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 > 新闻报道
 


综述:倪光南事件

http://www.sina.com.cn 1999/09/10 11:57 南方周末

 

  院士被炒“鱿鱼”

  9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一间会议室,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的高层人士在这里约见记者。跟往日联想那些以热烈 欢腾而著称的活动迥异,今天的气氛有几分压抑,人人表情严肃。

  尽管会议主持人事先一再声明,这并非一个新闻发布会,而仅仅是一般的信息交流。但是,当联想集团控股公司 董事长曾茂朝宣布:“联想董事会决定从9月1日起对倪光南同志进行解聘”,冷静的声音透过干涩的空气传递给在场的每一 个人之后,敏感的记者立刻意识到-———他们刚刚听到的消息可能入选今年中国“十大企业新闻”。

  “信息交流”变成了彻底的新闻发布。当天晚报的标题是“联想高层裂变”,第二天看报纸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院 士叫倪光南被联想炒了“鱿鱼”,包括关心祖国建设和联想股票的香港同胞。

  其实,早在1995年6月30日,倪光南就离开了联想公司高层,打那以后他的身分一直是联想的一名研究员 。那么,何以“解聘”一名研究员会吸引如此大的注意力呢?

  欲探究竟必追溯过往,而且势必牵涉到事件漩涡中心的另一个人————如今中国IT业的扛鼎人物、联想总裁 柳传志。

  正如一位IT业资深记者所说,计算机业发展最快,忘却也最快,这个行业最懂“俱往矣”。如果回到五六年前 ,倪光南无疑也是一位“风流人物”。

   1961年于东南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首创在汉字 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1984年12月,受柳传志等人邀请,加盟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

  这里头的故事后来成为联想发展史中的一段经典。话说当年,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 等11人创办公司。创业之初,公司惨淡经营,柳传志等苦心焦虑。一天晚上下班,王树和与柳传志回家路上还在思索,终于 萌生一个创意:“开发销售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为了这个创意,两人你送我我送你的边走边谈,竟到凌晨两点,送来送去 上演了一出现代“十八相送”。在这样的背景下,倪光南成为联想的第一任总工程师。

  倪光南认为自己的主要贡献是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两样东西分别获得了1988年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倪光南的事业达到巅峰状态,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传 志说:“那时出于对大牌科学家的尊重,我常常对员工说,‘倪总说的都是对的’。”中科院曾经奖了一套房子给柳传志,柳 把它让给了倪光南。

  倪光南并不否认这些东西。在1994年之前,柳与倪曾被视为中关村的“最佳拍档”,度过了企业首脑与首席 科学家的蜜月期。

  但1994年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模样。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倪光南开始向上级反映柳传志的许多 “问题”,裂痕越来越大;终于发展到董事会上的争吵。据联想的一些老人回忆,那次公开的争吵把大伙吓坏了,大家开始担 心公司的命运。

  1995年6月30日,联想董事会免去了倪光南总工程师与董事的职务。这次“裂变”被小心翼翼地处理了, 柳传志希望决策层能够尽快“痊愈”,转危 为安。  事情并没有结束。倪光南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上访”,通过政协提案 、写信等形式,倪把自己认为的柳传志的“问题”反映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那里。于是,联想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调查组。   调查结果并没有对柳传志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客观形势看,倪光南越来越成为联想“不受欢迎的人”,解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柳传志的“问题”

  9月3日晚,联想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曾茂朝接受采访,道出了几年来倪光南所反映的柳传志的“问题”。联想 集团控股公司就是中科院这个大股东,曾的身分其实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

  被反映的柳传志的“问题”几乎都与香港联想有关。1985年,香港联想组建,由北京联想、香港导远、中国 技术转让公司(简称“技转公司”)各出资30万港币。技转公司是中国贸促会的一个下属公司,在港有贷款的能力;导远是 由港商吕谭平等四人组成的公司,具有做贸易的经验和渠道;北京联想派柳传志、倪光南、张祖祥三人到香港,三人共同形成 决策后向在北京的董事长曾茂朝 汇报。

  1990年,香港联想收购了一家公司,想运转这家小公司进行主机板的生产,由于原来的资本金不足,准备增 资扩股,第一步是增加到1000万港币,直接将香港联想当年的利润1000万港币折为资本金。仍不够,计划增资扩股到 1亿港币,这就意味着三家股东要出3000多万港币。技转公司决定既不增资也不遇撤资,那么原来33.3%的股份降为 3.3%。由于增资产生的30%的股份将由北京联想与香港导远共同分享。

  曾茂朝说:“当时我们从香港的银行已经借了几亿港币,在国内又以北京联想的名义向中国银行借了3000万 美元投入香港联想。从以上钱的总和中取出1亿港币作为股本。技转公司‘让出’的30%股份本来两家应各分得15%,由 于北京联想从中国银行又借了钱,所以北京联想要了20%,香港导远要10%,这样增资扩股后三家股份分别是:北京联想 53.3%,导远43.3%,技转公司3.3%。这样北京联想达到了控股的目的,这些运作都发生在1992年。

  “1993年我们准备上市,为明晰股权,在香港成立了一个北明公司和一个南明公司。从技术上看,南明公司 是代表北京联想向香港联想投资的一个公司,与香港导远对应。北京联想将1270万美元投入北明公司,由北明公司分别将 717.42万美元和552.58万美元投入南明公司和香港导远,最终投入那些制造主机板的公司。倪光南告的是两件事 :一是指把这552万借给导远是违法的,即“借钱给港商负债持股”,二是3000万美元的钱是用于进行主机板生产的, 违背了“专款专用”。

