出现感染过的人再次被感染,这才是问题关键。新闻上,德州曾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个案,“但我认为,仅仅一例完全不行,我们要看有没有确切证据能够证明,他曾经感染过新冠肺炎。”

  有没有后遗症还很难说

  张文宏表示,现在还没有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病人有明显的后遗症。“什么叫明显的后遗症?有些功能突然没有了,比如呼吸功能大幅度降低,出现心律失常,肾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等。前段时间,还流传新冠肺炎康复后性功能受影响了,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生育,我说10个月都没到,怎么判断生育情况?现在网络上很多消息、帖子都是缺乏一些科学道理的。反而是那些真正科学的东西,大家倒不一定听了。”

  张文宏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以什么样的防疫策略来迎接未来一年,以及怎样促进世界的交流和发展。对于中国而言,挑战非常巨大,下一阶段,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和东亚地区、西欧地区如何互通,经济如何发展,而这些都在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现在很多国家的策略都是先把国门封锁了,而西欧有几个国家控制得比较好,他们率先打开国门,对美国打开,对其他国家也打开,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来会面临不断的、动态的少量输入病例风险,这对于整个东亚都是极大的挑战。如果追求零病例,我们国家的压力会非常大;但如果国门一打开,要保持零病例几乎不可能。我们要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方面,全世界出现了观念上的分歧,以及抗疫策略上的分歧。下一步如何应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相信中国在后面的挑战里会做得更好。”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