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中非积极打造“共生”安全关系(4)

美媒分析:中非积极打造“共生”安全关系(4)
2019年12月17日 13:04 参考消息

原标题:美媒分析:中非积极打造“共生”安全关系(4) 来源:参考消息网

【延伸阅读】非盟国防与安全部长级会议在埃及举行

这是12月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拍摄的会议现场。非洲国家联盟(非盟)国防与安全部长级会议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多个非洲国家国防部长及军方高级官员、专家等出席会议。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这是12月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拍摄的会议现场。非洲国家联盟(非盟)国防与安全部长级会议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多个非洲国家国防部长及军方高级官员、专家等出席会议。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2019-12-16 08:07:00)

关于保护在非投资及在非中国公民安全等方面,中国确保自身这些“硬”利益的办法,就是直接帮助非洲创造一个有利于和平与稳定的环境;因此,北京呼吁并支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

此外,对非洲安全的参与也有利于中国的“软”国家利益。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非洲拥有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北京将自身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这一地位决定了上述定位。因此,积极参与非洲改善安全局势的努力能够有效巩固中国这一形象。此外,在北京推动国际体系“民主化”和“南南合作”的战略性努力中,非洲处于重要地位。因此,中国对非洲安全的参与,尤其是维护与建设和平的使命,应被视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和多边合作的典范。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些使命中越来越活跃,这也有助于中国实现另外两项战略目标。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和平使命,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为解放军提供了急需的行动经验。它们还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其和平崛起和承担国际责任意愿的绝佳机会,其结果可能有助于平息“中国威胁论”。

对非洲国家来说,与中国的安全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它们可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而结束不断出现的暴力和不安全周期。同样,对许多非洲国家来说,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尤其是中国对非洲安全的参与提供了另一种推动“安全”的方式。北京对非洲安全不断扩大的参与受到了欢迎并且早该进行,这表明中国在非洲的安全利益往往与非洲国家的安全利益高度一致。

总而言之,不断增进的中非安全关系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它们并不是关乎非洲对中国日益加剧的担忧,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共生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指向的是一种双方需求吻合的政治。

【延伸阅读】非盟国防与安全部长级会议在埃及举行

这是12月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拍摄的会议现场。非洲国家联盟(非盟)国防与安全部长级会议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多个非洲国家国防部长及军方高级官员、专家等出席会议。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这是12月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拍摄的会议现场。非洲国家联盟(非盟)国防与安全部长级会议15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多个非洲国家国防部长及军方高级官员、专家等出席会议。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2019-12-16 08:07:00)

【延伸阅读】外媒关注首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开幕:中非在新时代加速扩大合作

参考消息网7月18日报道 外媒称,首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15日在北京开幕,50个非洲国家及非盟防务部门的高级代表及中国军队代表参加。据新华社报道,论坛上将重点讨论“新时代中非关系与中非和平安全合作”。

据俄罗斯《独立报》网站7月17日报道,科特迪瓦国防国务部长巴卡约科代表非方致辞时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加强与中国军队在和平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非洲与世界和平。

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事务专员谢尔吉指出了论坛的历史性意义。他指出,论坛是在非洲存在冲突、混乱和动荡源头之时召开。

报道称,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引发了美国和欧洲的不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瓦西里耶夫分析说:“中国人掌握了西方的游戏方式,而且比西方大国玩得更好。中非合作令失去地位的西方国家愈发不快,这不足为奇。”

另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13日报道,中国政府有意继续扩大与非洲的军事合作。为此,中国国防部邀请非洲各国军队领导人前往北京,参加从7月15日至20日举行的高层会议。2018年,在北京就举行过一场类似的高级别会议,那时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高级军事武官和军队领导人均到场。“和平”是今年会议的主题。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范·施塔登指出,焦点越来越指向安全保障,此次会议名字的变更也显示出这一点。2018年,非洲人前往北京,参加的是“中非防务安全论坛”。今年的邀请函上,论坛名字中没有了“防务”一词,而被“和平”所取代。

范·施塔登认为,这显示了中国优先项目的转变:加大在不乏冲突的非洲大陆上的保障和平努力。

(2019-07-18 06:15:01)

