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工复产为何如此难?六大障碍与应对之策

全面复工复产为何如此难?六大障碍与应对之策
2020年03月07日 17:43 界面新闻

原标题:全面复工复产为何如此难?六大障碍与应对之策

3月上旬,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为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3月6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发布会上介绍,除湖北省外,目前全国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多已经超过了90%,工业大省比如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已超过95%。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达到52%。总体看,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较高水平,不过,靓眼的复工潮数据下仍现隐忧。

目前官方公布的复工率,大都是通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数量占比来衡量,不少城市已经达到100%的水平。不过,这一指标不能完整反映复工的全貌:一方面,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没有得到覆盖;另一方面,复工企业的数量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复工程度。财新网也指出,所谓企业复工率,只是获得复工许可的企业占比,不能反映实际上所恢复的生产进度。报道指目前返程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春节前的50%,实际复工步伐较为缓慢。

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国联通大数据智慧足迹以及BOSS直聘,编制了“返城率”、“到岗率”和“复岗率”等衡量实际复工程度的指标。其中“复岗率”为反映真实复工情况的核心指标,即一个城市现工作人口与2019年平均工作人口之比。(界面商学院认为,尽管疫情发生后,在家办公或远程办公成为阶段性趋势,但 “复岗率”才是真正的“复工率”,它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是否真正恢复常态。)研究报告表明,从2月17日至2月28日,全国35个重点城市的平均复岗率由26.0%提升至36.0%,但平均返城率仅由65.0%微幅提升至68.5%,而平均到岗率由40.7%大幅跃升至53.0%。

事实上,尽快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的现实需求已经十分紧迫。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2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35.7,较1月的50大幅回落,创有统计以来最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从2月份开始显现,2月制造业PMI跳崖式下行,受疫情影响严重。相对于可怕的疫情,经济下滑的代价同样令人难以承受。

当前,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有效提升复岗率的难点在哪里?

一、各地政策还需进一步松绑

尽管眼下各地政策都在松绑,防控压力逐渐下放至企业,但根据百度人口流动模型来看,还未出现大规模的返程,即便开工生产,整体开工率的提升还是需要时间。界面商学院研究也表明2月下半月的全国平均返城率提升不到5%。有不少专家呼吁,疫情防控形势良好、“拐点”明显已现的地区,地方政府应该担负起责任,尽快将“一级响应”下调为“二级响应”,替企业“松绑”。 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的通知》。不少省份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等级。各地也都制定了促进企业复产复工和帮助农民工转移返岗的系列政策。

此外,不少地方表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但复杂的审批程序让企业望而却步。根据各地要求,企业要复工,他们必须上报政府,包括防疫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到位,预案方案是否准备好等。这些完成后,经城管、卫健等多部门核准同意后,才能正式复工。诚然,多地疫情防控工作当前仍处于关键阶段,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部分地方应把疫情防控的重点转向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中的疫情防控。

2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支持复工复产、恢复和稳定就业、畅通交通运输、保障市场供给等各项工作做细做扎实。要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取消不合理审批。要把各项惠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完善政策配套实施办法,在一体化政务平台上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使各项政策易于知晓、一站办理。

二、人员流动难、物流难仍是全面复工复产关键梗阻点

据齐鲁网报道,近日,山东省工信研究院联合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省工业设计协会等13家协会,面向全省工业企业的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开展了一次在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8.29%的企业在复工达产过程中面临交通物流尤其是跨省运输受阻问题,51.74%的企业反映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困难。目前来看,由于各地疫情防控交通管制,员工无法及时返回,用工不足问题还是制约全面复工复产的核心问题之一。

疫情之下,不少地方封闭村口、社区口;在高速入口“劝返”;返程的人进不了城市,回不了小区;将靠近湖北但疫情并不严重的省份列为重点疫区。“各自为政”、互相封锁,既影响了人力资源流动,也影响了物资流动。同时,受道路不通所限的不仅是人力,企业所需物资和设备也进不来。有媒体报道,近期一些县政府比较急,也在催复工,但大环境还没调整过来,即便一个县能通车,但其周边并未解除交通管制,物资和人员也照样进不去。而由于人员、运输、销售、订单等各个方面仍不太畅通,导致相当多企业还不是满负荷生产,能达到70%-80%左右。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也显示, 在2月中旬,农村劳动力流动处于封冻状态,流动比例平均低于10%。主要原因是“管死”的疫情防控体系的严重限制。经过了半个月,各地疫情普遍好转时回访调查村庄,发现劳动力流动仍然不如预期,没有形成劳动力回流复工潮。2月下旬,12个劳动力流出省村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平均比例约30%,东部各类企业缺工和中西部劳动力流动缓慢并存。

