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冷静也是良药,武汉防疫管理需更精细

关键时期冷静也是良药,武汉防疫管理需更精细
2020年01月25日 15:10 第一财经

作者 | 第一财经 杨小刚

刚刚过去的这个除夕之夜,武汉很多一线医疗工作者坚守岗位,直面病毒,奋战在抗疫前线,付出了很多!

他(她)们的辛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一名协和医院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因为医用物资紧缺,为了不浪费,他们都是一天待在隔离病房,八九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担心一出隔离房,一上厕所,身上的一次性防护服、面屏、口罩等都要丢掉,丢掉了,很有可能一天就没有防护用品了,舍不得啊。

这些付出和艰难,需要得到患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一些医护人员,因为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除了要面临感染风险,他们还要面对一些就医者的抱怨和指责,甚至出现个别医闹现象,视频中出现医护人员除夕夜吃简单的盒饭和哭喊的发泄,令人揪心。

这些细节,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响应和疫情的应急管理上,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里有医院后勤管理的问题,有信息沟通的问题,有资源整合和调配效率问题,也有整个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短板。重大疫情背后,十分考验政府的预判和决策能力,更考验综合治理和社会动员能力。

首先,医用物资的紧缺是一个客观事实,没必要遮掩,原因在于短时间内要应对平时几十倍病人的需求。目前本来就是感冒发烧和流感高发季节,根据当地卫健委的数据,去年武汉一二月份仅确诊的流感患者人数就超过五万,普通感冒患者更是超过十万。这个时候,好的医院本来就人满为患。疫情下,今年无疑会加剧这种供需矛盾。

就像春运,以正常人流量设计的交通运力,突然增加几十倍人流量,这对任何国家或城市,都会捉襟见肘。所以光空喊一句“医疗防护用品储备充分、供应顺畅”是不够的,因为客观事实摆在那里,此时政府跟市民的沟通、物资调配以及应对方案显得更为关键。

目前,市民有点感冒发热,就蜂拥到医院,有些是乱投医,部分原因是恐慌心理造成的。网络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视频言辞和虚假信息,放大了这种心理。这会加剧医护人员的短缺和医疗资源紧张,长时间排队和在病毒密度高的封闭环境,还可能导致一些未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在医院等候确诊时交叉感染。这就像踩踏事件和银行挤兑,人为制造的恐慌情绪,会加剧风险的到来。

现在,我们不仅在和病毒搏斗,还要战胜恐慌。市民的恐慌,同之以心,不必道德指责,但政府却可以有更多作为。此时,市民要静下来,政府要动起来。

市民的静很简单,就是科学判断,针对症状,科学就诊,一般症状,在家隔离,不要乱跑动,减少暴露风险,这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现在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全国人口流动减少,互相传染风险将大大降低,等潜伏期时间过去,回头看,很多封城、暂停交通运输、暂停各种重大活动的措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政府的动则更重要,而且要积极作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保持信息畅通透明和有效沟通,二是医用物资调配效率要提高,市民的情绪安抚、患者筛查和针对性的治疗需要做得更细。

政府与市民的沟通,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互联网时代,这种沟通应该更顺畅。比如,武汉是否可以利用一个当地频道,全天24小时播放疫情消息和安民告示?光播报和公布一个确诊数据是不够的,还应该告知市民病毒知识、自救方法、诊疗指南、自我防护知识、物资供应、医护力量、政府措施、外地支援、抗疫进展等。

普通市民很难有专业判断,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无外乎自己生病了得不到及时医治,还没人关心,此时,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保持权威信息的呈现和家喻户晓,获得市民理解,建立信心和安抚情绪非常重要。政府不仅要做,还要敢于说,要边做边说,不能只做不说。

当然,在说的同时,关键是行动,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动员社区组织和基层力量,利用网络工具和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合医护人员,走进市民家庭,做好摸底工作和医治工作。

市民在家隔离,前提是需要后期服务跟上。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智慧城市,重大疫情,是考验这些系统功能的最佳时刻。我们是否开通了电话咨询专线和网络服务专线?可否利用网络对患者或初期症状进行视频筛查和网络诊断?是否可以动员社区医生上门查访,送药上门?是否可以组织志愿者车辆把危重病人送到医院治疗?

此时,我们赞成北大教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李玲的建议,要加强患者初筛和分类分流工作,尽快实现分级诊疗。组织专家尽快制定患者筛查的标准,力争制定比较简易复制的办法,做到迅速把患者病情分级,然后分类采取不同措施,危重患者严密隔离集中治疗,其他的分散治疗。

最后,疫情下的主要矛盾,其实都集中在医院和医护人员这边,所以当前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大医疗物资的供应,加大医院诊疗空间和设备的扩围。物资短缺,医护人员人手不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是医务工作者压力陡增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会影响患者情绪,加剧恐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时间就是生命,各方面的物资调配效率要提高,全国各地的捐赠和支援要加快。一些医用产品的捐赠和运输通道,是否可以开设绿色通道?国家层面的物资增援,是否可以减少中间环节?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考验分析、预判、预警和决策能力的关键时刻,是社会动员和应急系统运转是否顺畅的重大考验,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令人欣喜的是,此时武汉版小汤山医院正在日夜开建,大量医用物资正运往武汉,全国各路增援队伍也陆续到达,最新消息是广东、上海和军队共450人,其中,重庆陆军医科大学重症组64人,轻症组75人,共计139名解放军军医,正飞往武汉前线。国家完全有能力保障武汉物资供应和医护人员增援,全国人民跟武汉人民同在!

疫情医疗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