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历史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在世纪坛开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6日 14:09 新浪科技 | |||||||||||||||||||||||||||||||||||||||||||||||||||||
新浪科技讯 昨天上午9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据悉,这次展览是建国55周年以来首次反映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展览。 中国文物局首次举办如此巨大的具有极高科技含量的文物展,对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以及整个考古界可谓是一件大事。昨天开幕式上齐聚了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文物局长、博物馆长、考古所长。 “科技之光照耀不朽文明”展览,紧扣“科技”主题,着重表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运用。展览中,观众可以了解到,随着科技发展,考古领域已经形成了新的考古领域和新的考古技术,如水下考古、沙漠考古、航空考古、动物考古等;DNA分析、遥感技术、碳十四等。 此次展览亮点之一,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的观测到文物的表面状况,而且还可以在身临其境地体验考古发掘现场情景。 在“水下考古”展厅中,设计人员营造了蓝色的波纹灯、铺满细砂卵石的“海底”、高清晰屏幕中游动的蛙人,以及海涛声和海鸟鸣叫、潜水器发出的气泡声,置身于此境地就如同亲历了一次水下考古之旅。 最令人叫绝的是在数字影像馆,观众能通过操作手柄观看敦煌壁画和高勾丽遗址墓葬壁画。只要移动一个小小的手柄,观众就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近距离的观看壁画。观众站在一个长十二米、高四米的弧形屏幕前,就仿佛置身于高勾丽遗址墓葬实地中,移动手柄却又能比实地更加清晰地观察精彩壁画细枝末节。据现场专家介绍,要达到如此效果,是专家们通过几十万张图片拼合而成的。这一场景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数字影像技术对考古发掘和保护的巨大贡献。 在展出的四十多件文物中,不乏国宝级,其中最具闪光点的莫属于兵马俑“彩俑”,一尊兵马俑穿铁黑色盔甲,半跪在一个土黄色俑坑内,“他”面部肉色自然,黑色的发髻上还系着红色的头巾。据主办方介绍,这也是兵马俑“彩俑”首次面对北京市民。此次展出的还有商代晚期的象牙器、战国的青铜鸟兽尊,西汉楚王的铁胄和铠甲、青铜鸿雁等等。专家介绍,这些文物都是得意于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修复,才能展柜内熠熠生辉。 观众观看展览结束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触摸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签名马上会被镌刻在一块长城砖上,此举意在表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每个人参与”的理念。 据承办方介绍,文物展览在历时1个月的展览中,安排了不少活动,如学生开放日、文物知识讲座、考古训练营等。同时,此次展览特别为中小学生选择特定的日子免费开放,时间为9月26日,10月6日、7日、16日和17日。(文并摄 永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