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夺冠背后:中国电竞首先要解决单一的商业模式

iG夺冠背后:中国电竞首先要解决单一的商业模式
2018年11月05日 11:06 新京报

  7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S系列赛冠军。

  11月3日,2018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上,中国电竞战队iG,推倒对方基地,以3:0战胜FNC,夺得中国第一个英雄联盟顶级赛事的全球总决赛冠军。这是中国战队在电竞史上创造的最佳成绩。

  “冠军属于iG,属于LPL。但我认为,他不仅仅属于英雄联盟的LPL,他属于中国每一个有电竞梦想的我们,哪怕我们可能早已不在那片热血的战场。”iG夺冠,一位英雄联盟的“老粉”热血道,这也是很多热爱这款游戏及热爱这项比赛的玩家心声。

  比赛结束后,“正名”是被无数怀旧玩家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汇。通过一次胜利,中国电竞被正名,那群被“中国式家长”称之为不务正业的“坏小孩”也得以正名。虽然他们现多以成年,早已远离英雄联盟,已沉溺于职场或三十几岁的“油腻”之中。

  “从S2到S8,从高一到大四,七年过去,终于看到iG夺冠,我的青春也画上了一个句点。”对他们来说,圆梦似乎意味着青春时代的结束。但对中国电竞而言,刚好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隔仅两月,中国战队相继拿下两场重量级赛事的冠军。8月29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运会英雄联盟电竞表演赛总决赛上,中国队以3:1大比分战胜韩国队,夺得亚运会英雄联盟首届比赛的冠军。

  当时国内就有一波不小的刷屏。这两波刷屏的最大意义在于,吸引了原本并不在电竞这个圈层的群体。电竞开始由小众成为国民关注的领域。你会看到,你的朋友圈,不打游戏、不看电竞比赛的朋友,也开始参与到这波热潮中。传统流量在下滑,电竞对流量的吸引却在上升。

  在这之前,资本对电竞的关注其实更早。从去年开始,一批电竞俱乐部相继完成融资。但是,当电竞开始由兴趣领域变成一个产业,当它开始越来越被资本从商业化角度审视,它也同样面对产业自身的成长曲线问题。

  中国电竞正名之后,冷静之余,外界想进一步知道:电竞俱乐部如何摆脱目前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电竞经纪”模式是否能走得通?对于选手而言,25岁职业生涯结束后,又该何去何从?

  小众文化出圈,为游戏正名

  玩家“苍梧”用“终于舒了一口气”来形容他最后一刻的心情。酣畅淋漓,这口气,他一憋就是7年。

  对于无数熟悉英雄联盟或者LPL的玩家而言,iG夺冠,似乎是一个信号,提醒他们青春时代的结束。

  同时,也是一次正名。80、90这代人面对“中国式家长”对于网络游戏的批判,有着深刻印象。虽然其中的大多数都已经从学校迈向职场,但他们需要有一个标志性时刻,宣泄某种积压已久的情感,证明他们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是对的,也急切想去表明,游戏并不仅仅是玩物丧志。职业竞赛需要的坚持和勇气,和其他竞技比赛一样,需要被正视。

  “苍梧”的大学生活,在英雄联盟的陪伴里走过。虽然打游戏是用来消磨时间,但他所获得的幸福感,一直感怀至今。

  毕业工作之后,他不再花大把的时间在游戏上。但他内心,却一直希望中国的电竞战队,能有一天站上世界之巅,不光完成那一代玩家的心愿,也为中国电竞事业争一口气。

  玩家小K觉得,如今不再参与游戏但仍然关注的人,刷屏的原始动力在于,参与感和相关性。

  “兴趣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但你会因为当初的美好,回忆起当初那个曾经中二的自己,也许很多人也是因为曾经是这游戏的玩家,才会更动容。”

