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三十六怪撰》里的中国传统故事与文化

《新形三十六怪撰》里的中国传统故事与文化
2020年03月29日 11:21 新京报网

原标题:《新形三十六怪撰》里的中国传统故事与文化

《新形三十六怪撰》共三十六幅绘画,每幅画后详细记述、考证了源自民间的故事样本,与画配合,让图文交互印证,方便读者欣赏。现摘录书中与中国或多或少有渊源的故事三则,从中可见日本浮世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其本土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浮世绘源起于江户时代,至今三百多年,已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不过,浮世绘起初并不怎么被看重,众人皆“以浮世绘为俚俗”,“可贵”是后来的事。到“欧土艺术家来游日本”,“始见而赏之,研究之者日盛。”到西方现代派绘画兴起,大画家如梵高、莫奈、毕加索等人均受影响。

就题材而言,浮世绘的种类繁多,有风景绘、美人绘、戏画、漫画等,而其中很带有些悚异风格的妖怪画更显得特别。月冈芳年生于江户时代末,擅画妖怪画,其晚年作品《新形三十六怪撰》看似平静,又有诡异的氛围,“以不恐怖表现恐怖”,成为浮世绘末期的经典。

《新形三十六怪撰》共三十六幅绘画,每幅画都有背后的民间传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新形三十六怪撰》,在每幅画后详细记述、考证了源自民间的故事样本,与画配合,让图文交互印证,方便读者欣赏。现摘录书中与中国或多或少有渊源的故事三则,从中可见日本浮世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其本土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新形三十六怪撰》,月冈芳年绘,王紫、宋亚男撰文,吉林出版集团北京吉版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版。

1.钟馗斩鬼入畸梦

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中国。钟馗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关于他的来历却并非人尽皆知。通行的版本,说钟馗是唐代终南山的进士,但因为科场不平,一怒之下,撞在皇宫内的台阶上而死。他死后成为鬼中之王,立誓除尽天下恶鬼。唐玄宗某日卧病在床,做了一个梦, 梦见小鬼潜入宫中,偷走了他的玉笛和杨贵妃的绣番囊。这时突然出现 、一个大鬼,顶破帽,穿蓝袍,系角带,踩朝靴,威严无比。他一把就抓住了小鬼,先将其眼珠挖出,而后又生吞了小鬼。唐玄宗问大鬼,你是 何方神圣?大鬼于是将其身世一一托出。他便是钟馗,身上穿的蓝袍还 是当年唐高祖安葬他时所赐予的。唐玄宗醒来后,疾病不药而愈,他这才知道是钟馗在梦中为他驱疠了。于是他赶忙叫来画圣吴道子,让其根据自己梦中的印象,画出了钟馗的形象,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钟馗了。(《岁时广记·卷40》引《唐逸史》)

这个写于唐代的故事是日后所有钟馗故事的原型,但却不是钟馗的最早记载。看来,唐玄宗梦中的钟馗并没有全说实话,他的存在远早于唐高祖。在敦煌发现的写本中,一本可追溯到晋朝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就提到了钟馗,说他司职斩鬼驱邪,敦煌文献中甚至有“钟馗、白泽,统领居仙”的说法,不过这时候的钟馗似乎 没有具体的形象。钟馗的形象可能真的确定于唐玄宗时期, 因为当时的丞相张说曾 经受皇上钦赐钟馗像一幅,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谢赐钟馗及历日表》的文章来感谢圣上,这证明唐玄宗是真的信钟馗的。到了晚唐、两宋,钟馗就已经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信仰,作为驱邪、除疠的象征,被一些道教徒称为“翊圣雷霆驱魔辟邪镇宅赐福帝君”,和关公、真武大帝并列为“三大伏魔帝君”,地位崇隆。又因为他经常被贴在大门上护佑家宅平安,所以又成为中国传统的门神之一。

