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澎湃号
10月10日晚,演员叶璇通过个人微博披露,自己在高铁上劝阻乘客外放视频却遭到辱骂,在当事人“再三重申”之下,自己最终将这一场景的视频拍下,并发到了网上。

事件一出,便迅速发酵。不少网友对叶璇的这一举动表示了支持,认为叶璇的这一举动,恰恰是做到了许多高铁乘客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10月12日晚,当事人张先生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应,一方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认为自己“被针对了”。

面对这一回应,又有不少网友表示不满,认为当事人“缺乏诚意”、“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

舆论的浪潮,再一次将高铁乘客不文明行为的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
自2008年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开通运营以来,仅十年的时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接近3万公里。伴随着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铁霸座”“外放音乐”等社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面对这类现象,相信许多乘客的耳畔,常常会回响起许多熟悉的声音:“忍忍吧”“何必呢”“一会儿就下车了”。
或碍于情面,或有“多事”之嫌,在现实生活中,这类问题往往缺乏真正有效的处理机制,更多依赖当事人自身的道德意识与公德之心。
科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却没来得及改变一些人的思维观念。不少人身体坐上了高铁,思维却并没有坐上高铁。
以落后的道德观念,来使用先进的交通设施,各种高铁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背后,多少都与这种“错位”相关。
因此,一方面,广大乘客在使用最为先进的交通设施同时,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社会公德心,让21世纪的高铁上,真正坐满21世纪的文明人。
另一方面,依靠互联网曝光,固然是一种解决之道。但除去让乘客单纯在虚拟空间中发泄积怨之外,铁路部门不妨建立健全高铁乘客行为规范,让高铁不文明行为的解决,不再依靠弱势的沟通与虚拟的网络,而是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常态化处理。
值得肯定的是,2018年8月,针对高铁霸座行为,铁路部门作出了罚款200元、记入铁路征信的处理决定。今年5月以来,针对外放音乐等不文明行为,北京、兰州、昆明等地的轨道交通,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条例。

我们期待,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公众的努力,高铁乘客的行为文明,不再成为社会问题。
文字:贾月洋
图片:微博、新京报我们视频、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网站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贾月洋 邢妍妍
文 | 贾月洋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