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评论称,如果台湾仅因看到香港的现况就想取而代之,犹如游泳选手未经周详评估就想转行当演员,恐怕不仅失之莽撞而已。
“香港已死,台北成大赢家?”29日,台湾Yahoo奇摩网站上用大黑标题抛出了这样一个噱头。但报道看上去还算清醒,认为“亚洲金融中心格局未变恐怕还差得远”。
这篇文章的作者称,随着“港区国安法”的推行,台湾媒体出现这样的猜想:台湾喊了多年的“亚太金融中心”,有机会在此时局下成真?
作者的观点是:香港至少在未来 20 年间,依然会稳居亚洲前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前十大国际金融中心。至于台北或台湾,很遗憾地不可能“一步登天”,仍有非常多需要追赶的空间。
台湾《今周刊》也在做类似的迷梦,28日在网站上提出:美国可能将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台湾有机会一偿宿愿、摇身变为亚洲金融中心吗?报道引述一名国际投资银行经济学家的话称:台湾有机会成为亚洲投资中心。
在台湾一些人看来,美国的支持似乎是他们的最大凭仗。
27日,台媒“中央广播电台”载文称,台湾应该掌握美国力挺时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报道还称,到底,台湾能不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取代香港?从理论上存在充分条件。从现实来看,实在困难多多,但设计建设得当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在6月初“罢韩”运动结束后,台当局能在高雄设置一个自由贸易特区,建立一个相对于独立台湾司法、关税等具有特殊政策的自由港,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有必要和极有可能成功的。
报道声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反美国家拥有过国际金融中心,相反,全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是得到美国的支持和默许的。
早在去年12月,台湾绿营媒体《自由时报》曾报道,《彭博》作家费克林(David Fickling)近日分析亚洲各城市取代香港的可能,在谈到台北的文章中,费克林表示,由于政治地位影响导致金融法规设下重重障碍,而且追求平等的文化也导致难以接纳大量高阶金融人才,以及台当局不断想摆脱对大陆的依赖,导致台北转型成金融之都是难上加难。
报道称,费克林在文中提到,尽管台湾与大陆、香港往来一直都十分密切,还被外国人视为理想居住地,但金融市场却是“一滩死水”,股票市场远小于香港、日本及大陆,甚至也小于韩国及澳大利亚,新台币只占美元外汇交易的0.9%,几乎跟土耳其里拉或南非币差不多,让曾在台北担任花旗主管的谷月涵(Peter Kurz)直言,台北“就是个平静的城市”。这与台湾严格的金融法规有关,对金融及保险业的严格监管,让台湾的银行业相对较小且不国际化,比较像德国法兰克福而非英国伦敦,也影响创新,费克林称这又与国际地位有关。
台湾多次传出有无可能取代香港成为金融中心的话题,美国扬言中止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后,岛内又传出相关议论。
台湾金融业从业人员宋孟伦、前监狱教诲人员王昱培5月25日曾向台媒投稿,直言台湾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很难。文章分析,台湾对于金融业始终采取高度监管,不利吸引外资。再者,台湾金融业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仍然不足,难以满足外资要求。文章提到,台湾的产经政策需因地制宜,考虑产业结构、民情与政经环境,如果仅因看到香港的现况就想取而代之,犹如游泳选手未经周详评估就想转行当演员,恐怕不仅失之莽撞而已。
台湾《联合报》报道称,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建一认为,目前香港在贸易、税制和金融商品等自由度,均较台湾自由,台湾短期不可能取代香港成为金融中心,根据过往经验,得利者应是新加坡。张建一提到,成为筹资中心,台湾是有机会的。
此外,还有台湾网友28日也在网络论坛“PTT”发出一篇“香港金融地位,由台湾来代替的八卦?”的文章,文章称,从地理位置等条件看来,台湾最适合取代香港地位,此文一出,立刻引起大量网友讨论。有很多网友留言表示,“不可能”、“做梦”、“想太多”。
也有台湾网友点出,“台湾的公司、税制跟金融规管制度不变,基本没机会”;“要也是新加坡...你不知道台湾的金融自由度没这么高吗?”
还有网友酸讽,“台湾连机场都盖不出来”;“要有交通腹地”。
关于“台湾有无可能取代香港成为金融中心”的话题,已不止一次被台湾媒体报道。早在去年12月,“修例风波”拖累香港经济,外界关心台湾有无机会取代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台湾“金管会”主委顾立雄曾称,台湾的环境与香港大不同,其中有五大因素包含台湾是大陆法系、非英语国家、税制不同、消费者保护及汇率稳定,他坦言,台湾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难度。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崔杰通、环球网/小尹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