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偶遇“漏粉”

在德州偶遇“漏粉”
2020年07月05日 13:34 北京晚报

    安建达

    德州离北京很近,特别是京沪高铁开通后,这种“近”被量化为一小时二十分钟。

    我去过三次德州。前两次是为京杭大运河铜雕壁画的创作去采风,京杭大运河途经德州,全长一百四十多公里,其中卫运河九十六公里,南运河四十五公里。第三次去德州,是听说那边的民俗集市比较大,摊儿比较多,想去走一走、看一看;搜集和研究老民俗工具是我的喜好,我一直迷恋它们散发出来的原始味道。

    深夜抵达德州,乘出租车时与司机闲聊,竟然聊到卖豆腐敲的梆子。这位司机说他父亲过去就是做梆子的,很可惜现在已经不做了,家里也没有留下什么,为数不多的东西都在烧火做饭时当柴火烧了。记得那年在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我一大早就听到敲梆子的声音,许多人赶过来买一块还冒着热气的豆腐,在附近找个早点铺,放在人家的盘子里,浇上酱油等佐料,然后再点碗粥,开吃……

    司机告诉我,德州老火车站附近黑马市场的大集,也许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他不十分明白我想要什么,其实连我自己也不是那么清楚;或许我就想体验那种寻找的感觉,每每徜徉其中,很快乐。 

    转天去黑马市场,我才知道自己来早了两天,那天没有大集,只有零星的几个小摊儿,在阳光下显得孤零零的。其中一个小摊儿上摆着很多老民俗工具:绕线板、烙铁、秤杆、秤砣等,我随手翻弄,顺便听身旁的一个当地人和摊主砍价。有个秤杆,摊主要价一百元,那人只出三十元,两个人谁也不让,一个说“对不起”,一个非要买走,最后,还是摊主妥协了,以三十五元成交。我抬眼一看,当地人很快乐,摊主也不惆怅,我笑着对摊主说:“三十五元就卖啦?”摊主这才流露出不情愿的样子:“说不过他,卖了……”无论到哪儿,我都喜欢听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觉得那就像一场演出,跳动着快乐的音符。

    听他们讨价还价的时候,我一直盯着一只木盆看,那只木盆上有把手,翻过去看底,很奇怪,是紫铜的,剪成花边钉上去,上面有不少手指头般粗细的窟窿。我问摊主这是什么,他说是弄面条的,旁边也有人说是压饸饹面的,但在我的记忆中,压饸饹面的工具不是这样的啊……看来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我和摊主很快商量好价钱,买走了。还是朋友圈的威力大,当我把这件工具拍照发到朋友圈,有人说:“这是用来做红薯粉的,我在重庆的小吃店里还见过呢。”我按照朋友说的方向检索,果然,这是做红薯粉的工具,称为“漏粉”。这“粉”呢,可以是红薯粉,也可以是土豆粉;这种工具底部有眼儿,里面放粉团,在装着沸水的大锅上操作,手不断颤动,就会漏出一条条均匀的粉,煮熟了漂浮起来,捞出,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砂锅粉了。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但能够想象出来那份热气腾腾、欢声笑语、汗流浃背、香气弥漫……

    比较有趣的是,我查到的制作“漏粉”的原材料有如下几种:一种是用葫芦瓢做的,底部扎眼儿;一种是用木头做的,在旋出来的木瓢上扎眼儿;还有一种是用金属打造的,多是铜制的或者是铝制的。像这种木头与紫铜结合在一起的,很少见!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德州最出名是扒鸡,虽然我也品尝了大名鼎鼎的德州扒鸡,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只偶然遇到的“漏粉”,它岂止是个老民俗工具啊?回想起来,这里面装得更多的,是寻常日子里热乎乎的温馨……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