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芯一号”上海诞生 并接150万片国际定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 10:43 东方网-文汇报 | ||||||||||
验证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步走向成熟 记者 姜澎 见习记者 许琦敏报道 本报讯中国数字信号微处理器(DSP)技术使用“舶来品”的状况将改变了。首个由国内设计、国内企业流片、封装的DSP——“汉芯一号”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诞生并接到了一份
“汉芯一号”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认为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DSP就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然后再将之还原为现实世界中人们可以理解的真实信号的微处理器,被称为“信息社会革命的旗手”。没有DSP就没有对互联网的访问,没有多媒体、也没有无线通信。从手机、MP3之类的音频、视频产品到军用武器和中国政务网络系统,DSP技术是现代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基础。高速、功耗低是对DSP的要求,它从诞生起就一直是各发达国家潜心发展的技术,至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而中国过去只要用到DSP技术,就必须从国外进口。 据悉,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最近预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将推动未来半导体市场成长。DSP是目前电子工业领域增长最迅速的产品之一,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的统计和预测报告显示,1996——2005年,全球DSP市场将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其中,2000年的增长率为37%,2001年为8%,并且从2001年到2005年增长率将逐年递增,2005年将达34%。DSP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这就是“汉芯一号”。本报记者臧志成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