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退市几成定局,瑞幸咖啡还有以后吗?

摘牌退市几成定局,瑞幸咖啡还有以后吗?
2020年05月28日 15:14 界面新闻

原标题:摘牌退市几成定局,瑞幸咖啡还有以后吗?

闪电上市,又极有可能闪电退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瑞幸,或许会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永远的话题公司了。

2019年5月17日,瑞幸在纳斯达克挂牌。2020年5月19日,周年之际瑞幸却收到了退市通知。命运,有时就是这样一个轮回。

镜头摇向上个月。4月2日,瑞幸自曝财务造假,业内外一片哗然。随后,22亿虚构的销售额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也因此,瑞幸造假风波至今都没有降温。

回应退市,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说了一句会竭尽全力让瑞幸这个品牌能够走下去。那退市的瑞幸还有没有以后?市场能否容下污点在身的瑞幸?是死是活,远不是三言两语这么简单。

退市是大概率事件

“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财务造假初曝光时业内有人如是评判瑞幸的未来。眼下,这句背书显然成了“毒奶”,因为瑞幸留在牌桌上的概率几近为零。

关于强制退市,纳斯达克给出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101,瑞幸咖啡在4月2日披露的虚假交易引发了公众利益问题;二是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250,针对虚假交易的相关商业模式,该公司过去未能公开披露重大的信息。

接到通知之后,陆正耀表示,“纳斯达克不等最终调查结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同时,瑞幸声明,公司计划向纳斯达克听证委员会申请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得出结论前,瑞幸咖啡股票将继续交易。

按照程序,上市公司在接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之后,公司提起上诉,一般在完成听证及作出决定之前,交易所不会采取退市行动。可如果上诉失败,退市板上钉钉。

4月2日自曝,至今已经过去55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着手调查,多家律所发起集体诉讼,中国证监会高度关注......根据造假事实和事态演变,瑞幸摘牌退市几成定局。即便此次勉强保住上市资格,失信于市场,日后可能会因股价低迷等再次触发纳斯达克退市机制。

创立以来,瑞幸就一直活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自带话题流量。狂奔上市,风头无两。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泡泡被戳破,“奇迹”变“骗局”。当初接受了多少掌声和鲜花,现在就有多少冷眼和质疑在等着他。

客观而言,财务造假反映出瑞幸狂奔背后的急躁、冒进,只顾增长,疏于管理。成也速度,败也速度,像打了激素般速成,即便财务不出问题,其他方面也存在隐患。

最大的问题是钱

退市本身没什么好讲的,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承担后果。我们重点来看退市之后的瑞幸,将走向何方。

扩建门店、招揽顾客、上市,瑞幸的商业故事不可不谓之精彩。精彩背后,互联网思维、智能化管理等等这些咖啡新零售策略,是瑞幸实现规模化复制的必备要素,但在创业前期阶段,最为强劲的助推燃料其实还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被换下的CEO钱治亚,走进大众视野就是因为喊出了豪横的一句“拿出10个亿教育市场”。10个亿从哪里来?不是瑞幸一杯咖啡一杯咖啡卖出来的,而是资本输血。数据显示,上市之前瑞幸获得了三轮融资,共计5.5亿美元。再加上上市时募集5.61亿美元,2020年通过增发和发行可转债筹集8.65亿美元,瑞幸咖啡共计融资19.76亿美元。

资本为“战略性亏损”托底,瑞幸才得以放飞自我。可财务造假导致瑞幸市值跌去百亿美元,并已经行至摘牌退市的边缘。本来两条腿走路,现在一条大腿被砍断。陆正耀自己也深知“公司如果退市,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必将继续加大”。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由此不难推测,瑞幸接下来行动方向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或许很难再听到瑞幸大规模扩张的消息,取而代之更多的会是战略性收缩、调整。

