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要为恶名昭著者辩护,而是不得不消除一些预设|1月沪京展览推荐

我们不是要为恶名昭著者辩护,而是不得不消除一些预设|1月沪京展览推荐
2020年01月11日 09:00 界面

原标题:我们不是要为恶名昭著者辩护,而是不得不消除一些预设|1月沪京展览推荐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陈佳靖 朱洁树

编辑 | 朱洁树

【上海】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时间:2020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门票:免费

《涛声》御影堂内部,东山魁夷

日本奈良市五条町的唐招提寺,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东渡后兴建的盛唐建筑风格寺院,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寺院中的御影堂供奉着鉴真和尚的画像。8世纪以后,奈良的许多寺院逐渐衰败,但鉴真带去的三千佛舍利使唐招提寺在12世纪之后复兴。此次展览中也包括为了供奉佛舍利专门铸造的金鬼舍利塔。

1971年,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接受寺院委托为御影堂的壁龛和拉门绘制图画,他遍访日本的自然景观,访游中国的多处名胜,绘制了68面隔扇画,展现了鉴真的生平与唐招提寺的历史,从构思到完成整整十年之久。整场展出简洁而雅致,仿佛是体验了一场日式茶道。

(同期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还有“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

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时间:2019年10月18日-2020年2月14日

门票:免费

《拆·世界金融中心》,张大力,1998年,手工银盐作品

本次展览以公共空间和当代艺术实践的交叉点为研究对象,聚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城市街头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展览期间,在美术馆内部空间和多伦路街区,将展出17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涵盖绘画、摄影、影像、雕塑、装置等艺术形式。

展览以“步履不停”为主题,关注艺术家在城市街头行走、漫游、渐进的持续旅程,他们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社会环境、城市空间以及人群的批判性思考,呈现了个人和集体的记忆与经验,并将变革带到日常生活中。

展览还推出特别项目“‘62761232快递展’档案”,这本是2004年9月由上海比翼艺术中心发起、42名艺术家与15名快递员参与的艺术项目,当时的上海市民可以通过拨打快递公司电话,让快递员将浓缩在一个行李箱里的展览带到自己面前。

青策计划2019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9年10月26日-2020年2月23日

门票:免费

《晕眩》,童文敏,行为录像

今年的青策计划总共收到了38份有效方案,最终从5组入围终评方案中选出的两组,分别为“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和“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第一组方案以“声名狼藉者”为切入点,重估人类个体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由此引出有关可解/无解、疯癫/文明、神秘/理性、机制/规则、命名/判断等相关讨论。“我们并不是要为所有恶名昭著者洗去污名,为越轨失范者力竭辩护,而是我们不得不消除一些预设以重新进入原有的问题。”第二组方案则是对可见作品背后的,艺术家工具和创作方法的一次视觉呈现,在肯定工具的艺术创造功能的前提下,将其与作品平行展现在展览中。

“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至今已举办第5届,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年度学术项目,旨在探讨展览在今天的意义以及策展的新的可能。

(同期举办的展览还包括“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让·努维尔建筑设计展”“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

厉槟源

地点:昊美术馆

时间:2019年11月23日-2020年3月15日

门票:30元

《死了都要爱》,厉槟源

在中央美院雕塑系的时候,厉槟源在课堂实践中用两颗石头互相敲击,试图让它们最终击碎彼此。这种建立在瓦解与创造的关系上,导向不确定性结果的行为在此后反复出现在他的创作中,例如2014年将自己反复砸向自家农田的《自由耕种》和2015年用250把锤子互相击打的作品《死了都要爱》。这种创作方式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学习雕塑的背景,但与此同时,厉槟源的工作对象和材料并不是传统雕塑,而是社会空间、自然物、甚至,地心引力……这是厉槟源第一个同名个展,较为全面地回顾了他过去十年的创作。

事实上,早在2013年,他做过一个出圈的行为,抱着充气娃娃在午夜望京街头裸奔,自此也被称为“望京裸奔哥”,艺术界也有一些人叫他“小张洹”——张洹,是1990年代成名的一位颇为生猛的行为艺术家——前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为这两位艺术家举办了合展。对于艺术界来说,他们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代中国行为艺术,生猛的、新鲜的、肉体的创作。

【北京】

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

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王府井大街1号)

时间:2019年12月21日-2020年3月8日(周一闭馆)

门票:60元

费俊《睿·寻》APP效果图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为“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各个国家也分别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读。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以“Re-睿”为主题带来了陈琦、费俊、耿雪和何翔宇四位艺术家的作品。“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常见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而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意思是智慧。吴洪亮认为,面对当今时代的新问题,或许回溯东方文化的传统和东西方对话的历史才能获得有趣的洞察。

此次嘉德艺术中心的展览不仅让人们有机会看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表现,还特别增添了参展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为此设计了全新的展览动线。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国馆想以拥抱科技的方式来体现中国之“睿”,例如邀请观众使用手机二维码与展品互动;另一方面,中国馆又展现出强烈的回归传统的倾向。

根据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记者在双年展现场的观察,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非欧美国家的国家馆,往往遵循着以下两条策展原则——本土语境和普世问题。不可否认,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但仅仅是“有趣”却不足以定义自身。如今,我们可以轻易接触多元文化,甚至利用技术预见未来,但对于越来越熟悉这些的中国人而言,如何以睿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仍是一个问题。

