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技术 > 各地纷纷叫停奥数班专题 > 正文

我国“奥赛”得奖频频 数学大师何以寥寥无几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24日 10:23 北京晨报

  参加国际数学“奥赛”,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但少年数学人才辈出的中国,为什么屡现数学人才断层呢?

  美籍数学家魏诗曙在对中外做法进行比较后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并在赛前经过了严格的强化训练。“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得这么好。”

打造校园生活第一黄页 头号卡片收藏家!
公益歌曲大擂台 缤纷下载俱乐部

  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多半对同一题型反复练习。如此机械的“题海”战术首先泯灭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正是创造性的保证,正如著名数学家田刚所说:“创造性在科研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位带队参加国际“奥赛”的领队这样描述中国小选手:“他们只有在看到习题时眼睛才会发亮。他们做习题的时间通常是西方学生的数倍,但在发挥创造潜能方面所花时间却极少。”

  但应试教育让我们的许多孩子讨厌数学。不再学数学的那一天,俨然是他们的节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严世健对此深有体会,“应试教育使优秀的学生对数学感到厌倦,让吃力的学生对数学心存恐惧,以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愿再接触数学。”

  “在‘奥赛’中获奖的不少人不愿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个别人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意再接触任何数学符号。”北京师范大学刘兼副教授说。(晨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评论】【初学者原地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