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防疫志愿者被判一年半,主审法官:这是一堂鲜活的法治课

殴打防疫志愿者被判一年半,主审法官:这是一堂鲜活的法治课
2020年02月22日 21:55 澎湃新闻

原标题:殴打防疫志愿者被判一年半,主审法官:这是一堂鲜活的法治课

2月18日,上海首例涉疫情刑事案件一审落槌,被告人凌某因殴打防疫志愿者致其轻伤二级,犯寻衅滋事罪,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这起发生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的刑事案件,受害者是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防疫志愿者,从案发到审判,仅用时19天,可谓是“疫时加速度”,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疫情中的法庭审判模式有何不同?案件审理进程为何如此神速?一年六个月的量刑背后有怎样的考量?该案审判长、主审法官,上海闵行法院副院长朱妙做客上海广播电台节目,揭秘审判背后的故事,澎湃新闻记者现将问答整理如下。

问:这个案件从立案、案发到审判,时间上特别快?

朱妙:

是的。因为在疫情期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案件的审理、审判,上一堂鲜活的法制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这个案件本身不是太复杂,而且现场的录音、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词都非常齐全,所以侦查、起诉过程也非常快。我记得案件是上周三由检察院起诉到法院的,起诉过来时已经是晚上了。我们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当天加班立案,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周末,志愿者和疫情防控者都在加班,我们法院也在加班。到了本周二,我们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能够开庭。

问:我看案发视频的时候感到特别气愤,觉得必须用法律严惩。但是后来看庭审直播,看到当事人一直在悔恨哭泣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个判罚结果是不是太重了。量刑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朱妙:

您的这种心情我能够理解,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其实我也有这样一个过程,但同时我是一个法律人,我要从法律的角度来全面审视案件的相关情况。

首先,这个被告人是认罪认罚的,也就是说对他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他是理解并认同的。根据寻衅滋事罪的法律规定,他造成一人受伤的行为,法律后果是应该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以说最高刑可以判到五年,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一年半并不是一个特别高的量刑。

第二,刚才提到了被告人认罪认罚,也就是被告人在看守所时,检察机关会跟他做法律解释,告诉他构成了何种犯罪,以及相应的量刑情况,现场是有律师见证的。检察机关建议刑期为一年三个月到一年六个月,以此遵循被告人的意见,也就是问被告人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处罚结果,被告人表示接受,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依据认罪认罚制度,这属于量刑时的从轻情节。

综合考量被告人的从轻和从重情节,从轻情节还比如他有自首情节,比如他表示后悔、认罪悔罪、进行道歉,还有您刚才提到的声泪俱下的场面,也能体现他真诚悔过的心理过程。

同时,在疫情期间犯罪,根据两高两部的意见规定,必须从重处罚,这是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会综合衡量,五年以下的哪个刑期比较合适。

问:被告人还说了愿意赔偿,会影响量刑吗?

朱妙:

对,他表达了这样的意愿。

赔偿这个问题,我在庭审的时候给被告人做了法律释明,就是说你要赔偿,说明你的认罪态度非常好,法庭是表示认可的,这是从轻的一个理由。但是被害人志愿者被打伤以后,她现在仍躺在床上,医生让她首先要躺三个月,也就是说她的伤情目前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会不会有后遗症,然后整个治疗过程需要多少费用,存在多长时间的误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不确定的。等被害者伤情恢复基本稳定以后,需要做一个伤残鉴定,这时候才能知道具体赔偿金额。

我告诉被告人,你可以自行或通过家属与被害人进行和解,如果两方达不成一致协定,被害人可以进行民事诉讼,也就是说,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肯定要承担,此外,被告人的民事赔偿也是少不了的。

问:被告人在疫情期间有立功,举报过外地牌照,这能否作为量刑从轻的依据?