交通运输是复工复产的“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尽力全面打通人员、物资流动堵点,有力有序恢复交通运输秩序是当务之急。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加快复工复产,既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又能畅通经济循环,满足民生需要。

三、各方加快复工复产,为何口罩还短缺?

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2日宣布,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进一步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但这只是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需要。

普通人怎么办?复工不可避免会增加人群流动和聚集,口罩的消耗量比复工前在家隔离时成倍增长。有网友称,“我和复工之间隔了一个口罩的距离”。虽然各方都在加快复工复产,保障口罩生产,但为什么口罩短缺的问题为何还没有完全解决?

3月5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当前,尽管中国口罩产能产量得到快速提升,供需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各类企业大范围复工复产,口罩需求仍处于高位,存在较大供应缺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2019年我国生产了约50亿只口罩,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27亿只,但在爆发的疫情面前这完全是杯水车薪。据工信部统计,到2月中旬,随着各地复工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硬核”加入口罩生产,国内的口罩产能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已双双突破1亿只。但是这远远不够全面复工的需求量。华创证券分析称,中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果全面复工,每天至少需要5.3亿只口罩;若只按第二产业、医疗以及交通工作人员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口罩。京东也对媒体表示每天上架50万只口罩供全国用户抢购,基本上是1分钟之内售罄。大部分医用一次性口罩网店都需要预约购买,预约人数都是几十万、上百万量级。

但是,口罩产能在短时间内仍有极限。受限核心环节就在生产口罩的关键原材料——熔喷布生产工艺复杂,产量不足。熔喷布在口罩中起到关键的过滤作用。然而,此前国内熔喷无纺布较为小众,年产能仅为5.35万吨,占无纺布产能的1%,主要用于生产口罩、环保材料、服装、电池隔膜等产品,产量本就不高。现在最缺的其实是熔喷布。 据报道,口罩原料熔喷布每吨单价已经由2万涨到了20多万,价格暴涨10倍,仍供不应求。一个业内交流群直接贴出通知——“无纺布不止是稀缺,熔喷布厂家已经排到了3月份,甚至有些厂商4月都排了,可以说熔喷无纺布已经没有了。”

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国内熔喷布日产量超过10吨的,只有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和天津泰达洁净两家。而由于熔喷布生产设备工艺复杂,短时间内很难上马。各中央企业也竭尽所能助力口罩生产与原材料供应。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目前已开建8条熔喷布生产线,项目预计将于4月中旬陆续建成。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介绍,届时日产量可加工240万片N95口罩。目前国家也在抓紧动员各方力量解决这一难题,除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等大型石油化工类企业都在投入力量加快生产口罩原材料。完全解决复工口罩紧缺的问题,最乐观也要到3月底4月初。

四、公交通勤、用餐等现实问题依然压力不小

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人们主要还是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特别是一线城市,由于路程远,通勤时间很长,也就意味着乘坐公共交通的时间更长。密闭空间,人群聚集,这些都是目前防疫要求尽量避免的情况。据媒体报道,很多企业对于一线复工员工,都要求每天单独开车上下班、不乘坐公共交通,尽量减少对外接触。而对于只能依靠公共交通上下班的员工,则要求在家远程复工。

目前,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一些公交公司和旅游客运公司推出的“定制公交”、“通勤班车租赁”业务受到追捧。比如北京公交已开始征集需求,为复工单位和个人定制公交。 北京地铁也开始推出预约乘坐。但这些措施对大量只能选择公交出行的企业员工来说,还是很不方便,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也增加不小的压力。

