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迎娶“小媳妇”

2019年06月27日08:17  虎嗅APP   收藏本文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文/孙鸣远

  据Axios媒体确认,2019年6月26日苹果公司与Drive.ai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具体价格暂未确定,但苹果称不会超过Drive.ai总融资额(7700万美金)。

  几个月前,就有报道称Drive.ai正在寻求“卖身”,曾委托香港投行福瑞(Jefferies) 作为顾问,向最大的几家自动驾驶公司表示出售意向。同时,根据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Drive.ai将于6月份关门,此外从员工领英资料的更改来看,或许那时候就已经“确认”了苹果公司将会是“东家”。

  Drive.ai何许公司?

  谈起研究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Drive.ai算不上顶尖的,但是之所以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吴恩达(Andrew.Ng)。吴恩达曾在谷歌工作,领头创建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项目,之后在百度任首席科学家(2014-2017),离开百度三个月后,他以人工智能专家和董事的身份加入了Drive.ai。

  Drive.ai于201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成立,8位联合创始人有6位来自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正是吴恩达在斯坦福任职教授期间创办的,而公司总裁Carol Reiley,正是吴恩达的妻子(2014年结婚)。

  公司旨在利用神经网络架构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研发适配于任何车辆的“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系统。2018年该公司在德州阿灵顿市正式落地“自动驾驶汽车试点”服务,该服务是在Uber出事后第一个“可以搭载乘客”的试点项目。

  不过那时就连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才刚推出第一代,大部分人并不明白“人工智能”的原理,更不了解这个“黑盒子”能做什么,所以多数人对Drive.ai持怀疑态度,根据调查,约有70%的人认为“可能危及自身安全”,仅有21%的人愿意尝试该服务。

  好在公司拿出的实际产品,体验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总裁Carol Reiley说:“我们认为自动驾驶除了核心技术,还需要车辆与人有沟通交流,才能让人们逐渐接受这项技术。”

(Drive.ai车辆外置显示器)(Drive.ai车辆外置显示器)

  所以Drive.ai在外部设置了多块显示器,通过文字、emoji等内容向周围行人传达信息,实时显示车辆此时正在做以及将要做的“操作”,例如“等待行人、等待红灯、准备进入弯道等等”,使得行人能够通过显示屏了解车辆动作,从而确保自己不会被“无人驾驶”忽视导致危及安全。

(汽车作出的识别和判断实时显示)(汽车作出的识别和判断实时显示)

  同样的,内部也配备了显示器,向乘客展示类似于特斯拉工程版的画面。通过显示器,乘客能够得知“自动驾驶”系统现在能“看”到什么,将会如何应对和行驶,乘客自己的判断如果跟系统作出的判断几乎一样,就能够给予乘客信心,逐渐相信这套系统的能力。

  从2015年到2017年,Drive.ai一共通过三次融资拿到了7700万美元,且被估值为2亿美元。Drive.ai拥有技术人才、落地的测试和美好的愿景,加上“人工智能四神之一”的明星吴恩达,似乎这家位于硅谷的创业公司,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待价而沽

  然而吴恩达则在2018年1月创办了新的创业公司Landing AI,并在随后为其筹得1.75亿美元的投资。据消息称,吴恩达和他妻子Carol Reiley都相继退出了公司管理,这点从之后的Drive.ai采访节目中也能发现,两位都未曾露面,公司是由几位吴恩达的学生在负责运营。

  或许是因为管理不利,导致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又或许是因为产品商业化的进程不顺利,且从2017年之后再无融资进账,导致资金短缺。2019年2月,有报道称Drive.ai在寻找拥有收购意向的公司,似乎公司已经无法维持下去。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公司情况“急转直下”,其结果都是Drive.ai从“红极一时”的硅谷“黑马”,摇身一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创业公司。

  苹果公司其实早就开始觊觎汽车行业,2013年在特斯拉遇到Model S生产交付危机之时,就曾爆出消息称苹果有意向收购特斯拉一事,并且在2019年Q1季度,特斯拉股票大跌之后,苹果再次抛出“橄榄枝”,但仍以无果告终。可能库克跟福特二世一个脾气,在第一次收购特斯拉失败后,于2014年公布“泰坦计划”,要自己打造一款颠覆行业的汽车。

  然而故事并不像福特GT40的结局那样梦想成真,因为即便苹果拥有强大研发团队,但造车与造电脑手机有着巨大差别,所以该计划不断“跳票”,最终随着“泰坦计划”裁员200多人,苹果放弃造车,转向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2018年自动驾驶断开统计,数据来自DMV)(2018年自动驾驶断开统计,数据来自DMV)

  2017年4月,苹果获得加利福尼亚州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测试牌照,加速其研发进程。但测试结果却不尽人意,平均每1.1英里就会出现“问题”着实配不上苹果这个名号。

  相比之下,“待价而沽”的Drive.ai已经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测试,平均83.9英里的成绩也还算不错。实际测试中可以解决下雨、夜晚和上下班高峰期等无人车较为困难的应用场景,且目前已经测试了近10000英里,通过测试,Drive.ai完善了基础设备及数据分析标注工作,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近几年来,苹果不断从谷歌Waymo、特斯拉等公司“挖掘”相关人才,希望能通过技术人才的加入,弥补在该领域的差距。显而易见,此时“姿态低,专攻自动驾驶”的Drive.ai刚好符合苹果的需求,所以也就不难预见到两家公司一拍即合。不过此次收购有些与众不同,Drive.ai目前约有150多名员工,而苹果仅留下了9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加入苹果的“自动驾驶团队”,而Drive.ai将不复存在。

  何去何从

  自从互联网兴起以来,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四处涌现,有认真踏实做产品的,但更多的是“糊弄”完融资走人的,即便认真做产品也很有可能遇到资金短缺等问题最后放弃的,所以摆在面前的路很清晰——寻求被收购、融资到更多的钱。

  而自动驾驶领域牵扯的恰恰是规模庞大的汽车制造行业,若想在该领域“仗剑独行”并非易事,所以整合就成为了主旋律。例如无人运货小车Nuro从软银手中拿下9.4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成为自动驾驶领域单笔投资最高纪录,而上一个纪录是Aurora从红杉资本和亚马逊等公司拿到的5.3亿美元投资。

  Drive.ai此番被钱包满满的苹果“收购”,虽然很可能拿不到2亿美元的估值价格,但对于核心技术人员来说,跑去给苹果干活,也许不算是“卖身”,而是“高嫁”。

  专注苹果新闻报道,每日推送最新苹果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苹果汇官方微信(或微信中搜:appleinc2012)。

文章关键词: 吴恩达人工智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