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今明两年精治1125条背街小巷

西城今明两年精治1125条背街小巷
2020年05月28日 04:05 北京日报客户端

    改造后的文华胡同一步一景,俨然一个行走的博物馆,成为立体红色教育基地。本报记者 阎彤摄

    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本市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启动。位于核心区的西城区将用今明两年时间对1125条背街小巷进行深化治理。准物业服务进院、便民业态织补、垃圾分类普及等是此次街巷治理的重点。

    西长安街街道的东绒线胡同位于国家大剧院西侧,是一条300多米长的支巷。在上一轮的街巷整治中,这条不起眼的胡同从天空到地面都有了显著变化。“原先乱得跟蜘蛛网似的架空线全都转移到了地下,开墙打洞的小门脸撤了,违建、地桩、地锁全给清了。交通秩序也不像从前那么乱糟糟的了。”近40年的老住户杨永安掰着指头给记者讲身边的变化。

    家门口变清静、漂亮了,老北京胡同的味道又一点点回来了。但老爷子觉得美中不足的是管理还有待跟进,“比如说停车问题吧,为了减少拥堵,这条胡同早就禁停了,可还有那不自觉的车辆偏要往这儿停,有的一停就是一宿。”

    杨永安老人反映的街巷管理问题正是第二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过去两年,背街小巷的景观环境普遍得到了提升。这轮整治重点要在垃圾分类、物业服务、便民业态织补、建立精治共治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发力。”西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东绒线胡同,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有序展开。原先胡同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一组垃圾桶,现在仅保留其他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由街道委托专业公司每天定时上门收集。

    街巷的准物业服务也将从街面向居民院落里延伸。居民通过街道开发的小程序可以便捷享受下水管道疏通、电路维修等服务。另外,通过每月开展大扫除活动,志愿者、在职党员、驻区单位等共同维护街巷环境的机制正在逐渐形成。今年,街道还计划对胡同里的城市家具如电箱进行景观提升,使之与周边环境融合。

    金融街街道的文华胡同是李大钊故居所在地。经过前两年的改造提升,整条胡同的红色文化氛围已经相当浓郁。眼下,居民最关心的就是整治成果能否保持下去。在新一轮背街小巷整治行动中,街道社区将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把街巷长、小巷管家、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志愿者等力量拧成一股绳,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形成街巷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条街巷有一条街巷的文化特色,一条街巷有一条街巷的诉求和期许。在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中,西城区1125条背街小巷将聚焦身边居民的民生诉求,补短板、调业态、组队伍、建机制,在2021年底前使街巷面貌整体再上新台阶。

垃圾分类西城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