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屏占比再提升 今年这波全面屏比去年升级了啥

为把屏占比再提升 今年这波全面屏比去年升级了啥
2018年08月30日 08:30 新浪手机

  虽然全面屏这个概念没什么准确定义,但从最初提出到如今,前后已经过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每每提及“全面屏”话题,都不免有人说“全面屏严格意义上是正面100%都是屏幕”。

  虽然OPPO Find X和viov NEX都在外观上向真正全面屏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更多的手机受限于传统的传感器布局,距离“真·全面屏”依然客观地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但随着下半年新机潮的到来,刘海屏马上就将是昨日之事,如今智能手机又有了:水滴屏和COP封装等等新名词。为了提升全面屏比例,手机厂商最近又做了什么新调整,我们今天文章不妨说下。

  一、外观演进:水滴屏的前身、和前前身

  水滴屏这个说法最近由OPPO带着R17系列手机的发布被提出,随后努比亚和vivo都做了及时的跟进。严格来讲,就像“全面屏”这个词本身一样,水滴屏并不是一种工艺称呼:它的得名源自于形似水滴的流线造型。

  这是当前手机厂商对“刘海屏”外观优化路径的统一思考,事实上去年全面屏就有过两个派别,一种是传统18:9的屏幕,一种是异性切割全面屏。简单解释就是把一整块屏幕按照不同需求做非标准尺寸切割。所以刘海屏、美人尖和如今水滴屏都是这个大范围内。

  去年高调重回大陆市场的时夏普曾预测准了异形切割全面屏会是主流,但是受制于多种因素,当年那个火疖子大小的镜头实在是惨不忍睹。一方面是镜头已经完全比通知栏还要宽出一节,另一方面是镜头圆边的圆弧切割也很粗糙。

  相比较刘海屏来说,顶部单独仅保留镜头在屏幕的异形切割的好处有几点。首先是视觉整体的通透性更高;其次则是通知栏占用更少,无论是竖屏通知栏还是横评显示遮挡内容更少。唯一的问题是——中间一块凸起会明显感觉突兀。

  二、不仅为了好看,水滴屏做了更多

  尽管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水滴屏可能是兼顾两者尝试的最优解。

  首先是视觉美感上,以OPPO R17为例,设计灵感来自于荷叶边即将落下的水滴。并且由于制造工艺和设计的深入,这一条水滴的曲线精度为0.01毫米;最终达到了我们常见于汽车设计的高顺滑度的G3曲线。也所以,虽然和美人尖占用的屏幕空间相若,但视觉效果顺滑了很多。

  曲线美感和不突兀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实实在在的屏占比提升。根据官方数据,水滴的设计使得R17的传感器区域面积相比R15缩减了45.8%,配合上1.85毫米,左右1.63毫米,下4毫米的边框效果,整体距离100%全面屏的视觉效果更近了一步。

  而在隐藏光线和距离传感器上,手机厂商也引入了新模式。依旧以R17为例,将光线传感器隐藏在了水滴右侧的屏幕下方,通过在水滴区域内埋下的弯折的导光柱,将光线传导至传感器上。

  另外在Find X和R17上共同出现的“TP+屏下红外”距离传感方案,也是OPPO最近的创新之一。它将距离传感器的工作细分为两个阶段,从亮屏到息屏时,利用屏幕触摸的机制来判断人耳在通话的时候是否有接触到屏幕,从息屏到亮屏时,通过在屏幕下封装的一颗红外传感器,在息屏时红外信号可以几乎不受像素干扰的穿过屏幕来检测人耳和屏幕的距离。

  所以相比较简单粗暴的美人尖,如今这波水滴屏,其实是时隔一年,技术上的综合突破。

  三、相较“额头”,下巴的优化才是行业级的难题

  机身大量传感器需要在顶部开孔,所以无论是业界的投入上,还是这篇文章的篇幅上,都把大量精力留给“额头”。然而把机身下巴收窄,虽然有个立竿见影的办法,但做到却异常困难——COP封装。