主审法官朱妙:

对,有这样一个细节。被告代理律师说被告人在小区里曾经举报过一辆武汉牌照的车。首先,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个公民都有义务配合疫情防控,他有这样的意识去举报车辆,然后让大家查这个车是不是有问题,对他的行为我充分肯定。

但是在案发现场,被告人知道了小区实行管控、外来车辆不能进入后,这个时候他又表现出另外的一面,对小区的规定表示不理解,继而产生不配合行为,后来又有打人的行为。我觉得事实上,被告人前期对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是充分理解的,那么他应该主动配合。

被告人的举报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立功是两个概念,前者只是值得肯定的行为,但不属于法律上的立功表现。包括律师还说到他平时表现比较好,他对妻子、对孩子非常好,对岳父母、老人非常孝敬,这些都是公民平时应该有的道德,我觉得他做得比较好,这是可以肯定的。但这些和法律上的立功完全是两回事,所以量刑时不会考虑这些因素。

问:还有一个细节,律师曾经在辩护中提出能不能缓刑?因为被告人认罪认罚、自首从轻等,当时你好像问了一下被告人是否确认?

主审法官朱妙:

我问了他,我说在庭审开始的时候就问你认罪认罚是不是自愿的?他是认罪认罚的。这里的认罚,是一年三个月到一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现在律师提出的适用缓刑,已经超出了被告人认罪认罚时,自己承诺、自己认罚的幅度,所以我在法庭上再次跟他确认,问他还是认罚吗?他还是表示认罚。

这个律师是从被告人的立场提出从轻减轻的理由,因为他更懂法律。但是被告人本人的意愿我还是要充分的尊重,被告人对一年三个月到一年六个月的刑期还是表示认可的。

他如果不认可的话,实际上,前面所说的认罪认罚的从轻情节又不存在了。

问:类似的案例也有,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少居民跟志愿者之间发生推搡之类冲突的视频,在外地有法院作出三个月的判决等等。不同案件的判罚各有不同,相差还是有点大的。

主审法官朱妙:

朋友圈中有不少的视频在流传,我也只是看到视频而已,其他的证据无法去确认。处罚上有轻重,其实是法律对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规定。

同样是殴打他人,殴打对象的不同会影响定罪,我们这个案件是志愿者,如果被殴打的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比如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我们首先会考量这是不是构成妨害公务罪。接下来还要考量,造成的后果如何?比如这个案子造成了轻伤的后果,但其他案例中,比如说打了一记耳光或是一拳,法律后果也不一样。

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但我想说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和犯罪都是要从重处罚的情节。打人既可能构成犯罪,也可能由公安机关进行行政处罚或者罚款。

打人造成轻伤,就构成犯罪了,要起诉到法院来进行审判。不同罪名的量刑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寻衅滋事罪是五年以下,妨害公务罪是三年以下,但妨害公务罪入罪的门槛比较低,像辱骂、暴力行为等都可以构成妨害公务罪。

问:可能被告人自己都没有想到,就是说一下子上头了,就上去打对方来撒气,但这个撒气换来了一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这个案件是不是警示作用特别大?

主审法官朱妙:

是的,法庭审判本身的意义就在于,一是对被告人本人的处罚,二是对社会有警示意义,所以前面我也说到,这是一堂鲜活的法治课。

通过这样一个审判,其实能让社会大众知道,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惩罚,同时另一层意思在于,我们通过法治的方式维护社会秩序,用法治的方式来支撑现在的疫情防控工作。所以刚才你提到,有一种声音说一年六个月是不是重了?其实也有一种声音是支持,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不是轻了,能不能再重一些?

我收到一个朋友的微信,我觉得他的话也非常好,我念一下,他说有的观众只看到庭审上的追悔莫及,却看不到犯罪现场的蛮不讲理。我还要加一句,还看不到被害人现在在病床上的度日如年。所以说依法从严从重能够最大限度的来保护志愿者的安全,打击不服从管理者的嚣张气焰。

他还告诉我,很多社区居委会的公众号都在转发这个案件的视频,也在转发判决结果,这其实就是给那些不服从社区防疫管理的人上课。

我觉得在这场疫情面前,谁都不容易。我们能够理解,大家长期闷在家里,很多的压力没有地方释放,如果涉及到父母、子女就更容易冲动。但实际上一定要搞清楚,如果大家都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那就只有一个造成疫情扩散更加严重的后果,潜在危害非常大。更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能越过法律的底线,否则法律一定是严惩不贷的。

疫情新冠肺炎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