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 有人痴迷有人慌 关注新闻记者群体专题 > 正文

见证隔离 守望楼道--警戒线内的记者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3日 11:48 《新闻记者》

  陈正欣

  2003年4月19日,对我们这些住在杭州马市街冯山人巷一幢普通单元楼的居民来说是平常的一天。入夜后,我和夫人在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离开住了半个月的父母家,返回自己家里。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正在播着北京、广州对抗非典型肺炎的报道,这两个城市与杭州的距离都很遥远。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一个星期后,这幢单元楼出现在《新闻联播
》的画面中,连一些外地的亲友都关注了,惊动了,为此打来了电话。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而我们整个单元楼却与平常不一样了。凌晨5点多,送奶工的电话吵醒了我们:“你家的牛奶今天送不上来了,下面有保安和警察守着。”“不可能啊,我们家楼下不可能有保安,你是不是送错了。”急忙下楼,外面是冰冷的警戒线和带着口罩的警察。啊,一觉醒来,遥远的“非典”就和我们的生活亲密接触了。于是,我们的楼道紧张一阵后,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于是,我夫人当天准备去参加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也泡汤了。5天后,我们从媒体得知,有一位“非典”病人因参加了5场自学考试,连累了100多名同场考试的人和监考老师,就觉得政府的隔离措施是值得的,必要的。而当时,还为此打了不少电话申诉,很有些怨气和委屈。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打开电视,拉滚字幕一条紧接着一条,亲友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进来,当时觉得电话就是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我们的午饭、晚饭、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包括手机的充电器都是通过电话让同事、亲友购买后送到楼下。第一天就是在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和向亲友紧急求助中度过的。

  第二天,星期一,社会各界在度过了最初的忙乱后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了,我们被告知楼道被隔离的原因是5楼的一个住户是医院挂号室的工作人员,或许就因为收了“非典”患者的一块钱,这一块钱是多“重”的一块钱啊!我们从电视上了解了“非典”防护的知识后开始打开窗户,开始每天领到社区发放的净菜、中药。我们的领导也通过电话表示慰问。外面的人也许不了解,就是这些问候,使我们的心态得到了及时的调整。

  当最初的不安渐渐转化成了“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时,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就觉得有必要把我们这些隔离点内居民的生活、心情向外界报道,这一想法与我们生活频道新闻部和栏目部的领导、同仁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由于仓促,第一次只是采用了电话连线采访,我的身份也仅仅是隔离点内的一个住户。但是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样的采访每个电视台都能做,而我台的优势就在于我和我夫人是杭州一百多个隔离点内唯一的电视记者。虽然被隔离是件不愉快的事,但现在忽然成了我们的优势,我既是被隔离者,拥有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又是一名记者,拥有敏锐的触角和专业的技能。一个记者也许一生都在寻找着这样的选题。于是在一阵商议之后,台里给我提供了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放在隔离线边上,由我自己去拿)。在隔离的第三天,就利用电话拨号上网把图像资料传输到了我们频道。应该说,当晚我们的新闻是省、市,甚至全国第一个用摄像镜头反映隔离区内生活的媒体,这是一次非常的记录,一次特别的记录。

  楼道的消毒每天进行两次,使我的双腿可以小心翼翼地在楼道内活动。这是一幢有20年历史的老房子,单元的10户人家住有27人,大多是退休的校长,年纪最大的82岁,最小的就是我儿子,他才7个月。我感觉这个平时上上下下无数次的单元就是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一个孤岛,不知道洪水何时才会退去,不知道今后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空气仿佛不再流动,每家每户的电话依然热闹,而楼道内却出奇的沉寂。当然,由于不知道隔离区内是否可以串门,前两期报道我还是以交待整个单元的背景为主,让观众对我们这个隔离点有个大致的了解。由于我当时是住在父母家里,只能通过拨号上网传输图像资料,传一张照片要5分钟,传一段15秒的录像需要45分钟。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摄像机架到了我们后面一幢楼里,通过长焦镜头拍摄,这样,我可以出口播,可以出一些图像,也可以拍摄到一些居民在阳台的生活画面。