  从至暗到高光,iG夺冠,对整个行业的意义,超过了对于俱乐部及个人的价值。电竞开始走出圈层,被更多并不关注电竞的国民知道。

  “这么一刷,电竞确实是出圈了。”一位长期关注电竞行业的玩家感叹。

  一位女生说,自己并不是英雄联盟的核心玩家,但身边有很多男性朋友都喜欢,在周围氛围的影响下,她也关注了前天iG夺冠的那场比赛。在得知中国战队胜利的那一刻,她也跟着激动起来:“真的被感染了,有一种中国第一次拿奥运会的兴奋。不仅电竞圈被正名,很多人的青春也被正名。那群曾经不被看好的玩游戏的‘坏孩子’,iG的胜利同样为他们正名。”

  某电竞俱乐部的负责人表示,国民对电竞认知的提升,与中国队在几次大的比赛中获胜以及近几年电竞俱乐部本身的运营分不开。每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核心粉丝,就好比一个个垂直的社群。俱乐部IP的拓展与社群的经营有密切的关系。

  一位了解90后心理的从业者,从更宏观的角度,解释非玩家的参与心理。民众对于娱乐产业的关注与经济形式往往相关,经济越低迷,娱乐产业的市场需求反而更旺盛。

  另一位文娱产业投资人也认为,电竞产业被更多人接受,与电竞俱乐部的品牌化运营分不开。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开始效仿经纪公司的商业模式,像偶像一样包装电竞选手,为他们建立人设。俱乐部以选手个人IP作为基础,拓展周边产品,服务粉丝。

  电竞俱乐部:从被“包养”到资本大量入局

  iG的胜利,是王思聪的胜利,也是中国电竞俱乐部的胜利。

  2015年12月,王思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中国早期电竞俱乐部的生存环境:“我当时进入电竞这个圈子,主要是觉得这个圈子里电竞选手和俱乐部活得都不怎么样,我想帮助他们,增加选手的收入,让电竞这个圈子能变得良性一点。”

  2011年8月,王思聪在微博宣布,强势进入并整合电竞行业。收购CCM战队,更名为iG。

  有些业内人士,把这一举动看做是电竞行业的分水岭。

  iG战队成立后,2012年,iG和WE联合当时国内其他战队DK 、LGD等,一同组成了ACE联盟(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负责国内职业电子竞技战队注册、管理、转会、赛事监督等工作,建立起明确的交易、转会、租借系统。ACE联盟的成立,为行业建立了一些相关准则,电竞行业结束混战局面,在规范化上有了一定进步。

  在王思聪的推动下,2015年10月,中国移动电竞联盟成立,王思聪任第一届联盟轮值主席。

  除此之外,他还逐渐开始争取游戏赛事的承办权。上海香蕉计划电子游戏有限公司是王思聪旗下香蕉计划控股子公司之一。香蕉计划是他更为系统的电竞布局,营业范围包括电竞的赛事、线上运营等。从2015年开始,香蕉游戏先后举办了:2015年英雄联盟德玛西亚杯总决赛及颁奖典礼、2016年英雄联盟LPL春季赛和春季总决赛等,在《英雄联盟》上,与腾讯也保持着长期合作。

  2016年6月,王思聪还为高校电竞市场又砸下3000万元,投资蓝游文化。后者主要专注电竞娱乐活动、制作电竞娱乐内容及搭建电竞娱乐社区。

  王思聪自己本身也是一位电竞选手。今年8月,王思聪在LPL夏季赛上,以iG新AD选手的身份登场,最终iG以2:0打败VG。30岁的王思聪打破了LPL年龄最大的登场选手纪录,也实现了自己电竞生涯的首胜。但随即,他也表示自己可能就此退役,创造了LPL职业选手退役的年龄记录。

  过去,电竞俱乐部独立发展的模式,被称为“富二代”模式。基本是个人投资者为了兴趣爱好,共同投资组建一支或几支队伍,完全以打比赛的立场出发,兴趣大于商业回报。但弊端也很明显,这样的发展路径和初心,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爆发出更大体量。