  “我认为第二件事根本没问题,成立公司上市也是为了生产主机板,并不违背‘专款专用’的原则;倪光南认为 借钱给港商持股使其由33.3%的股份涨到43.3%,按照香港联想现在的股价,使国有资产流失5亿多港币。  “当 时我到中纪委反映情况时,中纪委的领导说,凡告状应‘合情、合理、合法’。从‘合情’角度看,当初我们和导远是‘瞎子 背瘸子’的合作关系,为了调动人家的积极性,不可能不给人家股份而把全部30%股份要过来。我们不借钱给导远,他们可 以让出5%给香港的银行,从而贷到所需要的钱;从‘合理’的角度看,倪光南只看到现在的股价从发行价1.33元涨到7 元多,而没有看到1996年跌到每股0.29元,这就是利益与风险共生。”

  9月4日,倪光南面对记者,认为香港导远的吕谭平等人已经拿了300万港币的年薪,这足以体现了他们的价 值,用不着再多拿股份。另外因为是北京联想借出去的钱,风险全在北京这边,港商哪里有什么风险?

  从1995年到现在,倪光南反映的“问题”除了“借钱给港商持股”这一条外,还有其它3条,但9月4日接 受记者采访时,他认为别的都已不重要,仍坚持“负债持股”这一条。

  科学家的企业,还是企业家的企业?

  这是一个奇怪的命题,一个只在高科技产业里得到足够重视的命题。

  对这个命题的认知也许能够解读倪光南的嬗变。————但也仅仅是一种尝 试。  原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 局局长李致洁认为,倪光南与柳传志的分歧始于1994年,柳是一位有科技背景的企业管理者,倪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 分歧的实质是领导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研发应该以什么原则命题,二是应该有怎样一个研发立题程 序;三是这个题立不立由谁拍板。当时柳传志认为在企业内部命题应该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第一,这个技术将来能不能变成 可卖的商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不能定题;第二,这个能变成可卖商品的技术,公司有没有财力来支持,如果没有,也 不能定。倪认为技术问题应该由技术专家来拍板,柳认为应该由老板来拍板。

  据说,倪光南与柳传志的分歧具体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1994年倪光南提出要做ASICS专用芯片的设计 ,组织一个研发中心,工作方式是将中科院计算所一些在国外留学做ASICS的学生召回国,每人年薪10万美元,跟国内 的人员一起做,柳传志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有没有一个称职的管理整个研发过程的人,二是有没有市场,三是美国回来的人 工资高,国内的人工资低,文化上如何兼容。这三点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倪的提案被否决了。

  此后,倪光南提出做程控交换机。当时,国外厂商冲击国内市场,国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给了国内两家企业买 方信贷。在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以联想当时的财力根本没有可能,后来赔进去1000多万元,柳传志“及时发现,拼 命阻止”。  曾茂朝认为,正是这两个研发项目都没能如愿以偿,倪光南感到自己在公司的技术主导地位已经丧失,“于是 便不停告状把水搅浑”。

  倪光南并不认为“项目被否决”与“告状”之间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对于“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说法,倪光南认 为在高技术企业内,企业家与科学家不能分割、对立,不要去讲总裁与总工谁说了算————谁对谁算。决策过程中,一个好 的总裁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变成他的意见,所以你很难分得清楚这是谁的 。

  妥协为什么

  仅仅是几天之后,事情就发生了戏剧化的一幕————9月7日晚,倪光南将他的两封给联想董事会的公开信贴 在了网上,信中倪光南一改以往的强硬立场,希望能够与柳传志重归于好,“相对一笑泯旧怨。”

  为此,倪光南做了几点妥协:“一是向柳传志公开道歉,因为当我把负债持股作为‘流失’看待时,实际上就错 误地理解了他的动机;二是从此停止上告,……愿意为所有提过意见的同志们承担赔偿;三是院领导有无可能将1995年6 月我作的结论稍作调整,例如从‘诬告’调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类。 ”  

  对于倪光南伸出的橄榄枝,9月8日上午,联想一位新闻发言人说,联想没有收到正式的信函,只是在网上看到,不 知是真是假;联想强调这件事不是个人恩怨,更多的是体制方面的原因,解聘是董事会的决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联想并不 准备收回决定,对此联想只能表示遗憾。  耐人寻味的是,倪光南为何突然妥协呢?有人猜测眼下联想的股权改革正进入关 键阶段,倪光南此前向记者透露,1995年以前联想的股份制方案雏形中,倪的“分数”仅次于柳传志。

  倪光南还拿微软的保罗-艾伦作例,说艾伦虽然离开微软,但这位创业者一直拥有微软相当多的股份,仅次于比 尔-盖茨。  但保罗-艾伦似乎并没有去美国司法部反映比尔-盖茨的问题,或许正是因为拥有股份的原因,这实际上是一 枚硬币的两面。

  可以设问:如果当初倪光南拥有实实在在的联想股份的话,他还会去告状么 ?  看来这只能是一个谜了。联 想董事会认定倪光南“过大于功”,并不打算给老倪一点股份———只愿意出500万元,来个一次了断。

相关报道: 倪光南事件

了解科技新闻,请到新浪网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动态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