同时,钟馗相关的故事也在不断发展。一方面,文人热衷于编造更多关于他的细节;另一方面,学者又在不断地挖掘他真正的来历。拿前者来说,钟馗的形象从最早的“顶破帽,穿蓝袍,系角带,踩朝靴”越来越丰富化,变得“虎背熊腰,豹头彪面,鹰鼻鲸口,龙额鱼眼,虬髯怒张”,既威武霸气,却又狰狞夸张。于是,民间就有了钟馗面目丑陋的传说, 说他之所以在朝堂上怒而自杀,是因为皇帝嫌他丑陋,不让他点状元。但是,却又说他还有个妹妹,倒是貌美如花,他死后妹妹受到恶霸欺负,钟馗就带着鬼卒来到阳间大闹一通,吓退了恶霸,最后钟馗将妹妹嫁给 了同乡好友杜平,这就是戏文里常出现的“钟馗嫁妹”的故事。明清两代专门以钟馗为主角的妖怪小说,如烟霞散人《斩鬼传》等,层出不穷。

学者们则各展所学,去挖掘钟馗更久远的前身。比如医学家李时珍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认为钟馗就是“终葵”,是先秦典籍《尔雅》上记载的一种菌类,人们认为有除疠的功效,所以把终葵传说成了钟馗。 历史学家顾炎武却说,钟馗是终葵,连读又是“锥”,终葵在上古时期是一种锥形的驱魔法器,傩戏中所用。而钟馗恐怖狰狞的形象,也是从傩戏中的鬼怪面具而来。到了当代,又有何新等研究者说,钟馗是商代著名的巫师仲虺,他是和伊尹一起辅佐商汤的相国之一。众说纷纭,但 似乎又言之凿凿,大概上古时期就有原始的驱邪信仰,一路发展下来,终于变成了“钟馗”这个形象吧。

“钟馗”形象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唐代他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漂洋过海,来到了扶桑岛国。日本平安时代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有钟馗形象的辟邪绘。在日本民间他和当地名人源为朝、金太郎、桃太郎等一起成为克制疱疮神(天花)的英雄,儿童节时,人们把这些英雄做成的人偶供奉在家中,或画在鲤鱼旗上挂起,时至今日钟馗都是其中常见的形象。这样,浮世绘画师自然也常常以钟馗为主角作画。月冈芳年的钟馗造型就和他的老师歌川国芳的画风如出一辙,不过月冈芳年下笔更加细腻。他笔下的钟馗须发俱张,在风中飘荡,正表现那凌厉的鬼王来去如风,小鬼则躲在画面下 角瑟瑟发抖……威武的钟馗在日本战国时代又受到日本武人的喜爱,名将本多忠胜、前田利家都喜欢使用画有钟馗的军旗,上杉谦信座下猛将斋藤朝信更是被人称为“越后之钟馗”。

2.牡丹灯笼余恨长

本故事讲的是一个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人鬼恋传奇, 后来又被希腊人小泉八云介绍到西方。这就是和“皿屋敷阿菊”“四谷怪谈”并列为江户三大怪谈的“牡丹灯笼”。

这则故事出自明朝初年瞿佑的《剪灯新话》,说的是宁波附近有个姓乔的书生,在元宵节灯会的深夜遇见一位美女。这位美女有个丫鬟,手上提着一盏以牡丹装饰的灯笼,乔生跟着灯笼走去,来到一座湖西小屋前。美女呼唤其进屋,自言名为“符丽卿”,两人相谈甚欢,之后更是云雨一番。此后,女子常常晚上来到乔生家过夜,这引起了邻居的怀疑。邻居便偷偷窥视,发现夜里和乔生坐在灯下的竟是一具粉色骷髅。邻居告知乔生之后,乔生大惊,便白天往湖西探访,果然找不到当夜的小屋。乔生疑惑之间便在附近的湖心寺歇脚,却在后厢发现一口棺材,上书“符州判女丽卿之柩”字样,柩前还挂有牡丹灯笼。乔生这才明白自己是遇上了女鬼,连忙请求道士帮忙施法驱邪。于是玄妙观的魏法师便为他画下道符,悬在家中的门上、窗上,并叮嘱他千万不要去湖心寺,此后一个月都平安无事。然而,乔生却始终思念美貌的丽卿。一个月后,他跑到湖西访友,酒醉回家途中路过湖心寺,一时兴起便踏入寺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邻居见其不归,便四下找寻,最后打开湖心寺那口棺材,却见乔生与一女尸躺在当中,他已死去多时了。后来每逢天阴雨湿,便有人见到乔生与女子携手同行,原来是做了一对鬼夫妻……

