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初具雏形:国际医院云集,服务覆盖长三角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初具雏形:国际医院云集,服务覆盖长三角
2019年12月11日 07:49 澎湃新闻

原标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初具雏形:国际医院云集,服务覆盖长三角

12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实地走访中看到,聚焦国际化、高端化的国家级医学园区——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经初具雏形。未来,这个医学园区的服务半径将覆盖长三角。

稍早前,上海官方发布的《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中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提供临床前沿尖端技术服务、高水平医疗服务、先进适宜技术服务,优化医师区域注册管理制度。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表示,“如今园区一期已形成‘1+8’多元办医格局,包括公立医疗资源、国际品牌办医、社会资本办医等并存。”

前瞻规划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区86平方公里的功能拓展区内,2010年3月或批立项启动。整个园区占地100公顷,其中一期42公顷,二期备用地约58公顷。园区正南方3公里是国家会展中心,进口博览会的所在地。虹桥交通枢纽位于园区东南方向,距离园区直线距离5.3公里。

该项目可谓极具前瞻性。早在10年前,园区立项之初,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市场研究报告中就曾提及:本项目通过虹桥交通枢纽,3小时可以覆盖周边16个中心城市,55个中等城市以及1000多个小城镇,辐射3亿人群。

如今,这一切正在成为现实。通过虹桥枢纽高铁的快速交通,可以实现一个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同城效应”。

园区一期地块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定位于“小综合、大专科”,占地100亩,核定床位800张,对接国家脑科计划,打造国家神经科学临床医学中心、长三角创伤医学中心及大虹桥区域医疗中心。自2018年6月开业一年多,完成门诊诊疗人次15万,出院病人11678人次,完成手术10859台。初步统计显示,出院病人中非上海本市常住人口超过50%。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省市的病人,通过虹桥交通枢纽可以便捷地享受到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的优质医疗资源。

除了公立的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园区一期有一个集约共享的医技中心大楼,及7个社会资本投资的医院。园区一期总体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医疗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其中,国有资金以股权和基金的形式对参投项目进行引导,以落实医改政策相关要求,国有资金占项目总投不到5%。2017年6月,五部委在全国遴选了13家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代表上海申报入选国家基地

杨杰表示,“如今园区一期已形成‘1+8’多元办医格局,包括公立医疗资源、国际品牌办医、社会资本办医等并存”。

所谓“1+8”即一个园区医技共享平台,同时引入8家医疗机构品牌,包括公立医疗资源为主的华山医院(西院),国际品牌办医的泰和诚肿瘤医院、新加坡百汇医院、美中嘉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绿叶克利夫兰医院,社会资本办医的星晨儿童医院、慈弘妇产科医院、览海康复医院。

政策支撑

今年4月,由上海市卫健委、医保局、药监局、银监局及市教委五个部门联合起草的新虹桥“十条新政”获批。“十条新政”全称《关于进一步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此举是自2018年7月公布广受业内关注的“健康服务业50条”以来,上海市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之举。

放开使用国内未上市的进口新药,探索民营与公立医院“机构对机构”的人才共享,拓展医保支付新模式等,在“十条新政”中得到支持。因此,园区也被社会评价为“医疗自贸区”。

为了落实“十条新政”,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所在的闵行区政府制定了《闵行区进一步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在《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以政策支持为支撑,促进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双流动”,打造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发展和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发展“双高地”;以政府服务为主导,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空间,推进基本医疗和商业健康“双保险”;以加强监管为保障,实施园区治理模式创新,破解社会办医发展的制度障碍。

上述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所有的资源都是流动的,比如支持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委托管理、专科联盟、多中心合作(如特色诊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辅助中心、研发中心、药品临床试验中心及多学科会诊中心)等形式,向园区内社会办医输出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促进园区内社会办医的规范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闵行区在政策上也早就做了规划,比如落实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和多点执业协议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与园区内社会办医之间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完善园区内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建立人才共用和培养合作机制,推进高端医学人才(如医学领军人才、紧缺医学专科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等)在两者间柔性流动。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教学等基地评审中,向园区内社会办医倾斜。支持园区内条件成熟的社会办医加入区域医疗中心和健康联合体。加强对园区内社会办医在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申报及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指导,为园区集聚、培养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该负责人表示。

绿叶医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刁海鹏告诉记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政策,上海绿叶利兰医院的医生未来将以国外医生为主,以美国克利夫兰方面为主导,包括未来的CEO也是由美国克利夫兰方面管理人员担任。”

杨杰对此告诉记者,除了政策的优势,整个园区的配套也在朝国际化方向走,“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未来是要打造高端国际社区,未来国际人才的流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社区附近已经建立了4所国际性学校,目前在校学生6600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国际人才孩子的上学问题。”

国际医学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