  从2016年开始,更多资本开始注意到电竞行业。2017年,多家俱乐部开始拿到来自产业基金的融资。

  去年5月,LGD完成3000万元融资。同年10月,PRW 电子竞技俱乐部宣布以2亿元人民币估值完成了A轮融资。

  2018年,随着赛事和国民认知度的推动,多个电竞俱乐部也先后完成融资。4月,VG俱乐部完成来自达晨创投、娱乐工场、逍遥资本的A轮融资。5月,EDG完成Pre–A轮融资,领投方为曜为资本及中投中财主导的中国偶像娱乐产业基金。前者是姚明参股的体育产业投资公司。9月,另两家电竞俱乐部FEG、QG也相继宣布完成A轮融资。

  同时,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入局电竞领域。2017年初,苏宁投资了TBG,并更名为SNG。同年5月,京东投资成立电竞运营子公司,收购《英雄联盟》LPL职业战队QG-Reaper,更名JDG。

  资本入局使得电竞俱乐部开始从财务的角度思考自我发展路径。

  偶像经纪公司的路子,走得通吗?

  今年9月,电竞俱乐部QG宣布完成头头是道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头头是道基金合伙人姚臻表示:电子竞技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产业层面,电竞正在形成由游戏厂商、品牌方、赛事制作方、直播平台、职业俱乐部等多环节充分参与的产业链条。在俱乐部层面,希望 QG 能乘着电竞行业的东风,突破商业化运营的边界。

  竞赛能力是电竞俱乐部的基础,但在兼顾商业化上,提升竞赛能力只是其中之一。电竞正在被更多资本看好,但商业模式单一,却是很多电竞俱乐部发展的阻碍。

  目前,电竞俱乐部的主要盈利来源包括:冠名、赞助、转会费、合作定制、周边产品、代言,还有一些直播收入和赛事奖金。

  一位头部电竞俱乐部的品牌负责人表示,人力成本是目前电竞俱乐部最大的成本支出,但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模式还是传统俱乐部的方式,主要靠代言、赞助以及转会。

  随着产业基金的进入,电竞俱乐部也在尝试突破原有方式。他提到,电竞选手偶像男团式经纪是电竞俱乐部可行的商业路径。俱乐部在签约选手的同时,自己相当于是其经纪公司。选手积累一定人气,俱乐部会为他们安排培训、综艺、演出等。

  将电竞选手作为偶像培养,这条路走得通吗?一位文娱产业的投资人表示,女性粉丝更在乎颜值,目前电竞的培训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体系,要找到技术和颜值都过硬的选手存在困难。比起偶像,她觉得体育运动选手更接近于电竞选手的商业模型。

  “类似体育选手可能存在一两个成功转型明星的人,但就公司层面,偶像经纪和电竞经纪则是完全不同的运营方式。偶像说到底是为粉丝服务的,而俱乐部的重点则在于赢得比赛。”上述投资人进一步解释。

  针对这一点,俱乐部给出的理由是,对于电竞选手的要求并不能完全按照偶像的标准衡量。即便是偶像产业,也有“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的说法。从他们对于粉丝的用户画像中看出,俱乐部的核心粉丝是20-30岁的女性用户。他们对于电竞选手的“入坑”往往最初来自于某场比赛。“颜值只是加分项。”

  另一位关注文娱赛道的投资人表示,电竞与偶像产业有一段距离,中国的偶像用户市场需求一直是存在的。电竞用户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培育和挖掘。而电竞的核心受众整体上以男性游戏群体为主。从电竞俱乐部的角度讲,大部分俱乐部盈利模式仍旧比较单一,且目前为止很多俱乐部,都还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电竞俱乐部的“核心资产”职业选手来讲,职业生涯的有限生命周期,则是他们更为担心的事情。一般选手25岁退役以后,除了做电竞教练和分析师外,能否实现更多的职业规划是他们退役后的一大难题。

  新京报记者 闫丽娇 编辑 赵力 校对 吴兴发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