这则故事在中国不甚出名,却远传越南、韩国、日本,这些国家都有模仿“牡丹灯笼”的故事。其中便有江户时期浅井了意在《御伽婢子》一书中的改写,故事主角从书生变成了浪人,名叫萩原新三郎。此人认识了大户人家的女儿阿露,在其女婢阿米的安排下,两人频频幽会,暗许终生。但奈何他们身份有别,阿露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婚事,更把阿露关在家里。阿露因此相思成疾,一病而亡,连那女婢阿米也因悲伤过度,随着主子一起去世了。

新三郎接到阿露的死讯,如遭重击,从此浑浑噩噩闭门幽居。直到某年盂兰盆鬼节的晚上,突然有人前来敲门,新三郎开门一看,竟是阿露和阿米主仆二人,阿米正打着一盏牡丹灯笼。新三郎大惊道:“你们不是已经死了吗?”阿露道:“我被父亲安排到乡下居住,他也对我说你病死了。我不相信,才偷偷回来探查。”新三郎恍然大悟,原来是阿露的父亲两方面散布假消息,好让二人生生分离。新三郎和阿露都是又惊又喜,互相倾诉相思之苦,又哭又笑过了一夜。从此之后,阿米每天晚上都打着牡丹灯笼,领阿露来和新三郎幽会,新三郎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是,新三郎的仆人伴藏就住在他隔壁,却觉得此事不对,便偷偷窥视主人室内。一看之下,竟发现新三郎正紧紧地抱着一个皮包骨头、披头散发、没有下身的女人。第二天他便告诉了主人。新三郎大感惊讶,便四处托人打听,果然确认阿露已死。他便请和尚到家中来作法。和尚来到家中念了经,后来又有阴阳师前来画了符咒,贴在家中的门上、窗上,使得鬼魂无法进入。此后几天,阿露和阿米都没有再出现。

但是,阿露和阿米却找上了伴藏,一面折磨和威胁他,一面又给他百两黄金作为好处,让他偷偷揭下主人家门上的符咒。伴藏经不起威逼利诱,后来便这么做了。结果第二天,新三郎就命丧家中,身旁还躺着两具女尸,一盏牡丹灯笼倒在地上,灯火早已熄灭……

这一故事大受日本读者的欢迎,后来不仅出现了落语版《牡丹灯笼》, 而且上田秋成的著名小说《雨月物语·吉备津之釜》也借鉴了其中很多细节,戏剧家鹤屋南北则在《阿国御前化妆镜》中使用了牡丹灯笼的意象。

1972年还诞生了曾根中生所导演的电影版《牡丹灯笼》……瞿佑的小说真可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以至于今天还有日本读者想到宁波来找寻真正的湖心寺呢! 月冈芳年在图中所描绘的,正是婢女阿米引着主人阿露前行的景况。

她们二人的身躯都呈透明状,下半身似有若无,阿露面色惨白,阿米更是容情可怖,再现了《牡丹灯笼》的剧情。但是,月冈芳年的灵感来源并不是落语版《牡丹灯笼》,而是歌舞伎版的《怪异谈牡丹灯笼》。月冈芳年是明治时期著名歌舞伎演员五代目尾上菊五郎的好友,曾多次为他画过“役者绘”(也是为演员所作的宣传画)。月冈芳年生命的最后时日里,《怪异谈牡丹灯笼》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月冈芳年自然也 预睹了这出精彩的戏剧,据此画出了戏中的情景。

