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薛晖)霍金在京亮相的第一个早晨就显得非常疲惫,或许还有些尴尬。在十几架相机和摄像机前,他几乎一直未睁开双眼。尽管工作人员一直在劝阻:“霍金不喜欢在他状态不佳时被拍照”,但这位轮椅上的大师并未得到所有人的体谅。
昨天上午9时,国际弦理论会议在中科院基础科学园举行。记者赶到会场外时,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已在场外蹲守,显然记者们对里面已经召开的高深的学术会议不感兴趣,大家在 等待霍金的到来。虽然会场里有第一位获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有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安德鲁·斯特罗明格教授,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大卫·格罗斯等“大腕”。
9时30分,一辆灰色面包车驶来人群一阵骚动,霍金来了。这是一辆由“残联”提供的特殊汽车,里面装有供轮椅上下的升降架。所有的摄像机都凑了上去,这时,一位中方工作人员上前劝阻:“请尊重霍金,他不喜欢在被抬下车时拍照,请大家配合。”
但这一建议并未被尊重。在众多摄像机前,霍金的嘴角不自然地动了一下,也许他很想作个礼貌的表情,或说些什么,但失败了。他喉咙下的血红的小孔(动手术时留下的洞)暴露在镜头前。他微微地睁开眼,无奈地看了看众人,又无奈地闭上。
霍金其实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没有戴眼镜时,在状态不理想时,他不愿在公众面前亮相。但这一次,他的体面被侵犯了。“请尊重霍金!”工作人员一边高声劝阻摄像者,一边护送霍金入场。
今天下午,疲惫的霍金将为北京公众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但愿公众能多为霍金想想,体谅这位轮椅上的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