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俏彬:新冠疫情下财政政策的新特征与新使命

冯俏彬:新冠疫情下财政政策的新特征与新使命
2020年06月30日 12:55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冯俏彬:新冠疫情下财政政策的新特征与新使命

长期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格局是:财政政策主要管结构,货币主要管总量。疫情之下,这一情况正在改变。央行在6月1号发布《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确说要按照季度购买符合条件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40%,期限不少于6个月。这跟美国主街计划非常类似,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我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快速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由多种多样工具组合而成的体系。

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财政政策也有明显的总量特征。一是支出工具,自2008年以来,财政支出的增速大部分年份远高于GDP增速,增加的态势很明显。二是债务方面,一是中央政府的赤字率一路走高,地方政府债务花样翻新,速度和总量都非常惊人。以专项债为例 ,2015年引入时,当年只发行了1000亿,但到2020年已经是3.75万亿了。三是收入方面。2015年以后,基本上每年是1万亿左右的规模减税降费,2019年是2.36万亿,今年是2.5万亿。这些都大大抬升了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三支箭”——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债、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也有同样的总量特征,共同目标都是提升总需求水平。

疫情冲击之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明确担负了一定的总量调节的新使命。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这个新的使命?换个说法,积极财政政策怎样才能更加“有为”?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调整认识,认清新时期财政政策正在显性化和强化的总量调节的新使命。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近些年围绕着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学界屡屡发生激烈论争,说明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说明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愿望和现实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当前,积极财政政策通过“三支箭”把总量推上去了,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在使用过程当中要金融化、市场化,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率。第三,要创新财政政策工具。财政要履行总量调节的功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工具和抓手。地方融资平台、PPP、政策性金融、SPV、财政担保、财政贴息、特殊转移支付等,都是可以大力使用的政策性工具,当然需要克服一些固有的问题。第四,除了加强对地方债的行政控制与管理,还要强化其市场约束。这些年,围绕地方债务管理,从行政层面出台了很多办法,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但债务作为一个介于财政和金融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交叉物种,还要有实实在在来自于市场本身的约束,目前这一点远远不够。

第五,要增强地方债的市场功能,要有一个活跃的地方债二级交易市场,长期、中期、短期债券都可灵活交易,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且也能满足财政资金灵活周转的需要。第六,要切实加快各级政府的年度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等技术性工作,为国债、地方债的投资交易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七,要深化改革,尤其是那些厘清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改革,这样才能防止一些问题(如隐性债)的反复出现。

(6月21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如何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为有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本文为演讲实录。)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