另外,复工复产后上班族的午餐问题如何解决也成为难题。前段时间有部分餐饮和商业中心在重新开业后出现了群众短时间内排队聚集的情况,导致这些餐厅不得不重新停业。餐厅的就餐安全是整个疫情防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复工如果人员集中到岗,就餐也是很大的压力。为防控疫情,避免人员密集就餐,防止群体性聚餐可能引发的风险,不少企业复工后,食堂用餐吃出了高考的感觉。

据媒体报道,有金融机构针对复工到岗员工制定了一系列“吃饭”制度:自带盒饭由行政部统一热饭,线上订餐由行政部统一分发,时间上分成3批用餐,每批用餐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同时,要求员工在吃饭时“距离保持1米以上,用餐期间不要交头接耳,不要面对面,不要凑近去看别人饭盒里的饭。” 如此严格的就餐制度,对企业本身的运营管理也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考场式用餐”让人忍俊不禁,但好歹解决了员工们的吃饭问题,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员工就没这么幸运了,没有食堂,叫外卖又有些不方便,也不敢轻易点外卖,最后就靠泡面打发午饭了。

五、中小企业复工难、运营更难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国各个行业内大型企业逐渐复工复产,对上游原材料和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促进中小企业协同复工。产业链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各级政府加大重视、逐步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生产模式落后、供应链掌控力不足、融资能力欠佳和人才资源匮乏等发展困境。疫情之下,中小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暴露、凸显。尽管各地出台了很多政策举措,但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效果并不显著。疫情持续,复工困难,现金流压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开始逼近生存红线。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根据多地发布的复工指导文件,第一批复工企业大多为疫情防控必需物资生产的相关企业,之后会逐步推进其他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建设工程企业的复工。按照市场规律,当第二产业基本复工半个月至一个月之后,市场逐步稳定,需求开始反弹,第三产业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则对媒体表示,“餐饮、娱乐、服务类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 “第三产业直接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被迫停业时间长,生存压力大,生存形势更加严峻。

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克俭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更深,面临的困难也更多。下一步,一是尽快推进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二是切实减轻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

六、全球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

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的水平。这是WHO风险评估的最高级。谭德赛表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现在中国以外地区才是最大担忧。截至北京时间3月5日10时,除中国外,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14000,其中韩国、意大利、伊朗与日本四国的确诊人数均超过了1000例。各国目前的防疫措施参差不齐,也难免让人担忧未来全球疫情会如何发展。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多位流行病学专家均认为从现有的信息来判断,美国、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地,均已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传播。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郭秀花认为,现在要防止国外输入型病例,否则损失会更大。“其他国家很难做到中国这种力度,这么多国家都出现了疫情,如果切不断传染源会很危险”。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日15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提到,接下来,需应对复工复产和国外病例不断增多所带来的风险。3月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的新增病例为海外回国输入病例。

从趋势上看,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可能无法避免,中国需一边打好国内阻击战,一边应对全球疫情带来的新风险。而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发生全球大流行,则中国应对下一波流行的策略将难以再延续当下实施的高强度的阻击策略,不得不转为缓疫策略:即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压低流行高峰,减轻其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冲击强度,降低病死率。

全面复工复产何时可期?

3月2日,据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消息,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研究文章预测显示,本次疫情中国在2月下旬达到高峰,4月底趋于平缓。其中,优化的模型预测表明,截至4月底中国内地有9万例至12万例的疫情规模。文章认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早期筛查”最好实施至2020年4月底。

3月3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专访时表示,他认为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区,2月底新增病例基本“清零”;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其他地区,3月中旬估计能基本“清零”;武汉市有希望到3月底实现基本“清零”。此外,他预测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基本就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可能要比全国晚1个月左右。

当前,国内疫情已进入防控攻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复工复产的关键期。国金证券宏观行业联合专题报告预计,3月中旬出行和商业活动恢复至正常水平的60%,4月初基本取消限制出行和恢复80%的服务业活动。

笔者认为,综合考虑到人员、交通和相关政策落实等各环节拖累,经济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能需要30天。预计3月中旬湖北省外地区全面复工复产可期。湖北省除武汉地区3月底也有望实现大面积复工复产,武汉市则期待在4月中旬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及全面复工。而随着复工复产力度加大和效率提升,PMI有望以较快速度回升,3月份出现比较明显的恢复态势,4月份大概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疫情新冠肺炎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