但可惜的是,1892年6月9日,月冈芳年病死,而7月份这出戏才正式在东京演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时有一位喜爱日本文化的希腊人Lafcadio Hearn(后来取了日本名字小泉八云)受到此剧的影响,写出了英文小说《宿世之恋》(A Passional Karma),把这一故事介绍到 了全世界,后来收入其小说集《怪谈》中。他是这样开头的:

“近来,东京都内上演的戏剧中,有出名伶优菊五郎的《牡丹灯笼》, 连日间好评如潮、堂堂爆满……”

可惜月冈芳年却未能目睹好友的成功。这幅画和很多《新形三十六怪撰》的其他画作一样,是在大师死后才正式印行的。

3.赖政云中射怪鸟

这则故事讲的是著名的“鵺”的传说。在此前的故事中,保元之乱、平治之乱的平源两族争霸,导致了平家的不断胜利,源氏一族被反复打压,渐渐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最终在1180年,源家再次掀起了反旗,这次为首的是一名隐忍多年的老英雄—源赖政。

源赖政成名于40年前,其射杀“ 鵺 ”的传说在日本家喻户晓。根据《平家物语》记载,“鵺”是这样一种怪兽:“猴头、狸身、蛇尾,脚爪像虎,叫声像怪鸟”,它身形巨大而恐怖,是难以对付的妖魔。有段时间,它夜夜出现在近卫天皇的寝宫之上窥伺,害得天皇频频梦魇,乃至于中断呼吸。朝廷请来最有名的高僧大德,修行大法秘法,但都未能奏效。君臣上下,一筹莫展。

这时,有人想到100年前,源氏的源义家将军也曾平息过天皇的梦魇。他每夜侍坐于紫宸殿的走廊上,如果天皇梦魇,他便拨动弓弦作响三声,高声唱说:“前陆奥守源义家在此。”旁观者无不毛发倒竖,天皇的梦魇因此被祛除掉。于是,公卿们建议找一位同为源氏的、擅长弓箭的将 军来保卫天皇,源赖政就这样被选中了。

他为天皇守夜时,“只带了一个平时信任的随从井早太(本姓猪鼻, 又称猪早太),背了雕翎凌风箭跟随着。他自己身穿表里一色的狩衣,拿着两支山雀翎的利箭,挟着缠藤的弓,来到紫宸殿的宽廊上警戒。”为什么是两支箭,他自己解释道,因为推荐他的人是左少辨源雅赖。此人鼓吹“要除掉妖怪,只有赖政”,于是源赖政就想,如果一箭射不中 妖怪的话,便要用第二支射雅赖的头……

月夜再度降临了,源赖政静静等待“鵺”的出现。果然,子夜时分,它又来到了紫宸殿上窥伺,仿佛在找寻猎物一般。源赖政却毫不畏惧,他立马拉弓搭箭,心里默念着南无八幡大菩萨,嗖地一箭射去,登时有了射中的感觉。于是他高兴地叫道:“中了 !”

就在同时,他的随从井早太急忙向怪鸟落下的方向跑去。“鵺”果然被射中受伤了,于是他按住那妖物,一连刺了九刀,终于把它杀死。月冈芳年的这幅图中,表现的正是井早太拼命刺击“鵺”的一幕,它喉头正插着一羽飞箭,可见源赖政射法之精准。

“鵺”被射杀后,天皇果然神清气爽,便派左大臣藤原赖长赐予源赖政一把名刀,称为“狮子王”。正要把刀递给源赖政之时,突然有只杜鹃飞过,于是左大臣即兴吟道:“杜鹃一鸣达九霄。”杜鹃自是隐喻 那怪鸟的。