  COP是屏幕封装工艺的一种,全称Chip On Pi;作为这种新工艺的历史版本,在屏幕封装的历史上曾流行过COG和COF两种,三者之间依靠屏幕、IC芯片、排线的放置形式不同有明显区分。

  其中COG由于年代久远,手机空间利用率较低,已经基本被主流设备淘汰。我们着重说下COP和COF的区别。

  两者都是将部分区域弯折来减少机身内空间利用,不同之处在于COF是将排线向屏幕后弯折,从而把IC芯片也折叠到屏幕下方,而COP是调整了排线和IC芯片的顺序,并且全部弯折封装。所以如图可见,COP封装后,屏幕下部没有排线区,下巴自然也就缩窄了。

  阻拦这一方案落地的主因是成本。弯折之后封装,这种压缩对良率的考验非常之高,随之而来的成本也会呈指数级增加。也所以,虽然iPhone X在去年下半年就采用COP封装把机身的下巴缩窄了,但如今也只有OPPO Find X这一款旗舰做了跟进。

  也因此,在接下来的较长时间范围内,除非COP工艺有了阶梯式的优化,COF都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封装工艺。以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机型结果来看,OPPO R17采用的COF封装工艺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FPC的弯折程度更高,使得下边框只有4mm,相比R15缩减了1.05mm5,距离COP工艺的Find X的3.4mm已经非常接近了。

  四、走进光学屏下指纹的新时代

  光学屏下指纹同样是今年年中才陆续在各家旗舰上见到的技术,掰开手算:vivo X21屏幕指纹版、vivo NEX米版、魅族16th系列、OPPO R17,再算上量级较少的小米8探索版和华为Mate RS保时捷设计版,如今发售的也不过六款。作为不想用后置指纹,又想拥有全面屏的手机来说,“屏下指纹”虽然是必经之路,但是光学屏下指纹和“超声波屏下指纹”的区别,还是要说一下的。

  屏下指纹,实现原理基本都是透过屏幕来进行可传递信号的往返,一者传递的是反射光线,一者反射的超声波信号绘制图像。两者的差异和如今的技术手段、自身特性都有关联。

  先来说最早面世的超声波方案,它利用回波强度识别指纹,优点在于其穿透性更强,能够进行深层的皮下指纹识别且能够辨别活体,因而方案的安全性更高,并且不受手指上水渍和油污影响。

  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首先声波需要高压来发动超声波,能耗更大、需要OLED柔性屏支持;另外以高通牵头的这一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多,元器件成本过高,都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相对而言,光学屏下指纹技术在最近半年突飞猛进和一众供应商选择分不开,也和特性分不开。首先是特性上光学屏下指纹兼容OLED软硬屏幕,相比仅支持软屏的超声波,在用材上更有优势。而汇顶、新思等供应商的加入也让这个阵营的更丰富。

  当然,我们说的这些都是老黄历。如今光学屏下指纹又有了新发展。 一般来说,一套光学屏下指纹模组包括:OLED屏、CMOS以及lens组成。其中OLED是发光源,通过自发光照亮指纹,之后折返光通过lens进行准直聚焦并穿过OLED像素点之间的缝隙成像至CMOS上。而要想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和速率,在传感器上下功夫就颇为必要。

  依旧以OPPO R17为例,R17上率先使用了CMOS方案以及MicroLens微透镜,搭配3P镜头。同时传感器的尺寸为2mm*2mm的超大传感器,单像素尺寸达到12.5μm,分辨率达到160*160,在更大的传感器尺寸、更大的单像素尺寸、更大的分辨率,OPPO R17在息屏状态下,0.41秒即可完成解锁。

  当然,其实为了增大屏占比,手机厂商仍旧在做其他的准备,就像开头说的那样,OPPO Find X和 vivo NEX在机械结构上作出了示范,除此之外,终端厂商也在同产业链一起推进,折叠屏、屏下前置镜头基本上已经有了良率近60%的量产水准。技术落地的速度正不断提速快,这一波全面屏的更迭速度会更快。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