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村聚着浓浓“年味儿”

棚改村聚着浓浓“年味儿”
2020年01月21日 04:05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村民志愿者在为全村备年货。

    本报记者 刘平摄  

    大锅里的油翻滚着,大笊篱一捞,白胖胖的豆腐从油里冒了出来……作为丰台区花乡看丹村村里红白喜事的“大厨”,52岁的刘洪民从9年前的腊月就开始有了个新活计——年货大厨,负责调制看丹村的“年味儿”。如今村里正在进行棚改,村民们分散在各地周转,可看丹的年味儿却没有散,酱豆腐肉、四喜丸子、咯吱盒、炸豆腐……一道道传统年节美食中流动的是看丹村的情谊。

    19日早晨7点半,20来个村民从四面八方聚了过来,为全村2000多户做年货,他们已经忙碌了十多天。

    “今天的豆腐20袋儿,600多块儿啊!老崔你们几个切,刘大厨你带着人炸!”“总调度”郭兰明亮堂的声音在操作间里响起。今天要先做炸豆腐,这是老北京吃席的时候必备的一道“横菜”,白嫩嫩的豆腐经过热油的烹炸变得金灿灿的,再配上肉汤那么一熬,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炸豆腐,关键是火候,得让油慢慢地渗透进去……”刘洪民用笊篱捞起豆腐看了看,又倒回油锅里。

    这边豆腐炸着,那边开始上屉蒸酱豆腐肉。焯制后紧实的五花肉,过油,放上酱豆腐和秘制酱料澥开的汁,腌渍好了装碗。“大锅大屉,一屉能装二十五六碗,五六层的屉摞起来一块儿蒸,满屋里都是肉味儿!”这大屉再加上20多碗酱豆腐肉,得两人抬,一层层地摞上去,开蒸。

    接到村里送来的年货,村民李会平特别高兴,当天晚饭就炖起了炸豆腐:“买的炸豆腐多贵都觉得味儿不对,村里的炸豆腐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味道,年年就等着这一口儿。”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从传统民谣中就能看出吃在春节民俗里占据的重要地位。看丹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宁建告诉记者,9年前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立后,走访时听到不少村民说起现在村子里过年没什么年味儿了。为了留住看丹村的味道,村里决定在给村民备的米油等传统年货的基础上,请村里的“大厨”做点儿村里人过节爱吃的那些“横菜”。

    “一到春节前,老百姓们都惦记着这个熟悉的味道,年货都是咱村民自己做的。”看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国业告诉记者,“虽然村民们因为棚改在外周转过年,但看丹的情谊不能断,村里的回迁房已经有18栋结构封顶了,预计明年村民就开始陆续回迁重新聚在一起,这个传统村里将一直保持下去!”

豆腐大厨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