源赖政望着月亮,自然地接道:“月下飞矢任飘飘。”这里的月,诗歌原文用的是“弓张月”,也即日文上弦月的别称。源赖政用了高妙的谦辞,是弓张月自己上弦,把怪物射了下来,并非臣的功劳啊。

天皇等人听了,不禁赞叹这个源氏武将真是文武双全,不仅箭术高超,竟然还擅长和歌,且不居功自傲,从此他更成为传奇人物。

“鵺”在中国的《山海经》上就有记载,“单张山有鸟,如雉,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恶兽。但是到了日本却完全不同,感觉是把狸、蛇、虎、鸟等数种凶恶妖邪拼合到了一起,显得非常恐怖了。据说人们对它的尸体仍十分忌惮,就用原木空舟盛着它,让其顺着京都的鸭川一路漂流而下,到了大阪附近。最后由当地的居民将其好生安葬,其墓地被称为“鵺冢”。它的幽灵到处徘徊,曾出现在附近的蓧田森林之中,最后又消失于大海。(谣曲《鵺》)今天大阪港的徽章上也有“鵺”,大概是想借它的力量抵御其他妖怪吧。

“鵺”被射杀十多年后,又出现了名为“鵼”的怪鸟来到宫中怪叫,于是天皇又把源赖政叫来了。这一次,怪鸟知道源赖政的厉害,一听他来就不叫了。源赖政张大眼睛四处查看,只见昏黑一片,全然不见怪鸟的踪影。他于是想出一计,先拿出一支大响箭,向着怪鸟叫的宫殿上空那怪鸟听得箭响吃了一惊,便叫了几声。接 着他用第二支小响箭射了过去,那怪鸟就随着响箭一起落下来了,源赖政的智勇双全可见一斑。

天皇这次赏赐了他御衣一件,由右大臣藤原公能转交。藤原公能称赞他道:“古养由射取云外雁,今赖政箭中雨里鵼。”养由指的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名射手养由基,“百步穿杨” 的典故就来自他。

藤原公能又咏歌道:“五月夜如晦,今宵美名标。”

源赖政便接着作诗道:“但觉已迟暮,伏枥叹骥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源赖政活到70多岁,深得皇室喜爱,所以源家虽然屡屡失败,但他依然屹立不倒,最后成为朝廷中源家仅有的一位高官。但是,平家越来越霸道,自称权势冠绝一天四海,已经达到了目中无人的程度。源赖政这样的传奇 人物本应该是平家笼络的对象,但相国平清盛的儿子平宗盛,却在一次争执中, 粗鲁地抢夺了源赖政之子源仲纲的爱马。不仅如此,他还在马身烙上“仲纲”二字以示侮辱,这彻底激怒了老将源赖政,他开始策划反叛。

他暗中笼络对平家专权不满的皇子以仁亲王,并联系散落各地的源氏子孙,准备举起“仁王讨平”的大旗。可惜在政变之前,风声走漏, 这让平家迅速反应过来,对以仁亲王实施抓捕。以仁亲王仓皇之下逃到京都郊外的三井寺,得到僧兵的庇护。源赖政则紧急带领家将千余人前往三井寺会合,平家军队随后赶到,双方激战于宇治川前。因为事起突然,源赖政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无力与平家军正面抗衡。战斗中以仁亲王被杀,77岁的老将源赖政壮烈切腹。他死前作歌道:“叹我如草木,终年土中埋。今生长已矣,花苞尚未开。”

这是他蛰伏多年,最终却未能一举擒贼的不甘之心。但他并未枉死,在这位传奇人物的号召下,关东残余的源家武士集体觉醒了。随着朝廷中最后的源氏高官自裁,整个氏族终于彻底与朝廷决裂。一时之间源义仲、源义经、源赖朝等人纷纷起兵,继续“仁王讨平”的战争,顷刻间席卷东国,这正是平家灭亡的开端。(《平家物语·卷四》)

作者丨王紫 宋亚男

摘编丨张进

编辑丨张进

校对丨刘军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