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科创策源地贡献“合肥动力”

为打造科创策源地贡献“合肥动力”
2019年12月22日 05:54 经济日报

原标题:为打造科创策源地贡献“合肥动力”

日前,正式公开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区域要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联手营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地。

这一目标的提出,正是基于长三角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的现实和前景。截至目前,我国已明确提出建设的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占其二:上海张江和合肥;我国批准设立的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有5个;这里还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研发强度均已超过3%。

特别是在素以农耕商贸经济为主的江淮大地上,崛起获批建设我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创高地,既有历史选择的偶然,更是合肥努力的必然。

从当年积极拥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中科院合肥分院建设,到原电子工业部第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建;从成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到建成我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从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市”,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肥这座昔日江淮小邑,如今已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安徽)试验区核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等众多“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并仍在不断努力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策源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日益澎湃的科创动力。

“两心共创”突破“卡脖子”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更好发挥科创的战略支撑作用,尤其是要想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和短板问题,就要大力加强引领性的、原创的、关键核心的重大基础科研。

具体到长三角来看,“加快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既是《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更是提升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朱胜利告诉记者。

就在今年10月下旬,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重要一站就是上海张江科学城。最终,双方达成框架协议,将加强张江、合肥两大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包括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等,联手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打造科创策源地。

据介绍,目前,在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天宫二号”空地量子密钥分配专项,以及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方面,两大科学中心已开展一系列密切合作。

截至目前,沪苏浙皖还已开始部署实施“四城同创”和“多组团联创”,即支持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同创”推动产业和技术创新,加强苏南、杭州、宁波温州、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组团联创”。

据介绍,合肥已与包括长三角内的全国20个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25个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院所合作的“合肥模式”。

合肥也支持、鼓励当地科研院所“走出去”,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江苏常州设立了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安徽大学正在浙江绍兴建设新昌技术转移中心。

下一步,合肥将推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之江实验室等到合肥建设分支机构,共建多层次创新大平台。

科创“磁极”赋能产业链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要求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规划纲要》在‘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方面指明了一市三省加强协同创新的方向,将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程振革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沪苏浙皖将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新模式。

其实,合肥积极对接、承接沪苏浙产业的实践与探索早已展开。初期,合肥主要是充分利用好长三角核心区作为对外开放高地带来的溢出效应。

比如,国际消费品行业巨头联合利华同步在上海和合肥展开机构布局,至今传为佳话。“在成本压力和扩大生产需求都增加的情况下,联合利华早已开始战略转移,当时我们称为‘梯度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的工厂从上海转到合肥,把上海的机构升级为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努力,联合利华在合肥建立了生产基地,后逐步升级为其全球最大的绿色生产基地之一。“如今,联合利华已形成以上海为北亚区管理中心,以合肥、宁波、太仓等城市为生产基地和可持续原料的来源地、覆盖整个长三角的立体化综合体系。”曾锡文说。

“截至目前,已有47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设立65家法人公司。”据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崔霞介绍。

不仅要引来国际巨头、域内龙头,如今合肥更在放大自身科创能力强的“磁极”效应,让创新链和新型产业链的构建齐头并进。

“今年9月,合肥有3个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分别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这个数量在全国都处在第一方阵;10月,合肥又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说起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势头,程振革欣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数据显示,合肥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由42.4%提高到76.9%。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确实为企业带来巨大利好。”曾锡文表示,“一是因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建设,将进一步便利我们加强一体化体系。二是因为长三角跨省市合作加强将助力联合利华正在进行的数字化革新突破,比如有利于我们建立自动化生产车间、更柔性的供应链,同时带动向国外输出技术和成套设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