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变“大”字 铁路设计师的百年传承

“人”字变“大”字 铁路设计师的百年传承
2020年01月27日 21:30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新春佳节,阖家团圆,总结过去,展望新一年。回望过去的一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对于70岁的共和国来说,这一年有太多值得浓墨重彩的人和事。中国之声推出春节特别报道《新春回眸》,我们一起看看那些鼓舞我们笃定前行的人,他们的2019年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瞬间,新的一年,又有什么特别的愿望?今天播出第四篇《“人”字变“大”字 铁路设计师的百年传承》。

“京张高铁是我们的作品”

2019年12月30日上午8点半,“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准时发出。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的80后工程师王洪雨是京张高铁的总体设计师,也是首趟列车的乘客。

王洪雨:这个感受不知道怎么来形容,感觉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共同的努力,促成了那一列飞奔的火车。我们坐在上面,当然和其他乘客相比还不太一样,这是我们作为铁路工程师自己的一个作品,我们把它实现了,应该说比较有成就感。

2008年立项,2019年完工,王洪雨说,他们前前后后有300多人的设计团队参与,这174公里的京张高铁线,不知道走了多少回。前七年,主要是论证阶段。现在的技术水平和百年以前詹天佑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不可同日而语,但要穿越八达岭、清华园隧道,还是有设计人员想象不到的困难。

王洪雨:比方我们的清华园隧道也好,我们的八达岭车站的设计也好,很多方面大的原则方案,是在我们前面的7年里论证确定的。

清华园隧道:密集城市管网里找到空间

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从北京北站出发后遇到的第一个设计难点。这条6公里的隧道穿越了3条地铁线和近90条地下市政管线,建不建隧道就争议了很久。

王洪雨:之所以把它做成隧道,就是因为这一段在城区,在二环到五环之间,涉及到一些周边的环境点,包括居民,包括沿途的高校,周边的一些办公楼等等,可能这些建筑比较密集,人员比较多。所以从这个观点出发,走地下隧道比地面对环境影响要小一些。

如何在北京北二环至北五环这么庞大、密集的立体管网中,找到高铁隧道的空间?如何做到像做手术般精准施工?王洪雨和隧道设计的团队动了不少脑筋。

王洪雨:当时还有一个15号线和城铁13号线的换乘通道,所以地下它本身工程也比较复杂,所以留给我们的空间也只有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穿越。常规的隧道应该是一个拱形的断面,在这个地方受空间限制,我们也是把隧道改变了一些断面的形式,做成了矩形结构,这都是有一些特殊的考虑。

2018年11月20日,“天佑号”盾构机刀盘从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洞内顶出。当日,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顺利贯通。

“建八达岭长城站,我们有底气”

在京张高铁的10座车站中,位于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的八达岭长城站最有特点,埋深102米,是世界上最深的高铁车站。

有关八达岭站,王洪雨说过最多的词是“有底气”,在山下100多米建起庞大的地下车站,有底气,不破坏八达岭长城,更有底气。

王洪雨:工程本身难度很大,当然我们说是心里有底,是经过了前期我们很长时间的研究的。我们常规隧道是过长城的,虽然埋深有100多米了,但是我们也还是要严格的控制我们的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些震动影响。

记者:所以这个是最难的,万一把长城弄坏了。

王洪雨:不可能的,没有万一,不会出现万一的。

八达岭长城站是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图片来源:千龙网

多种方案的反复比较选择,大跨度地下空间的设计,都是为了走出高铁站,就能登长城。

王洪雨:因为这个地下站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是国内的,全世界的游客来长城,就可以搭乘京张高铁,出了站以后直接走几百米的路就可以登长城了,给我们的游客带来最大的方便了。

京张铁路穿越八达岭。图片来源:《我们的征程》

110年前,詹天佑为了让火车能爬上陡峭的山坡,采用了“人”字型铁轨设计。如今,高铁可以直穿八达岭,正好在青龙桥下,京张高铁穿过百年京张铁路,让原来的“人”字变成“大”字。

王洪雨:现在的技术条件应该说跟过去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在创建这一段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像以前这样,因为不论是我们的线路条件也好,还是机车性能也好,都是可以不通过展线来一次性的翻山越岭的翻过八达岭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做了一个直线隧道,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正好又恰好在老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这个地方和老京张铁路百年老京张铁路有一次历史的交叉,所以在“人”字上面我们添上了一笔直线,这么就变成个“大”字。

图为2019年10月15日“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八达岭长城区域,八达岭长城站和老京张青龙桥车站附近的人形铁轨清晰可见。

当年刚刚接手京张高铁项目时,王洪雨没觉得它有多么特别,从论证到施工,再到京张高铁通车,这个项目的意义,他的理解越来越深。

王洪雨:那个时候2008年,不到30岁,可能刚参加工作也没有太长时间,就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项目和其他项目一样来看待。后来随着对京张高铁项目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我们的老京张铁路,又经过我们的长城,当然到后来还要服务于奥运会等等,这些叠加起来,确实压力比以前大一些,对这个项目的理解也确实更深入一些。

节前春运,京张高铁上座率高达95%。对王洪雨来说,下一个项目会是新的挑战。

王洪雨:我们有一些后续的收尾工作,包括一些总结性质的,后续通车以后还有一些资料整理等等方面,还有一些后续工作。做完一个项目就要到下一个项目,工作本身就是如此。

主创人员

策划:刘钦、刘黎

编审:刘黎

记者:任梦岩、郭淼

新媒体编辑:周文超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