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海东) “Canyouhearme?”(你们能听得到我吗?)昨天下午3点多,当霍金驾驶着他的“法拉利”跑车缓缓驶上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报告厅讲台时,一个金属质感的声音突然在大厅里响起,那是霍金的问候。“Yes”(是的),2000多位听众几乎同时鼓起了掌。
霍金无法讲话,在讲台上,惟一能动的是他一闪一闪的双眼和三个操纵电脑的手指。 在全场2000多位听众的屏息等待中,霍金轻点键盘,带领人们走进膜的新奇世界。“如果正在日内瓦建造的大型强子加速器能够制造出一个微小的黑洞,诺贝尔奖就是我的。”此时,一直面无表情的霍金露出了顽皮的笑容。
霍金的名气太大了。离演讲开始还有两个小时,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门前的长队已经绕到楼后了。人们提前来只是为了能占个好点的位置,与大师再近一些。
霍金曾被邀请在美国白宫作过演讲,在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为4000人作过演讲,在美国西雅图歌剧院作过演讲,在印度作过演讲……他的足迹已遍布全世界,但要想理解他的思想绝非一件易事。一位听众说,他不懂霍金的世界,但能到现场听这位科学奇人的演讲让他很兴奋。北大的一位霍金迷说,他看过很多有关霍金的书,但今天的演讲要想全听懂真的很难。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一些听不懂的听众便急急地跑到外面,买一本霍金的科普新作《果壳中的宇宙》,边听边看。这本书里恰好有霍金正在演讲的内容。而书中夹着的一张卡片上的话也许能够为这次从南到北的霍金热作出解释: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