  打破这沉寂的是第四天早晨对门邻居的口琴声,那跳跃飞扬的音符此时此刻对我心灵的震撼是何等强烈啊!平时我从没有感觉那口琴声是这么美妙。我拿起了数码相机,敲开了对门,我觉得在这个时间向外界传递这轻快的口琴声无论是对于隔离区内的居民还是对于外界的人人自危的市民都应该是具有鼓劲、镇定作用的。当天晚上,这个新闻在电视上播出,据2天后来自我们频道的反馈,那晚的收视率创下了排行榜第一名。太多的杭州市民,都把眼球投向了我们这里,那是一种深深的关注,我知道他们的关注在于他们没办法随意地进来,因此对隔离区里面的了解欲望如此强烈,如同我要出去的欲望一样。

  外面的后勤保障越来越好,我的同事都把镜头对准了这幢老房子和守护着它的人。最初的成功使我的步子也更大了,镜头里的非常生活也越来越精彩,每天被现代节奏折磨的我还从未了解过也没有想到过要去了解这些平时只是点头之交的邻居们的生活。

  苏州电视台、《杭州广播电视周报》、《金华日报》等媒体都注意到了我这个“内部据点”,纷纷打来电话进行采访。我也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的前景是守候的警察和黄色的警戒线,后景是一帮住户围着桌子在打牌,这使我确信,隔离点内居民的相互走动不在禁忌范围,也没有违反新闻政策,于是我的步子更大了。我开始走近五楼、四楼、三楼、二楼、一楼住户的生活,发现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是一个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困难,又都有自己的调节心态的方式,生活真是太精彩了!

  五楼的方老师总能在书香墨海中找到无限的乐趣。隔离生活丝毫没有打乱他的节奏,因为他平时就在家里打打太极拳、踢踢腿,我走进他家时他正在临字帖。采访结束时,我请他在宣纸上写了八个大字:“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当时这八个字仅仅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没有想到,后来许多媒体都把这句话冠在了主题晚会的标题上)。

  4月27日,我们的报道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也在同一天,我与《东方时空》的白岩松进行了“时空连线”。他们是在25日看到了我们台向《新闻联播》传递的新闻后联系上我的。当时从制片人的口中得知采访我的是白岩松,让我有了一些担忧,虽然也经过一些大阵仗,但自己越来越习惯了躲在幕后,再加上是南方人,不像北方人会侃,更何况白岩松毕竟是一张名嘴啊。不过担忧的情绪很快被技术问题所更替,如何连线?一开始央视想到的是要送可视电话进来,但涉及安装人员的进出不便等问题。我们和《东方时空》制片人商量后还是以手机采访加贴图像的形式为宜,画面中我站在阳台上,拿手机与白岩松交流,我们对面那幢楼里的长焦推向我,这样,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录制前一天,我把手机的电池充得满满的,因为有整整20分钟的连线啊!采访很顺利,29日在央视播出后,反响也很好,我一不小心,成了“名”人。

  其实,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些自知之明的,口头表达是我的弱项,我最大的强项是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新闻眼,我自己把它称作是“定调子”。三楼徐老伯一个人被隔离,他老伴生病住院,这短暂的隔离必然带来彼此的牵挂,他不经意的一句话成了我当天采访的“调子”——他说75岁了从来没有烧过菜,做过饭,平时都是老伴做,他吃现成的,谁都不会想到活了这么大,现在每天在家要自己苦练厨艺。还有,一楼的毕老师因为大脑血管瘤压迫神经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刚从医院出院回来,还来不及找到护理的钟点工照料,就又被隔离在家了,现在她的生活起居由75岁的老伴叶老师照料,每天吃饭都是用针筒通过胃管注射,还经常要吸氧,不巧氧气用完了,社区卫生院及时运来了医用氧气。虽然这又是一本难念的家务经,但我还是试着找到了里面乐观的成分。看着这瓶新鲜的氧气,我忽然觉得可以这么结束全天的报道———这瓶新鲜的氧气带来的是外面的空气,乐观地说,毕老师是我们这幢楼第一个呼吸到外面自由空气的人。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的传媒向外界传递的声音一定要以乐观、向上、鼓劲为主,这就是舆论导向嘛。