撤店、裁员、砍补贴,一面收缩店铺和员工工资成本,一面把“烧钱”换市场的步子缓一缓。行之有效但也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员工可能因此消极怠工,顾客这边失去补贴的刺激,消费积极性也会受挫。

根据近些天媒体的报道,上述节流举措已经开始落地。“瑞幸终于开始裁员了”,近日,脉脉平台认证为瑞幸员工的用户表示,各部门裁员比例在50%-90%不等。瑞幸官方随后回应,员工离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主要是执行2019年绩效考核的末位淘汰机制。

除了这些业务层面的“正常调整”,在开源方面,瑞幸引进外部资本的战略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从纳斯达克摘牌,瑞幸短时间内也很难回归国内上市。港股、A股都有相关监管规定,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在一定年限内禁止挂牌上市。如此一来,瑞幸只能是通过寻求其他外部融资以供血。然而,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困难时期能否找到愿意伸手的投资者,这就要看瑞幸的造化。

因此,瑞幸要提前做好用自有资金支持后续经营的规划。19.76亿美元的融资总额,刨除创立以来公开的40多亿亏损,目前来看瑞幸账上现金应该还是充足的。

还有以后吗

“困难和压力必将继续加大”,大到什么程度?再进一步,瑞幸会不会就此倒下?这才是围观者关心的终极问题。

在纳斯达克,瑞幸已经倒地,离“死”只剩下一口气的距离。市值从曾经的百亿美金几近跌没。但5月26日,瑞幸股价大幅反弹,盘中一度飙升逾71.22%,收盘报涨53.24%。

如前文所述,这可能是退市之前“最后的疯狂”。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瑞幸目前股价是被低估,因为该股每股账上还有4.7美元的现金,以及每股6美元的股东权益。所以,股价回涨是投资者将围绕瑞幸开展一场收购战的前兆。

财务造假在资本市场被判了死刑,但交付用户手中的小蓝杯没有造假。资本和市场,两个不同的语境,既互相交织又要分开而论。

截至2019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4507家,门店总量4910家。这样一家公司轰然倒下,绝不是一纸公告宣布破产那么简单。

公司倒闭首先会对员工造成直接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0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疫情之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陡然下降,环比来看,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减少28.45%,求职申请人数增加8.73%

瑞幸目前员工总数3万多人,背后对应几万个家庭。用工市场受疫情的冲击下本就不容乐观,如果瑞幸倒下,几千家门店关闭,做不好善后工作,几万人瞬间失业。后果可想而知。

疫情发生之后,政府方面第一时间就提出了稳就业、保就业的明确要求。所以,单从解决就业问题这一个点来发散,员工和政府肯定都不愿把倒闭视为瑞幸的终局。

再有就是债权人,瑞幸活着,损失还有要追讨回来的可能;可一旦瑞幸“死”了,此前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虚增营收并不意味着商业模式不成立。2018年瑞幸咖啡的营收为8.4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减去虚增的22亿元剩下29.19亿元,营收增长数倍且门店较2018年也翻了一倍。这对应陆正耀说的,“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是成立的,瑞幸咖啡自运营以来每年的营收都在持续增长”。

依托基本盘,摆脱“战略性亏损”,努力实现盈利cover造假风波和退市造成的损失。瑞幸的未来路径很清晰,但能不能走通,谁也无法预判,包括瑞幸自己。作为看客,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而可以确定的是,员工、政府、债权人等等角色,他们必然是希望瑞幸继续撑下去。

退一步讲,即便是瑞幸倒下,用户对平价咖啡的需求是客观不变的。并且,瑞幸风风火火这几年很大程度上唤醒了原本沉睡的市场。需求的召唤下,市场随即便会出现下一个瑞幸。然而,考虑到与瑞幸同期的对手基本都已销声匿迹,新玩家未来想要达到目前瑞幸的体量,难度或不亚于瑞幸自救。

所以,人们讨论瑞幸会不会倒下,背后牵扯的是平价咖啡时代是否将就此终结。千万消费者应该也不太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业界风云汇,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