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赌局”五年期至:雷军突围,董明珠被困

“10亿赌局”五年期至:雷军突围,董明珠被困
2018年12月12日 10:01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36氪

  作者:欧阳伟康

  2018年12月12日,董明珠与雷军的“10亿赌局”迎来五周年。

  对于这个赌局,很多人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五年前的央视舞台上,当董明珠说出“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时,她所倚仗的格力电器2013年营收已经达到1186.28亿元,而据雷军内部信披露,小米2013年含税销售额为316亿元,同比增长150%。

  在多数人看来,这本是一个后起之秀乘着互联网东风超越传统家电老大哥的故事,是雷军“风口论”的最佳范本。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小米、格力几乎在同一时间陷入泥潭。在经历了收入翻番的2014年后,小米在2015年和2016年遭遇了华为、OPPO、vivo的围攻,加之小米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年度产品小米5供货困难,小米经历了创业以来的“至暗时刻”。

  小米的失速并没有给格力拉开差距的机会。在2015年家电行业的“去库存大战”中,格力交出了一份近五年最差的财报:全年营收下滑近三成,跌破千亿元,给双方赌局继续保留悬念。

  2018年是双方赌局的最后一年,也是小米与格力营收最为接近的一年。

  双方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小米集团、格力电器营收分别为1304.94亿元与1486.99亿元,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差距已经从五年前的870亿已经缩至不到200亿元,胜负只在一线之间。不过彭博汇总分析师预期显示,小米2018年全年营收预计为1803.1亿元,仍落后格力电器的1892.99亿元。

  而在12月初的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期间,董明珠在接受腾讯采访时已经“单方面”宣布,与雷军的赌局已经基本胜出。同时在演讲中,董明珠表示今年格力营收将达到2000亿元。

  这一数字超过了几乎所有分析师预期,如果格力2018年营收达到2000亿元,赢下小米几乎没有悬念。

  只是在两家企业这五年的狂奔、坠落、反弹、再加速面前,“10亿赌局”的胜负已经没太多意义。与营收数字相比,两家企业更关心的是,在主营业务接近天花板后,如何才能赢得下一阶段的胜利。

  雷军突围:IoT+海外市场继续狂奔

  在“10亿赌局”进行的前两年,小米和格力在业务构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有非常明显的核心业务:2015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为80.4%,而格力空调业务占总营收比重则是85.65%。

  小米需要突破智能手机市场带来的天花板,为自己互联网公司的身份正名,格力则需要在多元化上取得突破,降低业绩过于依赖空调的风险。但在后三年,小米与格力走出了完全不同的扩张曲线,凭借提早布局的IoT业务,小米顺利给业绩增长换上新的引擎,IoT逐渐从智能手机业务手中接过部分增长任务;而格力迟迟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营收好坏仍要看空调市场行情。

  2018年下半年以来,雷军逢大会必说“AI+IoT”。11月28日,在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上,雷军表示,AI+IoT是小米未来10年的核心战略。

  根据小米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小米IoT平台支持的设备达到了近2000款,智能设备连接数1.32亿台,已经在消费类IoT设备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而小米在招股书中引用的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预计至2022年,全球消费物联网硬件数量将达到153亿台,2017年至2022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4%。放在全球市场来看,小米的IoT业务有比智能手机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这或许让雷军看到了再造一个小米的可能。

  同时,小米也开始在IoT领域尝试to B业务,在AIoT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宣布了与宜家、全季酒店、车和家、爱空间等企业的合作,将IoT产品、技术向企业输出。

  IoT业务的高速增长缓解了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压力。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5%。但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仍增长20.4%,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增长36.1%。

  增量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和国内中高端市场,其中海外市场主要贡献销量,国内中高端市场产品出货则拉高了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和总营收。这也将是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主要发力点。

  2018年,雷军至少立下了两个“小目标”:在年会演讲中宣称将在未来10个季度重回国内市场第一;在小米上市的庆功宴上号称要让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前一个目标要跨过横在眼前的华为、荣耀两座大山,后一个目标则是要让小米股价至少达到33.6港元,这可不是小米现在对资本市场所讲的互联网公司故事能实现的。

  不过小米的幸运之处在于,无论这两个目标能否实现,小米都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增长模式:智能手机业务负责扩大营收和为互联网服务提供用户,互联网服务负责赚钱,IoT业务负责打辅助及贡献潜力。未来小米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oT业务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相比之下,董明珠和格力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董明珠被困:不可承受的多元化之重

  格力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节中称,“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精密模具、工业制品、精密铸件、手机等产品。”但主营产品多并不代表已经实现多元化。

  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除空调外,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占格力总营收均不超过5%,其中智能装备营收同比下降63.02%,只有同比增长55.68%的生活电器业务还在支撑着格力业务多元化的门面。

  关于多元化问题,据中证网报道,董明珠在2018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表示,“其实专业化和多元化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你内心的专注,你对市场的用心,你对别人的尊重,以决定你是否能够做成功。”董明珠称,格力电器做智能装备短期内可能不会盈利,更不可能做出更大的规模,公司并不是图一时的规模或者利益,而是作为创作者感受对社会的贡献。

  只是这样的感性解释未必能说服资本市场,从财报数字反映出来的,仍是格力对空调业务的高度依赖。

  11月19日,董明珠在格力明珠产业学院成立仪式的致辞中表示,按照部署,格力电器到2023年营业收入要达到6000亿元。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格力的总营收要翻3倍才行。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现有的中国空调市场几乎无法容纳下一个营收6000亿的巨头,想要完成这一五年目标,用业务多元化来实现营收规模扩大几乎是格力的必经之路。

  从2014年明确提出多元化至今,从智能装备到颇受争议的芯片,格力的多元化很多时候都在为空调的专业化铺路。

  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格力的多元化扩张发生了明显变化。企查查信息显示,格力电器于10月11日收购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100%股权,金额和估值均未披露。晶弘电器主要从事冰箱研发、制造和销售等业务,每年销量在100万台左右,收购晶弘电器后,格力业务将新增冰箱品类,营收也会相应拉高。

  不过截至目前,格力电器仍未披露收购晶弘冰箱的具体金额和收购原因,在第三季度财报中也未提及。

  收购晶弘冰箱一事还未明了,格力又在11月30日发布公告称,拟出资30亿元参与闻泰科技收购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交易完成后格力将成为闻泰科技重要股东并间接入股安世半导体。与格力自己成立公司设计空调芯片不同,在公告中,格力表示未来将与闻泰科技在通讯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进行合作。

  与此前多元化围绕空调转不同,收购晶弘冰箱、入股闻泰科技都直接指向格力在业务品类和营收规模上的扩张。这对于尝试让格力全资收购银隆新能源不成的董明珠来说,又将是一段新的征途。

  只是64岁的董明珠已经过了国企退休年龄,原定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的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也一直悬而未决,董明珠是否能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继续带领格力电器冲刺6000亿元营收目标,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过去的五年中,小米和格力虽然屡次在对方的领域相互试探,但抛开“10亿赌局”的谈资,这仍是两家不太能联系到一起的企业,与无太大意义的赌局相比,两家企业在各自领域的成长才是更值得关心的地方。

  不过从手机厂商、家电厂商都把目光投向IoT、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这一刻开始,小米和格力注定会相遇,那将是一个比“10亿赌局”更严肃也更残酷的故事。

格力小米董明珠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