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蛋”孵化成功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3月25日晚10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一批乌鸡蛋随飞船在太空中围着地球转了108圈,回来后,它们被送进了孵化箱,经过20天零22个小时的生命孕育过程,4月23日上午9时10分左右,第一只太空乌鸡在位于北京昌平的实验基地破壳而出。随后,另外2只也陆续出世。3只太空乌鸡孵化成功,标 志着我国太空生命实验获得重大突破。
相关名词
提纯复壮
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等将生物品种纯度提高,并提高生物健康程度的一系列手段。
乌鸡
正式名称为“丝毛乌骨鸡",原产于中国长江下游江西泰和武山等地,其特征为:桑实冠(复冠)、毛球头、绿耳、腭须、丝毛、五趾、乌皮、乌骨、乌肉。褪化后的乌鸡仅有四趾。
4月2日,当神舟三号飞船顺利着陆,搜救人员迅速从舱内将搭载的航天实验物品小心地取下,送到相关研究部门。这些小生命将为中药材事业走向太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神舟三号所进行的三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之一(其余两项为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和细胞培养),江西泰和“武山凤”乌鸡蛋上天备受关注。
乌鸡为血统而战
尽管乌鸡相比“虎骨”、“犀角”之类动物性中药材而言要大众化得多,但近年来,已经有专家发出了“救救乌鸡"的呼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曾经掀起过一股养殖乌鸡的热潮,全国各地竞相上马,一时间乌鸡价格从原来的数十元每斤骤降至数元。乌鸡的产业化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却给乌鸡带来品种退化的严重隐患。纯种乌鸡相当娇贵,为了保证乌鸡的产量、抗病性和产蛋率,当时的做法是大量将乌鸡与国外鸡种进行杂交,结果是得出了相当强壮的乌鸡品种,但是这种乌鸡其药用价值与原来的纯种乌鸡有天壤之别,除了白毛乌骨之外,与普通家鸡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为了保存优良品种,更为了使中国乌鸡能够在保留原有药用价值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地品种改良,国家某研究部门在仅有的三个太空生命试验项目中为乌鸡留了一个位置。当时项目的实施人,国家某重点院校的陈教授来到江西泰和乌鸡原产地武山,到深圳汉君雄公司在当地的饲养场考察了一番。科学家对饲养场里经过提纯复壮的第三代乌鸡非常感兴趣,去年七月,科学家确定将第三代乌鸡,H—2001C带上太空,之后在10000多只乌鸡里选择了600只,又从600只乌鸡中再选出200只。万里挑一的乌鸡产蛋了,这其中的极少一部分随“神舟”遨游太空。
“太空蛋”影响中药产业
4月2日,神舟飞船在内蒙古甫一着陆,装有乌鸡蛋的容器随同其它搭载物品随即被军用直升机送到指定地点。
科学家们解释,在太空的微重力条件下,经过太空射线照射后的生物往往会出现形体变大的情况。最典型的是我国之前太空培育的“太空莲子”,其形体比一般莲子要大上一倍,乌鸡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会不会出现其它变异,目前人们尚不得而知。
尽管如此,知道这一消息在江西泰和当地仍是相当具有震撼性的。泰和县县长刘连根对记者说,他认为“武山凤”乌鸡蛋随神舟上天,县里对此寄予相当大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品种改良,“神鸟”武山凤能够得到重生,为中药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随即采访了当地制药企业,适逢“半边天药业”四周年庆典,董事长翁斌说,品种退化的乌鸡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相当巨大,作为企业来说,必须从药材源头加以控制,使用经过提纯复壮的乌鸡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希望能够得到经培育后的“太空鸡”,而这,大概也是北京同仁堂、江西汇仁药业等乌鸡系列药品生产企业的共同愿望。
食用乌鸡有传统
传统中国人概念里,一直就将乌鸡当作一种滋补食品和治疗药品,著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对乌鸡本体和它各部位的药用价值都作了说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于乌鸡也有相应记载。再版多次的日本畅销书《药鸟·乌骨鸡》,是由日本血流研究会监理,专家落合慧衣子所著,研究表明,原产于江西泰和的乌骨鸡,其制品改善血液质量的效果相当明显。
在乌鸡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是鳗鱼的10倍,铁含量是菠菜的10倍,还含有大量目前用于保健品行业的DHA和EPA,广东人通常用来煲汤的竹丝鸡即是乌鸡的一种。本报记者陈随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