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海南的第三次历史机遇,终于来了

官宣!海南的第三次历史机遇,终于来了
2020年06月03日 17:54 界面新闻

原标题:官宣!海南的第三次历史机遇,终于来了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利好砸向海南,靴子终于落地!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方案要求:

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重要开放门户,被委以重任的海南,收获了极高的定位,再一次站上时代风口。

对海南来说,这也是建省、获批国际旅游岛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机遇。这一次,它能够迎来逆袭吗?全岛自贸港的利好,能否让它成为下一个香港?

01

放眼全国,作为经济特区的海南,算得上一个战略重镇了,这次的自贸港建设更是意义非凡。

比如方案开宗明义地提到: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建设自贸港,推动海南的改革开放,不仅是创新示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上升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随着自贸港建设方案落地,七大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详细参考此前的推文《七大国家战略定型,这些城市命运将被改写》)。那么,承接如此重大利好的是海南呢?

原因至少有两点。第一,海南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优势。临海,有港口优势,有航运基础,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建设自贸港的条件便利。

第二,海南本就是特区,有开放探索的先天优势。并且,海南的经济、人口体量不大,2019年GDP为5308.94亿,常住人口944.72万人,改革创新的试错成本低。

02

为了方便开放探索,方案赋予了海南极大的自主权,它体现在多个层面的“自由便利”上。

比如贸易自由便利:

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

制定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目录外货物进入自由贸易港免征进口关税。这一条不仅仅是促进国际贸易,对海南当地的消费,同样会起到提振作用。

比如在2025年前,海南将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现有的每年每人3万元,提升到10万元,进一步满足消费需求,这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会有巨大帮助。

投资自由便利层面:

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强化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非禁即入”,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备案即可。

不仅准入门槛降低、审批简化,还有各类税收补贴,激发投资活力:

从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此外,还包括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等方面的自由便利。

总之,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从人才到资本、技术,从货物、服务到数据,可以在海南更自由地流动配置。

另一方面,零关税、低税率代表的特殊税制,将促进国内外的市场资源在此集中。

而交通枢纽层面的大升级,比如“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任务,落地海南而非重庆,比如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将有利于经济要素更便捷地进出。

当然自贸区和自贸港,还是有本质区别,何况自贸港的建设范围还是全岛。

为了避免各类系统风险,方案明确了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步走的策略。最终目标是,“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03

建设自贸港的方案落地后,很多观察者都想到了香港。香港是无可撼动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为下一个香港,对海南来说,无疑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海南和香港的确有很大的相似度。比如区位条件,二者都是沿海开放的前沿;比如海南建设自贸港,而香港同样是依托港口优势贸易起家。

再比如,为了推进商品、服务,以及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的自由流动,香港有着相当特殊的关税制度和金融体系。方案同样要求,海南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特殊税制。

甚至在产业上,二者都有一些细节重合的地方。比如《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提到,海南探索赛马运动,而赛马正是香港的招牌特色。

但实际上,海南不会,也没必要成为下一个香港。二者的定位、使命,其实有很大的差别。

一方面,香港本身就有过短暂的工业化阶段,这一条件海南并不具备。海南很多地区,比如中部的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等生态核心区,有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方案中已经明确,海南未来的产业重点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香港擅长的转口贸易,也不是海南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海南毕竟是一个省,香港更接近一座城市。更关键的是,由于治理结构不同,香港的开放探索经验,其实很难复制到全国,但是海南可以。

关于这点,方案的开头就直接提到,海南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

也就是说,相较于香港作为内地和全球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海南更多的是扮演最高水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角色。

04

国家的利好再重大,最终也要靠地方修炼内功,才能努力消化。这样的提醒,放在海南省上可以说相当应景了。

海南让人可惜的地方在于,历史上,它曾两次迎来机遇,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建省、设立特区,一次是2009年获批建设国际旅游岛,但两次都让房地产炒作搅局了。

来源:网络

即便到今天,海南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都要高于很多省市。如上图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GDP比值所示,2019年海南为25.2%,排在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破20%的地区。

在房地产高度依赖的典型城市中,同样少不了海南城市的身影。比如三亚去年是44.2%,力压昆明、南宁、贵阳,高居全国第一,海口也有28.8%。

房地产依赖度过高,迷恋炒地皮挣快钱,一方面容易催生楼市泡沫,另一方面对地方的经济和产业,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是承接国家战略的绝对大忌。

不过,从近两年大刀阔斧的去房产化调整来看,海南的确是在吸取教训,它的经济面貌和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观。

事实上,2018年海南自贸区落地时,就在各路资本摩拳擦掌,试图杀入房地产行业时,海南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全域限购,给楼市泼了一盆凉水。

来源:网络

此后,海南的调控不断升级。今年3月,受黑天鹅事件影响,多地推出房地产行业的激励政策,海南却上演反向操作,加强限购,更率先取消预售,推行商品住房现房销售制度。

得益于不惜GDP降速代价的去房产化,海南的房地产依赖度大大减轻,2019年其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较2018年下降了22.1%,房地产开发投资和GDP的比重也下降了10.3%。

回过头来看,海南的这番调整,正是为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做准备。对比前两次历史机遇期中海南的表现,这一次,海南的确是“变天了”。

当下而论,判断自贸港加持下的海南,到底能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可能为时尚早,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决心做出改变的地区,依旧值得想象。

海南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