【延伸阅读】中国影响力在非洲(7):中国对非洲的“安全贡献”,法国人也认可——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文/应强 韩茜)法国国际问题专家、中国问题专家高大伟日前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非合作历史悠久,对世界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未来前景广阔。

高大伟表示,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不是现在才发生。早在15世纪初,明朝郑和下西洋就到达非洲,到现在为止还能看到那时中国人绘制的非洲东部地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1955年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那时的主题是反帝反殖民,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了10个非洲国家,中非关系拥有坚实的历史基础。

高大伟认为,目前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更加紧密。2017年,中非贸易近1700亿美元,中国是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数千家中国公司投资非洲,创造大量就业,这是中非关系非常正面的领域。除此之外,中国在安全方面对非洲的贡献也很大,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而且是维和士兵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近年还在吉布提开设“军事基地”,与法国、美国联手打击海盗。由此可见,中非合作完全是积极正面的。

高大伟强调,中非之间人文交流日益密切,这对中非关系的未来非常重要,“目前有超过5万非洲学生在中国大学学习,这些学生对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让年轻人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在中非关系的未来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对中非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

高大伟作为欧洲学者,建议中国、非洲和欧洲之间能够加强协调合作。他说:“我甚至建议每年召开一次中国、非洲和欧洲的高峰会议,这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举行,这样能让非洲、欧洲和中国之间产生更多协同效应。”

(2018-09-04 15:50:42)

【延伸阅读】新中国70年的世界印记 坦赞铁路见证中非“全天候”友谊

【编者按】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国际社会感同身受。《参考消息》推出“新中国70年的世界印记”专题报道,围绕70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引领世界的历程,探访历史事件发生地,采访历史事件亲历者,以世界视角,以讲故事的形式,系统勾勒中国与世界多层面的互动历史,介绍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伟大贡献。1970年10月至1976年7月,中国对非援建了坦赞铁路,这条铁路已成为中非传统友谊的象征。本文讲述了中非人民并肩奋斗,共同修筑坦赞铁路,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文/王小鹏)“到了坦桑尼亚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进山勘探考察,选址建厂。山里到处都是荆棘荒草,那里可以说是野兽的天堂,狮子、犀牛经常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危险。当地政府委派的两名保安各携带一支冲锋枪,保护我们的安全。”

现年86岁的姜丕强是中国铁道部最早派到坦桑尼亚参与修建坦赞铁路的骨干之一。1969年,铁道部援建坦赞铁路工作组成立,铁道部建厂局(现为中铁建工集团)当时作为援建坦赞铁路主力军之一,同年6月派出第一建筑大队先遣人员出国。姜丕强就是其中一员,于1969年8月至1975年9月参加坦赞铁路建设。

坦赞铁路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援外建设项目之一,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全线完成。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约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此后,中国政府一直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对铁路运营进行协助。

5万多技术人员战斗在一线

据史料记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于上世纪60年代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南部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迫切需要另辟一条新的运输线。坦赞两国首先寻求西方大国和苏联帮助修建这条铁路,但均遭拒绝。

1965年2月,时任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首次访华,表达了请求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的愿望。中国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出发,表示同意援建这条铁路。

1967年6月,时任赞比亚总统肯尼思·卡翁达在访华期间,也同样探询了中国政府对修建坦赞铁路的意见。中方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投资修建,并强调这是对广大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同时,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

中国政府在本国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慷慨解囊,无私援助,承诺帮助修建坦赞铁路。特定历史和时代背景下的这种“勒紧裤腰带”式的援外,是对新独立的坦赞两国最有力的支持。坦赞铁路的建设,推动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支持了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也推进了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对中非友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约100万吨。修建期间,中国先后派出5万多人次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建设,高峰期间约有1.6万中方人员在现场施工。 

中铁建工集团向《参考消息》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坦赞铁路沿线地形复杂,线路需跨越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经常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