星星1979

地点:OCAT研究中心(北京朝阳区金蝉西路)

时间:2019年12月20日-2020年4月12日

门票:免费

第一届星星美展展览现场,1979,摄影:李晓斌,星星艺术基金会惠允

1979年9月27日,首届“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东侧的小公园举行。这场露天的展览不是由官方艺术机构举办的,而是来自一群没有受过多少美术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将作品挂在公园的铁栅栏和周围的树上,有些甚至就摆放在地上,任由路过的群众观赏点评。在展览的介绍中,他们写道:“我们用自已的眼睛认识世界,用自已的画笔和雕刀参与世界,我们的画里有各自表情,我们表请诉说各自的理想。”然而,展览仅持续了两天便遭禁,不得不于同年11月23日移至北海公园东岸的画舫斋。

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当时的画坛崇尚苏联写实主义,得到官方认可的艺术家们创作的大多是满足“文革”时期“红光亮”要求的作品,而“星星美展”让人们看到了其他的可能性。正值“星星美展”诞生40周年,此次文献展旨在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这一开创性事件,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展览特别聚焦1979年的首届星星户外展,不仅带来150余份原始文献、纪实照片、出版物及影片,还试图重构当年的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当天,当年参加“星星美展”的何宝森、曲磊磊、薄云、张世琪、李爽等艺术家再次来到现场,像40年前一样,他们面对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一一回答人们的提问。正如李爽所言,“星星”的力量在于艺术家们敢于表达他们想要艺术、想要自由的心愿,这样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鲜活和前卫的。

饥饿地理

地点:泰康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B2)

时间:2019年12月13日-2020年03月31日

门票:免费

《慢镜头》,郝敬班,高清录像,6分45秒,2018

通常,“饥饿”指的是人的肌体由于食物和营养匮乏引发的痛苦,而当“饥饿”与“地理”相联时,它便指向一种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土地病理学。1950年代,巴西左翼经济学家约绪·德·卡斯特罗曾在《饥饿地理》一书中探究人类痛苦的地理,他研究的不是土地怎样以粮食供给人类,而是人类怎样成为培养土地的养料。最终,他得出结论:“饥饿是帝国主义对人民和土地剥削的结果”。

此次展览借由“饥饿地理”这一概念,试图揭示我们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所发生的病痛。这种隐喻的饥饿源自空间关系中局部的不均衡和不平等,而生存其间的一些被挤压的生命和被推向边缘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同地表的事物一起构成了土地的景观。

可以看到,展览中有关土地的问题在城市和乡村两个面向上均有体现。其中,多位艺术家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包括余果的《碛石与危岩:羊角镇的地表现实》、郝敬班的《慢动作》、丛峰的《地层2:软流层》等。此外,也有艺术家身体力行参与到有关土地的试验中,例如子杰在不适宜种植作物的城市中展开“番薯游击种植计划”、劳丽丽投身乡野学习务农等。借由土地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整个社会和环境的力量拉扯,以及它给生活于此的人所带来的影响。

“缝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

地点: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时间:2019年12月13日-2020年3月15日

门票:8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今日美术馆

今日文献展是北京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常设性大型国际三年展。如果说以往的今日文献展主要关注的是当代艺术的新动向,那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则尝试以展览方式提出问题,正视当前世界的困境与挑战。展览主题“缝合”的英文名是“A Stitch in Time”,源于英语谚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指在事情还未恶化发展时及时补救,以避免日后产生亡羊补牢的麻烦与困扰。事实上,人类自身和周遭环境的历史痕迹早已成为艺术直面的议题。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原本孤立的、断裂的、碎片化的景观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共性,使混杂的问题日趋弥合。

此次参展的37位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给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的影响。其中许多议题看似与艺术无关,却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国际经济发展的失衡、贸易保护壁垒与逆全球化的抬头、被迫流离失所的移民、狭隘民粹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暴力不断浮现、高科技技术的竞争及跨越地理界限的网络渗透和攻击、全球环境恶化等。尽管如此,这并不是一个政治性的展览,艺术家们共同强调的是以当代艺术对以上现状做出反应,并启示人们如何去思考和超越这样的困境和限度。

日本摄影与珂罗版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

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20年3月15日

门票:35元

山本昌男的彩色珂罗版作品

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它由德国慕尼黑摄影师阿尔贝特在19世纪发明,通常包含修版、晒版、显影、印刷四道工序。相对于过去的石印、木板水印等印刷方法,珂罗版印刷能够更加清晰、细致地表现原作的浓淡层次和颜色的光暗差别,因此非常适合复刻艺术作品。而相对于喷墨打印,珂罗版印刷作品的保存期也更为久远。

日本于明治时期引入珂罗版技术后,最早用于亚洲传统书画的复制,此法后传入我国,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书画复制工艺。20世纪末,随着工艺技术的成熟,珂罗版印刷逐渐被胶版印刷取代,目前全世界仅剩中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依旧保留和传承着这项工艺。

本次展览呈现的是来自日本京都便利堂制作的一系列珂罗版作品,涉及深濑昌久、山本昌男、须田一政和安井仲治四位享誉国际的日本摄影大师的作品。其中包括深濑昌久著名的《鸦》、《家族》以及须田一政的《物草拾遗》,山本昌男和安井仲治则分别以富有禅意的小帧照片和聚焦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摄影让观众领略其高超的摄影技巧。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