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口罩慢点摘,不鼓励健康人群吃药来预防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口罩慢点摘,不鼓励健康人群吃药来预防
2020年05月29日 01:51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口罩慢点摘,不鼓励健康人群吃药来预防

“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2月19日凌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因胆囊炎发作在武汉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一周便再次投入到防治工作。

张伯礼已年逾古稀,自1月26日接到中央指导组征召后,连续在武汉奋战了82天。

2003年,为抗击非典,55岁的张伯礼组建中医医疗队。17年后,72岁的他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汉期间,他推动武汉医院中医药使用率从不到30%提升到超过80%,还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中医方舱医院。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中医药在国际社会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参与国际抗疫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不可操之过急。

他还建议,从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和加强人才队伍和防治能力建设等方面,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传染病等响应机制及对策。

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率超90%

《21世纪》:新冠肺炎的抗疫与非典有哪些不同?谁更复杂?

张伯礼:2003年抗击非典我是天津市中医治疗SARS总指挥,在全国率先组建中医红区救治患者,中药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稳定血氧饱和度、激素停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新冠疫情,我也作为中央指导组的专家,在武汉抗疫八十余日,力推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救治,中医药在新冠肺炎各阶段都取得了显著疗效。中西医结合救治也被誉为中国方案的亮点。

与SARS相比,新冠病毒更“狡猾”、更“多变”、也更让人“猜不透”。发病初期,病情看上去并不是很重,但部分患者到了5-7天时,病情就急转直下,发生炎症风暴,转为重症。

从传染力来讲,新冠肺炎不管是感染人数还是传播范围,都比SARS厉害得多。总体来说,新冠肺炎更复杂多变。

《21世纪》:在全部方舱医院的治疗中,中药使用率超过90%。中医药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张伯礼:建立方舱,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是疫情救治的致胜一招。在中央指导组支持下,组建了16家方舱医院,用来收治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方舱医院中药总体使用率达90%以上,普遍服用中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特别是轻症转为重症比例显著降低。

而对于重症患者,强调中西医结合救治。中医虽然是配合,但有时也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像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稳定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合水平具有作用;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促进肺部炎症吸收;血必净对抑制炎症风暴控制病情进展有明确的效果等。我们的经验是中药注射剂要大胆使用、及早使用,所以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可降低病死率。

出院患者进入隔离点进行康复,在康复阶段,有的肺部炎症还没有完全吸收,同时免疫功能及肺部功能也没有完全修复。这时进行呼吸锻炼,综合康复,同时配合中药,可以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

所以说中医药在此次疫情救治中全程参与,在各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鼓励健康人吃药预防

《21世纪》:常态化防疫下,普通人除戴口罩外是否需要增加其他防护措施?网络上流传一些中药预防处方,你是否建议健康人群通过服用适量中药的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张伯礼:新冠病毒会不会常态化,目前还不好说,新冠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病毒,我们对它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冠状病毒对于我们的影响不会就此终止,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以来,冠状病毒大多数时间都比较温和,但近二十年它几次变异都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疫情,造成了巨大损失。

所以,一方面要持续研究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持续加强对新冠病毒的监测,深入揭示病毒本质和流行规律,密切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另一方面,积极研发疫苗和广谱抗冠状病毒的药物,以不变应万变,从根本上为防控疫情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国内疫情已基本控制,大家有序复工复产,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但口罩还是慢一点摘比较好。要科学佩戴口罩,低风险地区的户外可不戴口罩,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还是要坚持佩戴口罩。养成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等好习惯。目前国外的形势仍十分严峻,要防范输入性病例。

中药预防注重整体调节提高免疫力,但不鼓励健康人群吃药预防。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人群,吃中药可以起到调理作用。对于有密切接触、经常到高风险地区的高危人群,可以服用中药预防,同时应强调辨证论治,服药的目的为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帮助我们抵御病毒。

中医药参与国际抗疫仍任重道远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张伯礼:随着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公共卫生应急问题成为焦点。虽然此次新冠肺炎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前期也显示出我国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方面仍存在不足和短板,如通报机制、队伍征调、防治协同、物资运储及配置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要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组织架构,必要时能协调各级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应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修改传染病直报机制,情况紧急时各级政府及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疗人员均可直报中央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重大传染病急需物资储备调配制度,充实和完善各省级医院应对传染病的专科病房、器械设备和队伍建设。

二是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体系;完善中西医领导和协作的机制,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整建制承包定点医院,按照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有利于快速总结出中医药诊治方案。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和防治能力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加强中医疫病学、传染病学及公共卫生管理课程的教学,建立起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培养更多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的人才,平时临床治疗,战时进入红区;建设一批中医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包括P3实验室在内的重点实验室,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技专项,予以重点支持。

《21世纪》:是否有必要在基层进一步普及配备中医药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村医?

张伯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该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随着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分级诊疗制度的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不充足,能力不完善,缺乏中医师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必须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标准化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培养,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设,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大幅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

《21世纪》:随着国外疫情的发展,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你曾提出,中医走向国际不是一厢情愿的,一看需求,二靠标准。当下中医药“走出去”是否迎来了有需求的好时期?

张伯礼: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90%以上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特别是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中药也具有过硬的研究证据。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的亮点。随着国外疫情的发展,国外医生和民众也逐渐关注到中医药,已经有近十个国家批准了连花清瘟胶囊以药品、保健品、植物药等注册。

中国的抗疫成果世界人民有目共睹,中医药疗效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但是由于文化和医疗准入、药物标准等差异,中医药参与国际抗疫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医药走出去,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

我们始终持开放态度,只要国际社会提出需求,调整医疗药物准入标准,我们尽最大可能援助中药,并分享中医药救治经验。我相信,大疫当前,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步接受中医药。

(作者:卜羽勤 编辑:李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