姜丕强回忆说,在建厂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路的问题。当时没有路,物资运输特别困难,只能一边爬坡一边打眼修路,要不物资运不进去。二是吃水问题。主要是吃雨水、河水,也没有条件检验,下雨的时候,到处是泥,无法出行,把帐篷卷起来,便于收集雨水,储存在洗净的大油桶、大盆中,用白矾沉淀净化后饮用。

姜丕强说,还有居住环境也十分艰难。晚间非洲大蚂蚁会爬进帐篷,爬到床上、脸上、胳膊上,咬一口就会起一个大疙瘩,让人难受得无法入眠。他说,工人们慢慢才明白,吃饭的垃圾要集中清理掩埋,并且在驻地周围洒上一圈柴油,这样才能驱赶蚂蚁。为了预防疟疾,他们每个星期吃一次药,但仍会得病。姜丕强所带的上百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得过疟疾。

中非人民因“友谊之路”结缘

这条被一些非洲朋友称为“友谊之路”的伟大工程,使当地很多人与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中文名叫马孔贝与马萨尔的两位非洲老人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曾到中国留学,后来在坦赞铁路局工作。两位老人在坦赞铁路上整整工作了30年,从新开通的坦赞铁路的第一批员工到成为坦方铁路最资深专家,两位老人把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时间贡献给了坦赞铁路的运营、货物运输、设施维修与技术培训。

1970年,坦赞铁路开始动工修建后,为了给当地培养与铁路相关的管理人员,坦赞两国曾多次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1972年,马萨尔与马孔贝与其他98名坦桑尼亚学生被公派到中国,在北京学习铁路管理、货物运输、旅客运输、危险货物办理等铁路相关专业知识。

1976年,马孔贝和马萨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国内,也就是在那一年,坦赞铁路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马孔贝等人被分配到铁路局负责铁路运输管理的工作,一直工作到2005年。

两位老人对铁路、对中国人都有着深厚的情感。2008年,在得知中铁建工坦桑尼亚公司招聘翻译后,已经退休的两人,又应聘成为中铁建工的员工,用一生的实践做到了“扎根铁路”“服务铁路”“回馈铁路”“奉献铁路”。后来因为身体原因,马孔贝辞职回家休养,而马萨尔至今依然在公司工作。

现年73岁的中方援建人员张兆士于1971年开始,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参与修建坦赞铁路长达6年时间。他对《参考消息》记者谦虚地表示,“坦赞铁路建设,我贡献并不大,只是领着非洲朋友干了半年的活儿,跟他们学会了当地的本巴语,然后作了五年的‘土翻译’。”

“我还记得给当地人讲中国电影的事情。”他说,“当时项目部经常放映一些从国内带过去的电影片,比如《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按照当时的外事规定,不特意邀请当地人来看,但他们来看也不拒绝。每次放映电影都有很多当地朋友来一起看。”张兆士用现学的本地语言给他们解说剧情,深受当地人欢迎。

(2019-09-23 15:03:00)

【延伸阅读】新中国70年的世界印记 “打着手电做手术”,天津医疗队架起中非民心之桥

【编者按】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国际社会感同身受。《参考消息》推出“新中国70年的世界印记”专题报道,围绕70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引领世界的历程,探访历史事件发生地,采访历史事件亲历者,以世界视角,以讲故事的形式,系统勾勒中国与世界多层面的互动历史,介绍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伟大贡献。1963年1月,中国向非洲派出第一支医疗队。1967年,天津开始独立组队向刚果(布)派遣医疗队。本文介绍了50多年来,天津医疗队在非洲国家救死扶伤的故事。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文/张彦 张建新)“我想回去看看我参与建立起来的中刚友好医院急诊科发展得怎样了。”8月21日,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力军将随新一批天津市援非医疗队踏上第二次刚果(布)之旅。2013年,王力军第一次去的时候,医院尚未投入运营。王力军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使医院走上正轨。这次,他希望“继续为医院急诊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直以来,援非医疗队是中国对非合作中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外交工作中的一块“金字招牌”。早在1963年,中国就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了第一支援非医疗队。

