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蓝牙降噪耳机1000MX3评测 操控略别扭但其他完美

索尼蓝牙降噪耳机1000MX3评测 操控略别扭但其他完美
2018年12月19日 08:00 新浪手机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是索尼WH-1000MX3,一款无线、蓝牙、降噪的大耳耳机。回顾这几年,“降噪大耳机”已经成了索尼的一条固定产品线,1000MX2音质和降噪表现不错、MX3海外参考价300+美元,都让新设备比以往关注度更高。官方标称相比上代提升4倍的降噪能力也让索尼的降噪实力有了书面上的提升。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今天就对这款手机外设做个简单体验。

从包装看造型差异不大从包装看造型差异不大

  一、围脖+耳朵罩+耳机三合一  

  说外观以前,先来花两段介绍下周边。1000MX3在包装上做了小调整。从传统的双层包装盒变成了半开放抽拉盒,开箱体验顺畅不少。机盒上降噪、无线、蓝牙、长续航、金标标的清楚,也是目前主流无线大耳设备主攻方向,至于体验如何我们稍后再说。

抽拉式盒子抽拉式盒子

  配件部分相对单薄、除了Type-C数据线一根、飞机转接头以外只有一个便携盒了。盒子外观比较像胶囊、材质为尼龙、拉链为玫瑰金金属材质、外有网兜;应该说便携性、颜值、质感、和扩展性都比较高。

尺寸对比尺寸对比

  用手边的金砖做体积对比,应该说尺寸上出门完全可以接受。

便携收纳便携收纳

  周边部分告一段落,来说说体验。

  作为无线、降噪、蓝牙大耳,“佩戴”一直被放在我评价体系第一位。毕竟东西再好,出门都不想带,那它的利用率就大打折扣。1000MX3在这块相比上一代升级明显,整体尺寸不大,250克重量相对适中。头梁和耳罩等几个接近皮肤的部分都是蛋白丝皮,梁内部金属强度对于“小尺寸脑型”用户能提供不错的松紧支撑,但不会很夹头;可调节档位等接缝也不存在夹头发情况。

大量蛋白丝皮 玫瑰金配色比较有意思大量蛋白丝皮 玫瑰金配色比较有意思

  这段时间出差,上午出门,下午到目的地,五个小时耳机不是在脖子上就是佩戴状态,没觉得不适感和累赘。尤其是在北方南方同步降温的季节——戴起来是耳朵罩、挂脖子上是围脖。一机多用,根本不想摘下来。

折叠拿在手里的效果折叠拿在手里的效果

  折叠状态基本也和此前效果差不多,单手可控;整体颜值和折叠后的服帖效果比BOSS QC系列高;不过要从印象里挑产品,当年铁三角CM系列才是真逆天,折起来一个巴掌大小。

  二、声音和降噪兼顾

  音质和降噪的平衡一直是索尼一大特点,毕竟2000+价格除了降噪是可以有更高追求的。这次1000MX3搭载了新一代降噪处理芯片QN1。官方宣称,降噪性能表现是上一代的4倍,同时配备了32位音频信号处理以及DAC数码模拟信号转换,音质表现理论上会更好。

降噪是提升的主要一个部分降噪是提升的主要一个部分

  实测这代产品在音质表现比上代更出色,在降噪开启的同时声场和三频都有不错表现,人声居头中,横向声场足够开。

  具体来说:你听小型现场能明明白白感觉到主唱在哪,架子鼓和萨克斯在哪;流行配器里面有交响乐队的,能听到副歌部分编制乐器泛音之间的层次感;听演唱会现场,歌迷呼喊声能撑开多大场子,一耳朵能感受到。这些是此前不少高端降噪耳机的弱项,歌是糊在一块放出来的。

音质一直是索尼优势所在音质一直是索尼优势所在

  当然,这个评价仅仅针对降噪设备;作为封闭式耳机1000MX3低频动态和量感都足够,但场景一复杂或者音源一差就能感觉到轰头的那种感觉。高频够锐,但齿音相对明显。降噪耳机底噪的问题也有。整体品质属于千元普通大耳偏上段的感觉。

  降噪可能是1000MX3着重提升的部分,在飞机、地铁、办公室三个环境我带上这款耳机,都能明显感觉到“这世界终于清净了”。室内键盘敲击声几乎都听不见了,地铁的规律震动声能很好的消除,应该说是上升了一个降噪级别。

  而在续航上,评测机从周末拆开来体验时候的百分之九十电量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路上降噪音乐播放、三个小时飞机上播放,最终剩下电量四十。如果是满电应付一趟10小时的长途飞行、一周的日常通勤佩戴都没问题。

其实多两颗按键挺好的 以及这代是Type-C接口了其实多两颗按键挺好的 以及这代是Type-C接口了

  当然,除了优点1000MX3还保留了索尼日系传统厂商额的一些“遗传问题”。比如触摸操控面板容易误操作(这么大机身多放俩按钮多省心)、没有摘下耳机后的智能暂停、不能智能切换连接设备(依旧是只支持两设备连接,并且切换方式复杂)这些交互问题也是日系厂商老毛病。

  总之,在如今2000+的水准中,索尼1000MX3能算是均衡全面的选手;佩戴、降噪、音质、续航都没什么短板。只是日系厂商一贯在交互上不太友好,在操作上不太“智能”,不太可能短期改善。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