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回国后为什么能立即名满天下?

陈寅恪回国后为什么能立即名满天下?
2020年07月09日 17:10 澎湃新闻

原标题:陈寅恪回国后为什么能立即名满天下?

陈寅恪

文/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国刚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道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09年以前即20岁以前,是他在国内求学时代(虽然曾短期赴日本),为陈寅恪学术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奠定了他的中国传统国学根基。20岁以后,他先后在瑞士、法国、美国、德国留学,其中以在德国柏林大学时间最长,是陈寅恪先生学术道路上的第二个阶段,是学习西学的阶段,也是陈寅恪之所以成为陈寅恪的一个关键时期。1926年以后,先生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任导师,是陈寅恪学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三个阶段,即融会中西学术于一体的创造阶段。陈寅恪研究中目前最不清楚的是他的留学生活。人们引据最多的无非是俞大维、毛子水的颇带感情色彩的回忆文章。

1969年,陈寅恪先生遁归道山不久,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就在《通报》(T’oung Pao)上发表悼念文章说:陈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本世纪他那一代人中最博学的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71年第3辑出版了俞大维作序的陈寅恪先生论文集,德国汉堡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教授刘茂才发表对该论文集的书评,赞叹陈先生治学范围之广博。陈寅恪是如何获得如此广博的语言与学科知识的?刘茂才教授的书评中提到陈寅恪先生当年在柏林的一些老师。除了吕德斯(Lueders)外,还有海尼士(Erih Haenisch)、米勒(F.K.W.Mueller)、豪尔(Erih Hauer)、福兰阁(Otto Franke)等等。这些学者都是当时柏林大学印度学系、汉学系和柏林民俗博物馆的教授或者东方学家。本文拟根据笔者在柏林调查的一些材料,对陈寅恪求学德国期间柏林学术界的有关情况作一个简单介绍,以期为陈寅恪研究提供一些背景知识。

关于陈寅恪先生当年在德国留学的情况

陈寅恪先生留德的一些基本材料,刘桂生教授在《陈寅恪、傅斯年留德学籍材料之劫余残件》中已经有些介绍。笔者1997年8月在柏林访问时也查找了若干材料。除了刘教授文章中介绍的材料以外,主要是陈先生每学年的学期登记表,比如其中记载陈先生1921/1922学年的冬季学期和1922年的夏季学期居住在康德大街30号(Kantstr.30),从1922/1923年冬季学期到1924年夏季学期则搬迁到科那塞贝克大街22号(Knesebekstr.22)。我很想找到陈寅恪先生当年修读课程的资料,发现有些学生的肄业证书上附记所读课程,如俞大维先生的肄业证书上记载他曾经选读一门物理学方面的课程。但是陈先生的离校证书存底上却没有任何修读课程的记录。据笔者询问洪堡大学档案馆的管理人员,得知1924年以后结业的学生档案有另外的管理办法,即学生修读的课程与结(肄)业证书的存档不在一起,而是记载在另外的材料上,而这些材料因毁于战火而无从查找,使我们无法了解陈寅恪先生当年选读课程的具体情况及学分。档案记载陈先生1921年11月3日入学,1925年12月17日退学。在办离校手续的材料中,只发现了一条陈先生被警察局召见的记录。档案馆的管理人员告诉我,对于外国留学生,常有户口登记或者其他问题,需要去警察局办理。

陈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注册登记表上写的是哲学专业,但是在从1921年到1925年的每个学期登记表中(除刘教授文中介绍的第112册外,后来每年都有)则是梵文。这是因为当时的印度学和汉学等学科都属于哲学学院,并不表明陈先生最初申请读哲学,后来改成了主修梵文,所以有的表格中便注明Sanstrik/(phil.),意即“梵文(哲学学院)”。

柏林大学课程开设情况

德国柏林大学正式创建于1810年。创建人、首任校长威廉·洪堡引进了一个新的注重科研的办学方针,近代意义上西方的大学体制实际上是从德国柏林大学开始的,或者说脱胎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西方高等学校只是在威廉·洪堡建立的柏林大学才真正变成近代意义上的科研型大学。本世纪20年代柏林大学的课程设置格局至今仍然没有根本的变化。除了各系的专门课程外,大学里有一些跨专业的公共文化课程,其中与陈寅格的兴趣相关的有“中国宗教”、“中国哲学”、“东方伦理学”等。此外,德国高校设置有数十种自由选修的语言课程,除了英、法、俄等欧洲现代语言外,还有各种东方现代语言与古代语言。这就为陈寅恪先生当年学习各种语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988年在广州召开的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季羡林教授为我们解读了陈寅恪先生的64本笔记本的内容。其中涉及藏文、蒙文、梵文、巴利文等多种文字,这些语言和文字,在当时的柏林大学都有课程开设。从笔记本的内容看,我认为它们主要是陈寅恪先生选学有关课程的笔记。德国柏林大学的语言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础语言课(Sprache Kurs),二是阅读练习课(übung)。前者一般是学习语音、语法与词汇;后者一般是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