  悲观的人会说:唉,隔离才进行了10天。而乐观的人会说:看,我们的隔离进入倒计时了。我想,在隔离的后期,随着自我心理调节,随着媒体积极向上的报道,无论是外面的人还是仍处在隔离区内的人们,他们的心态都是越来越好,那些一开始有些埋怨的人也因为政府成功地遏制住疫情转而认为他们的付出是伟大的、值得的。我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一点,隔离点内的人们很骄傲,而他们的生活也更放松了。二楼的一户人家居然在卧室里打起了羽毛球,许多人争相憧憬出去后要做的事情,这些都被我一一记录。我也很自豪,不仅因为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外面更多人的安全,更因为我一直在记录、传递、见证这一终生难忘的特殊经历。我先后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发稿6篇,滚动播出更多,有时一天就达四五次,在自己所在电视台发稿12篇,这都是难得的锻炼。在隔离的第一天还想着利用这难得的时间管管孩子,没想到比上班还忙。早上8点新闻部同事就打电话讨论一天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是下楼采访,楼梯一天最少上下五六趟,从中午起就写稿、电话录音,然后用两三个小时传图像,到了晚上六七点收看新闻,还要忙着给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小灵通充电。我手中还有一台DV机,每天记录发生的事,为以后出去积累点资料。

  5月2日,在隔离的第13天(隔离日期是从医护人员最后一次接触“非典”患者那一天算起的14天),我们终于平安地度过了隔离期,相信很多人都通过新闻报道感受过当时的场面,确实很热闹,很兴奋,每户人家都拿着鲜花,然后一个个出去干他们最想干的事。我干的第一件事是给已经瘪掉的汽车轮胎打气,然后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围城》,体会书中的哲理。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里面的人想出来,而外面的人不能说想进去,但至少很想了解里面人的生活甚至心灵。我夫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直放在窗台上的小蝌蚪(本来是哄儿子玩的)把它们放归小河,让它们投进大自然的怀抱。

  如今,一切恢复了平静,我开始有机会静下来重温和反思这一段经历,这段经历中有无奈,也有回味。无奈的是: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到隔离对人的生活、人的心理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回顾13天中,虽然后勤保障得不错,我们吃穿无忧,虽然我以前也曾经有7天不下楼的经历,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的体重增加了4斤,皮肤白了,而头发早就该理了。有的住户牙痛了但只有咬牙坚持了,有的住户降压药吃完了而病历又不能拿出去,望着窗外四月的新绿,那个诱人啊!我知道当我们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极度渴望的同时,外面的许多家长都把自己和孩子关在房子里(有的小学、幼儿园一个班里只有四五个学生)。人有时就这么奇怪,难怪许多演员要深入生活,我现在相信,只有深入了生活,体会到了一些你平时无法体验的东西,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当然思索之后更多的是回味,作为一个记者,我体会了生活,我有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来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穿越时空的联系中,我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融洽,感受到了社会、领导、同事、朋友、亲人的关爱。和白衣战士比,我不在第一线,但我总觉得我在亲历这场人与病毒的斗争。巴顿将军不是说过吗:“一个好的士兵,应该死在最后一场战役的最后一颗子弹。”

  其实作为一名记者,报道就是他的良知,就是他的职责。没想到,不能去伊拉克当战地记者,却无意间走进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了不让被采访的邻居有隔阂感,我从不戴口罩。隔离期的前几天走在楼道内的感受确实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这次经历,更改变了我的某些人生观。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人与人的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医院的医生不能包治百病,内科、外科、小儿科分工明确;皮鞋、汽车不必自己擦,煤气不用自己换;人不可能也不必要十八般兵器样样都精通;电视也一样,本来就是集体的艺术,你不可能自己又当摄像又拍自己。但是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我却深深地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那个场合,录像带只能进不能出,如果我掌握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如果我的计算机技术足够全面,我完全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采集DV图像,利用剪辑软件,然后到我对门邻居家利用ADSL宽带传输,事实上,当我们台的笔记本电脑连到他家的网线后,我们的电脑不认,于是我只能每天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花在拨号上网上面,利用DV拍摄的太多流畅的图像,也只能在我出来后剪辑成栏目或者资料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真可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啊!无论如何,生活还在继续着,我将把这一段用镜头记录下来的日子好好存盘,等我儿子长大的时候告诉他发生在这个春天里的故事。

  (作者单位:杭州电视台)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爱普生照片纸——完全免费!
不见不散 约会新主张!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