“天津是最早派出援非医疗队、常驻队员最多的省市之一。”天津市卫健委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夏英毅表示。1963年首批援非医疗队中,就有一名天津医生;1967年,天津开始独立组队向刚果(布)派遣医疗队;如今,天津派出的援非医疗队分布在刚果(布)和加蓬的4个医疗点,涉及16个科别。56年来,天津共派出医疗队47批,医疗队员1296人次。

“困难再大也要救人”

“我的内心实际上也不是没有恐惧。但那时患者已经闭不上眼睛,非常痛苦。”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朱利民医生在加蓬期间接诊了一位眼球上长了卡波西肉瘤的患者,而在术前的检查中,这位患者被发现患有艾滋病。由于当地职业暴露预防条件不佳,手术中的各种风险一度让从未有过类似经历的朱利民进退两难。

“医者仁心。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对于这样的患者,朱利民很难弃之不顾。最终,他戴着两副手套,小心翼翼地为患者切除肉瘤、缝合伤口。手术结束,他已汗流浃背。传染病高发、医疗环境简陋,这些都让天津援非医疗队员们在救死扶伤时面临严峻的困难。但是困难不止于此。

无论是刚果(布)还是加蓬,停电再寻常不过。“刚到布拉柴维尔不久,我在进行手术时,突然遭遇停电。”来自天津市眼科医院的汤涌如今依旧记得这次突如其来的“惊险时刻”,“最后,我们不得不打着手电在显微镜下完成了手术”。

“因地制宜地展开医疗工作”是天津援非医疗队员最常说的话。“困难再大也不能耽误治病救人。”

数字能最直观地说明天津援非医疗队的努力。截至2018年,天津市派出的援非医疗队共接诊病人约800万例,进行手术16万例,抢救危重病人1.3万例,收治住院病人55.7万人次。

全员荣获骑士勋章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郑琳曾经分别随队派驻刚果(布)和加蓬,并参观过当地的不少医院。他发现,其中很多医院的设备并不差,这些设备往往来自其他国家的援助。但是,由于当地医生不会操作,设备甚至未经调试便已进入“休假”状态。

“不少国家都会为非洲提供医疗援助,但中国的援助是全方位的,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派出了医务人员。”郑琳说。

在这些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人才相对稀缺的国家,派驻人员是优化援助效果的最有效方式。

王力军刚到中刚友好医院时,“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在库房里,我们来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设备分发到各科室,然后对设备进行调试”。这些看似医生职责之外的工作一直都是天津援非医疗队的“分内事”。

为了进一步强化医疗援助的实效,天津医疗队同样在提高当地医务人员水平上下足了功夫。门诊指导、组织专题培训、参加当地医疗论坛分享中国前沿技术,天津援非医疗队根据当地医务人员的水平和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

讲求实效让天津的援非医疗工作得到了受援国的认可。去年8月天津援助加蓬第19批医疗队全体队员被加蓬政府授予总统骑士勋章。“所有医疗队的成员都荣获骑士勋章,这是加蓬医疗队的一个纪录。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实效的肯定。”郑琳说。

紧扣需求精准援助

援非医疗工作至今已走过56个年头,如今中国援非医疗队遍及非洲45个国家,形成了广泛覆盖。目前,天津在探索下一步援非医疗工作的方向。

夏英毅表示:“天津将继续以提高当地医疗和健康水平为己任,接下来将充分考虑当地需求,聚焦精准援助,进一步强化援助效果。”

鉴于刚果(布)白内障多发,天津促成天津市眼科医院与当地医院对接,为其打造一个能够辐射周边的眼科中心,派遣更多眼科医生为当地患者做复明手术,同时也通过眼科中心和天津的医疗资源培养更多眼科医生。而在经济和医疗条件相对更好的加蓬,考虑到当地人对防病养病的关注和对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国医学的追捧,天津将在加蓬建设一个中医中心。这些举措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患者的需求。

在人员选派上,天津也进行了“精准化”的创新:将任期由两年改为一年,并引入竞争机制对援外队员进行公开选拔。这些举措减少了援外对医生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选拔出积极向上、真心乐于援助非洲的医务人员。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天津援非医疗队用行动架起了中非民心相通的桥梁。

(2019-09-19 17:31:00)

中非非盟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